國中教育會考
國中教育會考(英語: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簡稱國教會考、教育會考、國中會考、會考、CAP,是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所舉辦的標準化成績評量[1],屬於臺灣學生升讀高中、技術高中時免試入學管道的超額比序項目之一[2]。會考取代舊有的基本學力測驗,於每年5月中下旬的星期六和星期日統一舉辦,目的在使學生、教師、學校、家長及主管機關評量學生學習品質,並可作為繼續升學時成績的評比管道。國中會考考試科目包含國文、英語(包含閱讀與聽力測驗)、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2022年起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為命題依據。
測驗歷史
編輯聯考時代
編輯中華民國對於升高中考試最早的規定源於1933年的《中學規程》,當時規定中等學校學生必須經「入學試驗」方准入學。因此,學校要招收學生,必須要舉辦入學考試。當時在中國大陸,考試也是由各校自辦,單獨招考。戰後,臺灣本地學校紛紛改制為中華民國體制,單獨招生考試入學方式遂得以留存,各高中自行辦理招收新生的各項試務工作[3]。
民國41年(1952年),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在台北地區推動試辦聯合招生工作,這是台灣地區高級中學首次以聯合招生的方式辦理入試業務,由當時的建國中學、師大附中、成功中學、北一女中、北二女中五校聯合試辦;不過由於當時學校招生對象都包含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所以聯合招生的施驗對象包括了國民學校畢業生及初中畢業生。民國47年(1958年),「臺北市公立學校聯合招生委員會」成立,為全臺首個高中聯招制度,臺灣地區進入聯考時代,此後全臺各地高中聯招會陸續成立[4]。民國71年(1982年),原基宜區、桃竹苗區、台中區、彰化區、嘉義區、台南區、高雄區、花蓮區等八個地區的聯招會合併,「台灣省立高中聯招聯合命題委員會」成立[5],1984年,省聯完成全省統一出題,全臺自此被分為「北聯」與「省聯」二卷[6]。民國82年(1993年),政府修法,放鬆原本必須參加高中入試且其成績須達標的限制,開始試辦自願就學輔導方案,畢業生得以國中在校成績免試分發進入高中;1996年,開始試辦推薦甄選制與申請入學制度,入學考試已非進入高級中學就讀的唯一途徑[7]。
依據省教育廳的規定,在1968年之前,高中聯考的滿分為500分;1968年,國文提高為120分,總分為520分;1971年起,高中聯考分數改為滿分700分[8]。
高中聯考制度之目的在於透過全面統一的考題以及依分數高低排序分發學校,公平地篩選出不同能力水準之學生,是當時大多數人所認同的鑑別工具與入學方式[9]。雖然聯考也曾爆發舞弊與盜竊考卷事件,但聯考制度在社會大眾的一般印象中仍被認為具有相當高之公平度,並被認為在此方面受到社會的普遍肯定。同時,聯考制度也被認為給臺灣帶來了一個公平透明的社會流動管道,使出身清寒家庭的學生有能力向上流動、脫離貧窮[10]。
然聯考制度實施多年以後,也受到多方批評。舉例來說,聯考時代時為了避免鄉鎮劣勢,家長常透過轉學或遷戶籍等方式將學生轉至都市內明星國中就讀,造成都市學校人滿為患,鄉村學校班級逐漸減少的現象;只利用分數分發高中也使不同高中與學生之間出現對價關係與學校排名化,使跨區報考追求他縣市明星高中的風氣;升學主義也助長了校內依據考試成績編班、教師私人違法補習及合法補習班的出現[11]。在試題方面,除了面臨單一次考試機會加大學生壓力之外,高中聯考的命題方式也被認為因為命題委員有限、缺乏預試等原因,而使題目的難度與鑑別力難以掌握[9]。聯考時代,國中畢業生向上升學仍有的瓶頸,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1987年公布的資料,全臺國中畢業生未能考入任何一間高中、高職或五專的比例達24.63%,顯示升學之路競爭激烈[12]。
基測時代
編輯2001年開始,在教育改革呼聲下,高中聯考、高職聯考、五專聯考停辦,改為實施全臺統一的「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9];升學管道由單純比較考試分數分化為甄選入學(加辦第二階段測試)、申請入學(書面審查)與分發入學(傳統分發)三種方式,增加學生選擇[13]。基測包含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與寫作測驗(自2007年起新增)等六科,除寫作測驗為標準參照的級分制之外,其餘科目皆會將錯題數轉為量尺分數呈現[14],量尺的訂立為常模參照,學生根據其在所有學生中的相對表現得分,但若學生一旦答錯難題,則失較多分。2009年以前各科滿分為60分,2009年起為進一步細分改為80分。在計算總分時,作文分數乘以二,2001年至2006年的基測滿分為300分,2007年及2008年的滿分為312分,2009年至2013年的滿分為412分。在考試次數方面,2001年到2011年可一年二試,到了2012年與2013年改為一年一試[15]。
基測的目的旨在評估九年級學生截至該階段所具備的基本能力與學習的成果,與傳統聯考的差別在於國中基測較測量學生對學習內容是否融會貫通,並為測驗題目進行反覆練習的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取得高分,使教學得以回歸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面向。早期一年舉辦兩次考試的設計也可避免學生因參與測驗時失常,導致落榜[14]。不過,根據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吳清山的說法,基測原只是為了解學生基本學力而設,作為升學考試並不是本意[16]。
至基測實施後期(2012年),2000年代初臺灣已有接近99%的國中畢業生繼續往上升讀高中、高職或五年制專科學校,入學機會則超過100%,名額超過學生數量。當時幾乎每位國民都接受十二年的學校教育。不過,由於當時高中職辦學品質良莠不齊,國中畢業生為進入理想學校就讀,仍必須經過激烈的考試來取得資格。對以明星高中為志願的的學生來說,還是存在著升學壓力過大的問題[17]。一來,由於明星學校競爭激烈、學校及家長均注重升學表現的結果,學校教學方面變得高度向基測考科傾斜,使其他學習領域受到忽略,也變相讓不擅長學科學習的學生無法獲得適性的發展[17]。二來,由於參加第二次基測的考生得以兩次基測之成績擇優參加分發,但兩次基測報考之考區又不需相同,故易發生偏鄉學生在第一次基測發現成績優異後第二次基測遷至都市考區報考明星高中的情形,高峰時越區人數已達到各縣市第一志願學額三分之一,使原都會學生之權益受到衝擊並拉劇城鄉落差,引發批評。此外,基測本身的量尺分數也是爭議焦點,由於各科考試題數不一及量尺設計,錯一題所扣的分數不同、在同一科目錯多題所扣的分數又與在不同科目分散錯題所扣的分數不同,容易發生錯題數與最後獲得分數不對應的情況[18]。
改革過程
編輯由於基測實施以來,學生升學壓力被認為未減、國中教育發展被認為仍受到扭曲,中華民國教育部於是在2000年代後期開始重新研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可能性。在李煥、毛高文執教長時期,政府開始積極研議延長國民教育計畫,並稱之為「延長國教初期計畫」。中華民國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被認為有四個主要理由:第一,滿足《教育基本法》中「得視社會需要,延長教育年限」之規定;第二,減輕升學壓力;第三,提供適性教育機會,開展學生潛能;第四,則是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讓更多清寒學生享有受教權[19]。在十二年國教規劃中,入學方式被規劃為「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及「五專多元入學方案」兩種,分別進行申請入學、甄選入學及登記分發等三類入學管道,實現以免試申請入學為主、考試登記入學為輔之入學方式[20]。
免試入學,即是只要學生想念的學校跟畢業國中位於相同就學區,即可透過登記方式免試入學[21]。在十二年國教政策規劃下,原訂各縣市各校應逐漸擴大辦理免試申請入學,並以最小比率辦理考試登記入學為原則[20]。但免試過程中,如果出現有意入學該校該科的學生多於核定學額的情況,也就是發生超額,按照2011年的原規劃,就必須採用隨機抽籤或參照「國中教育會考」的表現入學[21]。學生若免試已經錄取,但還有意報考各縣市明星高中,必須先放棄免試入學錄取的學校,參加特色學校招生考試[22]。
根據2011年版規劃,中華民國教育部決議於民國103年(2014年)正式廢除基測,改為舉行第一次會考。同年,因應十二年國教的推展和基測轉型,政府開始在全臺各國中推動使用「國中學生生涯輔導記錄手冊」,俗稱「小藍本」,並要求各縣市政府必需確實執行該手冊的實施項目[23]。2012年4月,教育部首屆會考將加考「英語聽力」項目,引起部分偏鄉學校沒有英聽教室、師資不足、會增加全體學生學習英語壓力等爭議[24]。5月,教育部宣布英語科聽力題及數學科非選擇題在103年會考(2014年)不納入成績計算,104年(2015年)起正式採計。同時,教育部宣布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將同時考慮「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學生畢結業資格」、「均衡學習」、「適性輔導」、「多元學習表現」及會考等八項,多元學習表現之內容又包括「體適能」、「競賽」、「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服務學習」、「社團」、「日常生活表現」(包活獎懲紀錄及出缺席情形)及「班級幹部」等七項[25]。會考成績在總成績中之比重不得超過三分之一,且除非是同分人數過多,超額無法比較時,才會採用電腦抽籤[26][27]。
國中教育會考在創始初期,由於其「免試入學」口號,曾引起以考試制度為傳統的台灣教育界極力反對。此外,實施計畫的頻繁改變也使得民眾無所適從,例如時任桃園縣縣長吳志揚便曾表示,他的女兒也是第一屆會考考生,但是「連他也搞不懂會考規則,一般民眾怎麼可能搞得懂」,批評會考制度的複雜性[28]。時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也公開表示,基測、會考等全宣稱免試,結果「卻讓學生考個不停」,「什麼會考、特招的,都是中文,但我都聽不懂」[29]。
實施現況
編輯2014年5月17至18日,第一屆國中教育會考如期舉辦,為首次國中教育會考,全國試務會主辦學校為新北市立新北高級中學。該年有設計第二次免試分發入學,時間在特招之後[30]。不過,由於成績梯度於無前例可循,引發部分學生恐慌及媒體報導[31]。
在2014年之後,幾屆會考依序由各直轄市輪辦,但由於各承辦學校表示,以高中端的組織應付全國大考,壓力太過龐大,且輪辦會使得試務經驗無法累積,因而自2020年起,將轉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統籌全國試務會,包括心測中心原負責的會考命題,達成試考合一[32][33]。
根據學者分析,與傳統基測相比,會考出題方式較為多元,以理解類型佔大多數。同時,會考增加應用與分析型題目,包含更多高層次認知分類的題型。雖然會考的理解型題目大多較簡單,但當中仍有少數屬於難題。這些難題當中大多需要學生理解較複雜的線索、找到關鍵字、從上下文推論,或是分辨正、反方之敘述。至於應用型題目大多較困難,而當中少數較簡單之題目需要學生將文字敘述轉化為數據,同樣的,分析型題目也多數屬於較困難之題型[34]。
實施變化
編輯在2014年,免試入學制度實施後,原則上台灣的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高中職,免試入學。不過在一所高中職的學生超過該校核定可招收人數時,仍需要進行超額比序。會考是超額比序參酌項目之一,依縣市不同,最多佔超額比序總積分三分之一。不過,由於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在超額比序的各項目中除了「會考表現」及「扶助弱勢」項目外,其他部份大都能拿到滿分,故會考的地位仍與傳統聯考、基測相若,是決定高中錄取的關鍵因素。
依照國中教育會考命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建議,所有國中應屆畢業生都應參與國中教育會考。身心障礙生、重大傷病生若無參與國中教育會考,經公立醫院或教學醫院評估,得不參加國中會考。國中會考提供身心障礙、重大傷病及突發傷病考生依需求提出考試服務申請,包含特別試場、輔具、試卷、作答方式、考試時間等。聽覺障礙考生可評估自身情形,選擇於一般試場、特殊試場或免考英聽試場應試[35]。
會考五科為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科,成績分為3等級並加註4標示:精熟級A(A++、A+、A)、基礎級B(B++、B+、B)、待加強級C。依據教育部公布的會考成績統計,各科成績超過5成落在基礎級;達精熟級的比率大約在14.37%到16.96%之間;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科成績為「待加強」等級的人數比率分別為17.34%、33.73%、33.4%、19.95%、25.25%,其中英數二科的比率明顯比其他科高;大多數學生寫作達4級分[36]。
2020年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議,高中以下學校延後2周至2月25日開學,109國中會考考試日程維持5月16日、5月17日,但各考科第六冊教科書考試範圍配合調整。[37][38] 2021年考量國際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嚴峻,為確保開學前校園環境衛生安全、完備防疫作業與環境清潔消毒,高中以下學校109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日,延後4天至2月22日開學,最後上課日延至7月2日。為配合相關教學進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議,110國中會考考試日程仍維持5月15日、5月16日,但各考科第六冊教科書考試範圍配合調整。[39][40]各考區都有考生服務隊
2022年為全新課綱的教育會考,其考試內容多以新課綱強調之素養導向為主,基礎題題數會下降,閱讀題會增加,例如:國文國學常識題數會減少;英文聽力基礎題增加、新增「跨領域」題型;數學科新增「題組題」;自然科新增「跨科」主題,理化計算題減少;社會科「純記憶題」減少,並重視圖表閱讀。
考試時間表
編輯時段 | 第一日 | 第二日 | ||
---|---|---|---|---|
上午 | 8:20~8:30 | 考試說明 | 8:20~8:30 | 考試說明 |
8:30~9:40 | 社會 | 8:30~9:40 | 自然 | |
9:40~10:20 | 休息 | 9:40~10:20 | 休息 | |
10:20~10:30 | 考試說明 | 10:20~10:30 | 考試說明 | |
10:30~11:50 | 數學 | 10:30~11:30 | 英語(閱讀) | |
11:30~12:00 | 休息 | |||
12:00~12:05 | 考試說明 | |||
12:05~12:30 | 英語(聽力) | |||
中午 | 11:50~13:40 | 休息 | ||
下午 | 13:40~13:50 | 考試說明 | ||
13:50~15:00 | 國文 | |||
15:00~15:40 | 休息 | |||
15:40~15:50 | 考試說明 | |||
15:50~16:40 | 寫作測驗 |
- 國文、英語(閱讀)、數學、社會、自然、寫作測驗:考試正式開始後,考生遲到逾20分鐘不得入場。
- 英語(聽力):試題開始播放後,考生即不得入場。
- 考生若英語(閱讀)缺考,英語(聽力)仍可入場應試。
- 國文、英語(閱讀)、數學、社會、自然、寫作測驗:考試正式開始後30分鐘內,不得提早離場。
- 英語(聽力):(1)考試結束前,不得提早離場。(2)試題重播期間,視同英語(聽力)考試時間,不得提早離場。
測驗內容
編輯與基測不同[註 1],會考採取標準參照模式計分,答對題數和對應等第於考前設定。
會考將各科評量結果分為「精熟」(A)、「基礎」(B)及「待加強」(C)三種等級。「精熟」表示學生已經得以融會貫通國中階段的課程;「基礎」表示學生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待加強」表示學生在該科目的能力嚴重落後。
為提供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運用,精熟和基礎兩等級會額外加註標示(精熟:A++和A+;基礎:B++和B+),加號的對應意義:2個+代表該等級全體的前25%。1個+代表該等級全體的前25%~50%。 [41]
會考各科以四選一的選擇題為主,少部分非選擇題的題型包括寫作測驗和數學的非選擇題,而英語聽力則為三選一的選擇題[15]。其中,數學的非選擇題共有兩題,滿分各為3分,佔數學科總分15%;英語聽力佔英語科總分20%;寫作測驗成績為級分制,以6級分為滿分、0級分為最低分,評分主要關注題目取材、審題、字詞使用、句讀、個人情感表達等面向。[15]。
測驗科目
編輯科目 | 國文 | 英語 | 數學 | 社會 | 自然 | 寫作 測驗 | ||
---|---|---|---|---|---|---|---|---|
閱讀 | 聽力 | 選擇題 | 非選擇題 | |||||
考試時間 | 70分鐘 | 60分鐘 | 25分鐘 | 80分鐘 | 70分鐘 | 70分鐘 | 50分鐘 | |
預計題數 (103年~110年) |
45~50 | 40~45 | 20~30 | 25~30 | 2~3 | 60~70 | 50~60 | 1 |
預計題數 (111年起) |
38~46 | 40~45 | 20~30 | 23~28 | 2 | 50~60 | 45~55 | 1 |
評分等級 | 精熟A(A++、A+、A)、基礎B(B++、B+、B)、待加強C | 0~6級分 | ||||||
備註 | 試辦(102年)及第一屆(103年)時英語科閱讀題及聽力題合考80分鐘[42]。 | |||||||
參考文獻 | 宋曜廷, 周業太 & 曾芬蘭 2014,第10頁 |
成績計算
編輯會考的試題雖然是全臺灣統一命題批改,但是實際出分後對照到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換算方式如下。
基北區、台南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寫作測驗 | |||||||||||
---|---|---|---|---|---|---|---|---|---|---|---|---|---|
等級標示 | A++ | A+ | A | B++ | B+ | B | C | 6級分 | 5級分 | 4級分 | 3級分 | 2級分 | 1級分 |
會考積分 | 7分 | 6分 | 5分 | 4分 | 3分 | 2分 | 1分 | 1分 | 0.8分 | 0.6分 | 0.4分 | 0.2分 | 0.1分 |
宜蘭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 | B+ | B | C |
會考積分 | 3分 | 2.6分 | 2.3分 | 2分 | 1分 |
桃連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寫作測驗 | ||||
---|---|---|---|---|---|---|
等級標示 | A++、A+、A | B++、B+、B | C | 4~6級分 | 2~3級分 | 1級分 |
會考積分 | 6分 | 4分 | 2分 | 3分 | 2分 | 1分 |
竹苗區、中投區、高雄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B+、B | C |
會考積分 | 6分 | 4分 | 2分 |
彰化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 | A+ | A | B++ | B+ | B | C |
會考積分 | 9分 | 8分 | 7分 | 6分 | 5分 | 4分 | 3分 |
(高中職大免)寫作不計分僅列為同分比序項目。
雲林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 | B+ | B | C |
會考積分 | 6分 | 5分 | 4.5分 | 4分 | 2分 |
嘉義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寫作測驗 | ||||
---|---|---|---|---|---|---|
等級標示 | A++、A+、A | B++、B+、B | C | 5~6級分 | 3~4級分 | 1~2級分 |
會考積分 | 5分 | 3分 | 1分 | 2分 | 1.5分 | 1分 |
屏東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 | B+ | B | C |
會考積分 | 5分 | 4分 | 3.5分 | 3分 | 1分 |
花蓮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 | B+ | B | C |
會考積分 | 6分 | 5分 | 4分 | 3分 | 2分 |
臺東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B+、B | C |
會考積分 | 6分 | 3分 | 1分 |
澎湖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B+、B | C |
會考積分 | 5分 | 3分 | 2分 |
金門區
編輯科目類別 | 基本科目 (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 | ||||
---|---|---|---|---|---|
等級標示 | A++、A+、A | B++ | B+ | B | C |
會考積分 | 4分 | 3.75分 | 3.5分 | 3分 | 1分 |
歷屆考試
編輯年度 | 屆次 | 考試日期 | 全國試務會 | 國文 | 英語 | 數學 | 社會 | 自然 | 寫作測驗 | ||
---|---|---|---|---|---|---|---|---|---|---|---|
閱讀 | 聽力 | 選擇題 | 非選擇題 | ||||||||
70分鐘 | 60分鐘 | 25分鐘 | 80分鐘 | 70分鐘 | 50分鐘 | ||||||
102 | 試辦 | 3月30至31日 | 板橋高中 | 48題 | 40題 | 20題 | 25題 | 2題 | 63題 | 54題 | 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
103 | 一 | 5月17至18日 | 新北高中 | 27題 | 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 | ||||||
104 | 二 | 5月16至17日 | 景美女中 | 21題 | 25題 | 捨不得 | |||||
105 | 三 | 5月14至15日 | 左營高中 | 41題 | 從陌生到熟悉 | ||||||
106 | 四 | 5月20至21日 | 臺南一中 | 26題 | 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 | ||||||
107 | 五 | 5月19至20日 | 臺中一中 | 我們這個世代 | |||||||
108 | 六 | 5月18至19日 | 北科附工 | 不須訂題[註 2] | |||||||
109 [註 3] |
七 | 5月16至17日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中心 | 未施測[註 4] | 我想開設一家這樣的店 | ||||||
補考 | 5月30至31日 | 為這些人規劃一個網路節目 | |||||||||
110 [註 3] |
八 | 5月15至16日 | 21題 | 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 | |||||||
補考 | 6月5至6日[註 5] | 不須訂題[註 6] | |||||||||
111 [註 7] |
九 | 5月21日至22日 | 42題 | 43題 | 25題 | 54題 | 50題 | 多做多得 | |||
補考 | 6月4日至5日 | 偏心 | |||||||||
112 | 十 | 5月20至21日 | 不須訂題[註 8] | ||||||||
大陸考場 | 6月3日至4日 | 不須訂題 | |||||||||
113 | 十一 | 5月18至19日 | 不須訂題 |
歷屆報考人數
編輯年 | 人數 |
---|---|
2024年 | 19萬2127 |
2023年 | 19萬8673 |
2022年 | 19萬9318 |
2021年 | 20萬2547 |
2020年 | 20萬9045 |
2019年 | 21萬5219 |
2018年 | 23萬0394 |
2017年 | 24萬3564 |
2016年 | 27萬5488 |
2015年 | 28萬5295 |
2014年 | 27萬1205 |
2013年(試辦) | 8萬9290 |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政府法規
編輯-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修正條文. 13, Amendment of guidelines of 2012.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9).
- 存档副本. Act No. 臺體(三)字第1010133964號函 of 2012 (PDF).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20-02-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6-26).
期刊文獻
編輯- 李宜璟; 陳秋蘭. 國中基測與會考英文閱讀測驗試題之比較 (PDF).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8, 7 (11): 62-70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21).
- 劉宗明. 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後期中等學校入學制度探討 (PDF). 南投文教. 2017, (35): 30-32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07).
- 林金山. 從紙筆測驗談中小學自然科學素養評量的問題與省思 (PDF).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7, 6 (3): 67-70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28).
- 陳光諭. 技術型高中是國中會考後的第一選擇嗎? (PDF).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7, 6 (3): 116-119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28).
- 鄭麗玲. 日治時期臺灣小學生的考試地獄 (PDF). 台灣學通訊. 2016, (93): 12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21).
- 宋曜廷; 周業太; 曾芬蘭.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入學考試與評量變革.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2014, 59 (1): 1-32. doi:10.6209/JORIES.2014.59(1).01.
- 張雅淨; 伍鴻麟; 吳錦昌; 李詠絮; 周仲賢. 國內教育輿情. 教育資料與研究. 2014, (114): 309-319. doi:10.6724/ERR.201408_(114).0014.
- 范毅軍. 國民中學會考加考英語聽力的關鍵問題.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3, 2 (1): 109-111.
- 吳清山. 國中會考與學生學習. 師友月刊. 2012, (540): 40-44. doi:10.6437/EM.201206.0040.
- 王金國. 十二年國教之超額比序爭議、影響與解決 (PDF).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2, 1 (11): 51-52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07).
- 王森田. 臺灣日治時代教育政策與社會文化之考察(1922-1945). 嘉大中文學報. 2010, (3): 1-41. doi:10.29892/JCLNCU.201003.0001.
- 莊培雲. 淺談日治時期教育與考試文化 (PDF). 台灣學通訊. 2009, (26-27): 12.
- 周祝瑛. 一邁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由繁化簡的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 (PDF). 教育資料集刊. 2009, (42): 25-42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15).
- 錢得龍. 一把問題量尺-改正國中基測事不宜遲. 師友月刊. 2007, (482): 44-48. doi:10.6437/EM.200708.0044.
- 杜江南. 台湾中学的「升学主义」和「弹性学制」. 教育評論. 1988, (6): 59 (中文(中國大陸)).
- 黃炎祥. 高中聯招的革新興展望. 師友月刊. 1984, (207): 10-13. doi:10.6437/EM.198409.0010.
- 許文雄. 革新高中聯考辦法.增進九年國教效果. 師友月刊. 1975, (98): 17. doi:10.6437/EM.197508.0017.
紙本書籍
編輯- 新世代・新教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專刊. 臺北市: 教育部. 2012c.。
學位論文
編輯- 林全義. 台灣地區高級中學入學方式之研究 (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1).
引
文獻清單
編輯- ^ 教育部 2012a.
- ^ 宋曜廷, 周業太 & 曾芬蘭 2014,第10頁.
- ^ 林全義 2017,第37頁.
- ^ 林全義2017,第40頁.
- ^ 林全義 2017,第48頁.
- ^ 黃炎祥 1984,第12頁.
- ^ 林全義 2002,第34-35頁.
- ^ 林全義 2002,第42頁.
- ^ 9.0 9.1 9.2 宋曜廷, 周業太 & 曾芬蘭 2014,第5頁.
- ^ 劉宗明 2017,第30頁.
- ^ 許文雄 1975,第17頁; 杜江南 1988,第59頁.
- ^ 杜江南 1988,第59頁.
- ^ 周祝瑛 2009,第28-29頁.
- ^ 14.0 14.1 宋曜廷, 周業太 & 曾芬蘭 2014,第5-6頁.
- ^ 15.0 15.1 15.2 李宜璟 & 陳秋蘭 2018,第62頁.
- ^ 吳清山 2012,第41頁.
- ^ 17.0 17.1 王金國 2012,第51頁.
- ^ 錢得龍 2007,第45-46頁.
- ^ 周祝瑛 2009,第33頁.
- ^ 20.0 20.1 周祝瑛 2009,第37頁.
- ^ 21.0 21.1 周原. 入學方式陷紛擾 十二年國教 家長怎麼接招? (474). 天下雜誌. 2011-06-14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9).
- ^ 陳雅慧. 十二年國教 關鍵問答 (478). 天下雜誌. 2011-08-09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3).
- ^ 陳光諭 2017,第117頁.
- ^ 范毅軍 2013,第109頁.
- ^ 教育部 2012b.
- ^ 教育部 2012c.
- ^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 您關心的議題Q&A.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2-05-25 [2018-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8).
- ^ 薛翰駿. 女兒是考生 吳志揚搞不懂會考.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4-06-14 [201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池雅蓉; 陳世宗. 什麼會考、特招 朱立倫:我都聽不懂. 中國時報. 2014-06-11 [201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中文(臺灣)).
- ^ 張雅淨 et al. 2014,第314頁.
- ^ 謝佳君; 蘇孟娟; 洪定宏; 陳鳳麗; 林曉雲; 黃以敬. 會考比序 明星高中作文至上 考生恐慌. 自由時報. 2014-06-06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 ^ 107年國中教育會考全國試務會揭牌 做到零缺點與零爭議. 教育廣播電台. [2017-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2).
- ^ 黃朝琴. 臺師大心測中心接掌國中會考全國試務會. 青年日報.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3).
- ^ 李宜璟 & 陳秋蘭 2018,第69-70頁.
- ^ 105年國中教育會考簡章公告.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2016-01-14 [201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
- ^ 張雅淨 et al. 2014,第310頁.
- ^ >國三生注意!109年國中會考第六冊考試範圍公布. 聯合新聞網. 2020-02-06 [202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7).
- ^ 109年國中教育會考考試範圍調整說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2020-02-06 [202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 ^ 【延後開學】國中會考、統測不改期 教部:後天先公告會考範圍. 蘋果即時新聞. 2021-02-03 [202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 ^ 110年國中教育會考考試範圍調整說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2021-02-06 [202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6).
- ^ 國中教育會考. www.cap.ntnu.edu.tw. [201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30).
- ^ 首次國中會考 比基測難. 中時電子報. 2014-05-12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1).
備註
編輯- ^ 基測是採用量尺分數方式計分。
- ^ 題幹提示:分享自己與銀髮族長輩們相處的經驗,以及對未來「青銀共居」生活的期待。
- ^ 3.0 3.1 109年與110年因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針對考試期間須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的考生舉行補考,確診者則以專案處理。
- ^ 109年因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考試時考場需開啟門窗,為避免受噪音干擾,英語科聽力題未施測。
- ^ 原定於5月29至30日舉辦,後因疫情嚴峻延期至6月5至6日進行。
- ^ 題幹提示:你希望有一段什麼樣的時光?又為什麼期望有這一段時光?請寫出你的感受或想法。
- ^ 111年因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針對考試期間確診考生舉行補考。
- ^ 題幹提示:依據「近年來臺灣最喜愛的影劇類型統計」圖表闡述見解,並結合個人經驗寫出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