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淵文藝作品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王白淵文藝作品列表[1][2][3][4]


王白淵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詩人、美術評論家。一生坎坷,顛沛流離。留存的作品不多。

文學作品 編輯

王白淵一生最重要、藝術成就最高的文學作品,幾乎收錄在詩文集「棘の道」(中文名:荊棘之道)內。這本書1931年5月25日付印,6月1日開始發行,盛岡市的長內印刷所負責印刷,久保莊書店發行,王白淵是作者兼發行人。這本書由謝春木的序、六十多首王白淵作的日文詩、兩篇論文[5] 、一篇短篇小說[6] 、一篇劇本翻譯[7] 所組成。


「棘の道」(中文名:荊棘之道)裡的詩作篇目:「序詩」、「我的詩沒有意思」、「地鼠」、「生命之谷」、「水邊」、「零」、「不同存在的獨立」、「生命之道」、「孩子啊!」、「天性汪洋」、「田野的雜草」、「藝術」、「佇立空虛的絕頂」、「蓮花」、「梟」、「少女喲!」、「雨後」、「情感的小船」、「向日葵」、「我的歌」、「天空的一顆星」、「太陽」、「夜」、「蝴蝶」、「風」、「失題」、「盧梭」、「島上的少女」、「蝴蝶對我私語」、「未完成的畫像」、「打破沈默」、「高更」、「死亡樂園」、「薔薇」、「給春天」、「春野」、「遐想什麼」、「魂的故鄉」、「無盡的旅程」、「看吧!」、「春晨」、「詩人」、「薄暮」、「茶花」、「四季」、「峰頂的雷鳥」、「時光永遠沉默」、「時光的浪人」、「給秋天」、「無題」、「蝴蝶啊!」、「真理的家鄉」、「吾家似遠又近」、「秋夜」、「無表現的歸路」、「時光流逝」、「二彎流水」、「春」、「仰慕基督」、「花與詩人」、「南國之春」、「落葉」、「晚春」、「生命的歸路」、「給印度人」 、「佇立楊子江」,以及一篇有篇目無詩文的「標界柱」。


「棘の道」(中文名:荊棘之道)裡的詩作,在其他刊物的發表狀況與翻譯情況:

  • 『荊棘之道』當中的幾十首詩,曾發表在『盛岡女子師範校友會誌』第5~8號。
  • 「我的詩沒有意思」與「蝴蝶啊」:自行中譯,以「我的詩外一篇」為名,刊載在1946年9月15日『台灣文化』創刊號。
  • 「佇立在楊子江邊」:自行中譯,刊載在1946年11月1日『台灣文化』第一卷第二期。詩裡「青年中國的普羅列塔利亞」改為「青年中國的民眾」。
  • 戰後,王白淵曾將幾首詩作翻成中文,發表在蘇新主編的『政經報』上。
  • 「未完的畫像」、「地鼠」、「蓮花」、「水邊吟」、「零」、「風」、「給春天」、「詩人」、「島上的少女」:1981年羊子喬陳千武合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時,選錄九首王白淵的詩,收進第九冊「亂都之戀」(書名)裡。
  • 陳才崑巫永福莫渝柳書琴(部份)等人,曾翻譯整部詩集或部份詩作。


詩集「棘の道」(中文名:荊棘之道)以外的詩作:

  • 「故中川教諭哀悼の詩歌」(日文):刊載在1932年1月30日『盛岡女子師範校友會誌』第9號。
  • 「行路難」(日文):刊載在1933年『福爾摩沙』第一期。
  • 「歌詠上海」(日文):刊載在1933年『福爾摩沙』第二期。
  • 「可愛的K子」(日文):刊載在1933年『福爾摩沙』第三期。
  • 「怨恨深矣的阿圖島守衛」(日文):刊載在1943年12月25日『台灣文學』四卷一號,頁4~5。
  • 「澳洲與印度」(日文):署名「洗耳洞主人」,刊載在1943年12月25日『台灣文學』四卷一號,頁6~9。
  • 「太平洋的暴風」(日文):署名「王博遠」,刊載在1943年7月31日『台灣文學』三卷三號,頁36~37。
  • 「新加坡如此滅亡」(日文):署名「王博遠」,刊載在1943年7月31日『台灣文學』三卷三號,頁37~38。


短篇小說:

  • 「偶像之家」(日文):1926年8月15日完稿,後來收錄在『荊棘之道』這本書裡。
  • 「唐璜與卡波涅」(日文):刊載在1933年『福爾摩沙』第二期。戰後,被陳曉南翻譯成中文,編進『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


戲劇史:

  • 「台灣演劇之過去與現在」(中文):刊載在1947年3月1日『台灣文化』第二卷第三期。


譯作:

  • 中國作家左明的「到明天」:由中文翻成日文,收錄在『荊棘之道』這本書裡。


其他:

  • 「福爾摩沙點將錄」(日文):刊載在1933年『福爾摩沙』第二期。
  • 「讀楊逵的送報伕」(日文):刊載在1946年8月27日『台灣新生報』。

政治與文化論述 編輯

他的政治、文化論述,目前能查到的有以下幾篇:

  • 「吾們青年的覺悟」(中文):1927年5月19日完稿。刊載在1927年6月26日第163號的『台灣民報』。
  • 「魂的故鄉」(日文):1926年8月29日寫作,刊載在1928年12月5日『盛岡女子師範校友會誌』第6號,後來沒有收錄在『荊棘之道』。
  • 「詩聖泰戈爾」(日文):1927年9月20日完稿,刊載在1927年12月5日『盛岡女子師範校友會誌』第5號,後來收錄在『荊棘之道」裡。
  • 「人道的鬥士:瑪哈托瑪‧甘地」(日文):刊載在1929年底『盛岡女子師範校友會誌』第7號,後來沒有收錄在『荊棘之道』。
  • 甘地與印度的獨立運動」(日文):1930年1月30日完稿,後來收錄在『荊棘之道」裡。
  • 「我的回憶錄」(一)~(四)(中文):分四次發表在『政經報』。
    • (一)刊載在1945年11月10日『政經報』一卷二期。
    • (二)刊載在1945年11月25日『政經報』一卷三期。
    • (三)刊載在1945年12月10日『政經報』一卷三期。
    • (四)刊載在1946年1月10日『政經報』二卷一期。
  • 「告外省人諸公」(中文):刊載在1946年1月25日『政經報』二卷二期。
  • 「在台灣歷史之相剋」(中文):刊載在1946年2月10日『政經報』二卷三期。
  • 「獻給日本人諸君」(日文):刊載在1946年3月2、3日『人民導報』。
  • 「民主大路」(日文):刊載在1946年3月2日『新新月報』第七期,「金字塔」欄。
  • 撰寫『台灣年鑑』有關文化的部份,包含台灣文學、美術、音樂、戲劇:『台灣新生報』在1946年出版。
  • 「獻給青年諸君」(日文):刊載在1946年10月17日『新新月報』第七期。
  • 撰寫『台灣年鑑』第十七章文化欄:文章在1946年12月完成,1947年4月『台灣新生報』出版。
  • 「文化先覺王井泉的回憶」(中文):刊載在1965年10月『台北文藝』二卷九期。

美術評論 編輯

目前能查到的,有以下幾篇:

  • 「府展雜感」(日文):刊載在1943年12月25日『台灣文學』。
  • 「關於台灣省第一屆美術展覽會」(日文?中文?待確定):刊載在1946年12月1日『台灣青年』英文月刊創刊號。
  • 「今日畫展觀後感」(中文):刊載在1950年1月『台灣新生報』。
  • 「『台陽美展』觀感」(中文):刊載在1950年1月『台灣新生報』。
  • 「兒童美術作品觀感」(中文):刊載在1950年7月19日『聯合報』。
  • 在台北市文獻會舉辦的「北部文學‧新劇運動座談會」的發言內容:1954年5月28日座談日;發言內容刊載在1954年8月20日『台北文物』三卷二期。
  • 在台北市文獻會舉辦的「美術運動座談會」的發言內容:1954年12月15日座談日;發言內容刊載在1955年3月5日『台北文物』三卷四期。
  • 台灣美術運動史」(中文):刊載在1955年3月『台北文物』三卷四期。
  • 「府展觀感」系列評論(中文):有1~5,刊載在1956年12月1~5日『台灣新生報』。
  • 「笑劇邱罔舍」(中文):刊載在1957年9月4日『台灣新生報』。
  • 陳進和她的個展」(中文):刊載在1957年9月4日『台灣新生報』。
  • 台語片最重要的問題」(中文):刊載在1957年11月5日『台灣新生報』。
  • 「觀李石樵『個展』感言」(中文):刊載在1958年『台灣新生報』。
  • 「對國畫派系之爭有感」(中文):分上下兩次,刊載在1959年胡偉克的『美術月刊』。
  • 「台陽展觀後感」(中文):刊載在1959年『台灣新生報』。
  • 「『今日畫展』觀後感」(中文):刊載在1960年1月『台灣新生報』。
  • 何德來畫展觀後感」(中文):刊載在1960年8月12日『台灣新生報』。
  • 「青雲美展評介」(中文):刊載在1960年9月25日『中華日報
  • 「台陽展觀後感」(中文):刊載在1960年9月25日『台灣新生報』。

尚未出土的文章 編輯

王白淵戰後曾在李純青主編的『台灣評論』雜誌發表文章,但是文章篇數與篇目,目前仍處於未知狀態。王白淵在1946年10月15日與蘇新、一批左翼青年辦『自由報』,持續發行到二二八事件。王白淵在『自由報』上的文章篇數與篇目,目前也處於未知狀態。

美術作品、講義、手稿 編輯

生前創作的美術作品不多,死後留存的作品更少。

  • 已經消亡的作品:
    • 王白淵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前,所製造的畢業作品:一幅以幾棵樹為背景,女性畫像為主題的日本畫。放在日本岩手縣盛岡女子師範學校,1948年8月28日學校發生火災,被大火焚毀。[8]
  • 目前仍存在的作品:
    • 詩集『荊棘之道」的封面
    • 漆畫與漆器作品:1937年服刑期間,王白淵製作出一副漆畫屏風。1945年,他完成數件漆畫。有:四聯屏「梅池雙雁」(左下角落款為「乙酉年仲秋,白淵描」)、漆畫「雙鳥與果實」。
    • 講義、備課手稿:在大同工學院教授圖案設計課所繪製的講義手稿。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王白淵/著,陳才崑/譯,《王白淵‧荊棘的道路》(上、下冊),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年6月出版。
  2. ^ 謝里法/著,《台灣人物出土誌》,前衛出版社,1988年初版。頁133~190。
  3. ^ 柳書琴/著,《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聯經出版社,2009年初版,第三章「荊棘之道」頁77~135。
  4. ^ 羅秀芝/著,《臺灣美術評論全集--王白淵卷》,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
  5. ^ 「詩聖泰戈爾」、「甘地與印度的獨立運動」。
  6. ^ 「偶像之家」。
  7. ^ 中國作家左明的獨幕劇「到明天」。
  8. ^ 小川英子與板谷榮城/著,〈盛岡時代の王白淵について〉,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