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續
心相續(梵語:citta-santāna)是佛教重要概念,又解釋為念念相續、心心相續、識相續,字面上指心念的相續,即是眾生的心識在有為法上前因後果不斷次第生滅,如同多米諾骨牌一個接一個地進行下去,不停變化延展。[1]
概述
編輯凡夫心識的相續是有為、有我的,充遍了執著和不善法[2],並且如同瀑流,水與水之間不能明確分別,而是一刻不曾斷絕、停息的,剎那間便思緒萬千,從而導致了十二因緣次第相生,生死相續、輪迴流轉[2]。身心相續常被同時提起,義爲身相續和心相續的集合,更多是在描述輪迴流轉的狀態。
佛教的很多修行法門都是從心相續入手。比如禪宗就是截斷心識瀑流,心不作意;對大多數人而言,改變相續的念頭則是更普適的修行方法,截斷造惡心,憶持菩提心,將相續心轉為善念[3],就能將心相續變為增上緣[2],隨念法門、念佛法門都屬於其中[4][5]。要轉變相續心,就要在心生起剎那觀察它的無常性狀,和善惡記分,當觀察到無常,是「苦性心相續」;當悟入苦諦,了達空性,則是「空性心相續」[6]。
唯識宗認為佛陀的心識仍有心相續,但不再是凡夫的執取心,而是佛陀的功德善法,天台宗「佛不斷善惡論」與此同歸。而密宗認為心相續在最後成佛轉變為清淨無染的菩提智慧,不再是凡夫的生滅法。[1]
引用和注釋
編輯- ^ 1.0 1.1 生西法師,答「什麼是『相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2.2 《佛學大辭典》【十心】中有「(一)順流十心:……六、惡心相續。謂諸眾生唯起惡心,增長惡事,晝夜相續,無有間斷,以是流轉於生死也。……
(二)逆流十心:……五、斷相續心。謂修行之人所作惡行,既懺悔已,即更決定不作惡事,以是翻破惡念相續之心也。……」 - ^ 《菩提心怎樣才能於心相續中生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索達吉堪布
- ^ 《佛學大辭典》【念念相續】:(術語)行者所起之心念繫住一處而不散,後念繼前念,中間不雜餘念,即一向專念也。又世所謂口稱不絕也。楞伽經曰:「譬如心意於無量百千由旬之外憶先所見種種諸物,念念相續,疾詣於彼。」觀念法門曰:「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 ^ 《佛學大辭典》【相續心】:(術語)安樂集所立三心之一。不間雜餘念,但憶念彌陀一佛,心無間斷而相續也。
- ^ 《瑜伽師地論》第34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如是勤修瑜伽行者。觀心相續。展轉別異。新新而生或增或減。暫時而有率爾現前。前後變易是無常性。觀心相續入取蘊攝。是為苦性觀心相續。離第二法是為空性觀心相續。從眾緣生不得自在是無我性。如是名為悟入苦諦。次復觀察此心相續。以愛為因以愛為集。以愛為起以愛為緣。如是名為悟入集諦。次復觀察此心相續。所有擇滅是永滅性。是永靜性是永妙性是永離性。如是名為悟入滅諦。次復觀察此心相續。究竟對治趣滅之道。是真道性是真如性。是真行性是真出性。如是名為悟入道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