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瑟·琳唐-奧曼

羅瑟·貝麗爾·琳唐·琳唐-奧曼(英語:Rotha Beryl Lintorn-Orman,1895年2月7日—1935年3月10日)是英國政壇上首次公開的法西斯主義運動英國法西斯英語British Fascists的創始人。

羅瑟·貝麗爾·琳唐-奧曼,約1916年

早期生活 編輯

琳唐-奧曼於1895年出生於英國肯辛頓,出生名為羅瑟·貝麗爾·琳唐-奧曼,是英國埃塞克斯團的一名少校查爾斯·愛德華·奧曼英語Charles Edward Orman和他的妻子布蘭奇·琳唐(英語:Blanch Lintorn, nee Simmons)的女兒。琳唐-奧曼的外祖父是陸軍元帥林唐·西蒙斯爵士。[1]奧爾曼家族於1912年採用林唐-奧曼/琳唐-奧曼的姓氏。

羅瑟·琳唐-奧曼和她的朋友內絲塔·莫德英語Nesta Maude是為數不多的參加1909年水晶宮童子軍拉力賽英語1909 Crystal Palace Scout Rally的女孩之一,這些女孩都想成為童子軍[2],這導致了女童軍的成立。1908年,她們註冊成立了一支女童軍,以她們的姓名首字母而非名字命名。[3]1911年,琳唐-奧曼被授予首批女童軍銀魚獎英語Silver Fish Award[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琳唐-奧曼成為了婦女志願者預備隊英語Women's Emergency Corps蘇格蘭婦女醫院軍團英語Scottish Women's Hospitals for Foreign Service的成員。[5]她因在1917年塞薩洛尼基大火英語Great Thessaloniki Fire of 1917中的貢獻而獲得勳章,但因瘧疾而病殘。[6]1918年,她成為英國紅十字英語British Red Cross汽車學校的負責人,在戰場上訓練司機。[7]

法西斯主義 編輯

在琳唐-奧曼服役後,她在右翼雜誌《愛國者》(英語:The Patriot)上刊登了一則廣告以尋求反對共產主義[8]這一行為導致了1923年英國法西斯(英語:British Fascisti,後來的British Fascists,簡稱BF)的成立,作為對工黨日益壯大的回應,而工黨的日益壯大正是激烈反共的琳唐-奧曼極度焦慮的根源。[9]她認為工黨太傾向於鼓吹她最討厭的兩個理念:階級鬥爭國際主義[10]

儘管有她母親布蘭奇的資助,但琳唐-奧曼所在的政黨仍然舉步維艱,因為她更傾向於留在法律範圍內,同時她與保守黨的邊緣勢力也保持着聯繫。[9]琳唐-奧曼本質上是一個保守黨人,但受到她強烈的反共主義的意願,同時因為她對貝尼托·墨索里尼的欽佩,以及她了解的墨索里尼以行動為基礎的政治風格,使她很大程度上依附於法西斯主義。[11]BF曾有過多次分裂,例如在1926年大罷工期間由R·B·D·布萊克尼英語R. B. D. Blakeney領導的黨內溫和派叛逃至物資維護組織,或是黨內更激進的成員辭職並組建國家法西斯英語National Fascisti。最終,BF在這些組織出現時失去了大量後來參與帝國法西斯聯盟英語Imperial Fascist League英國法西斯聯盟(英語: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即BUF)的成員。琳唐-奧曼不想與BUF有任何關係,因為她認為其領導人奧斯瓦爾德·莫斯利是一個近乎共產主義的人[12],並且對他以前工黨成員的身份感到特別震驚。[13]這種態度得到了回報,奧斯瓦爾德·莫斯利之子尼古拉斯·莫斯利(英語:Nicholas Mosley)聲稱,有一天,琳唐-奧曼在給自家菜園除草時,萌生了拯救英國脫離共產主義的想法。[14]儘管如此,在1932年,關於兩個組織正式合併的提議以微弱優勢被否決後,尼爾·弗朗西斯·霍金斯英語Neil Francis Hawkins離開了BF並支持BUF,BF失去了大量成員,他們後來大多加入了BUF。[15][16]

最後幾年 編輯

琳唐-奧曼依賴於酒精和藥物,而關於她的私生活的謠言開始損害她的名譽。[17]最終,琳唐-奧曼的母親在聽到關於她酗酒、吸毒和狂歡的聳人聽聞的故事後,不再資助她。[18]琳唐-奧曼於1933年患病,並被BF所排擠。當BF的有效控制權移交給D·G·哈奈特夫人英語Dorothy Grace Waring時,她試圖通過與阿爾斯特忠誠主義者結盟,以此為該組織注入新的活力。[19]

1935年3月10日,琳唐-奧曼於加那利群島聖布里希達去世,享年40歲。在她去世之時,她的組織已幾乎名存實亡。她的遺體被安葬在拉斯帕爾馬斯的英國公墓。[20]

參考書目 編輯

  • "Feminine Fascism": Women in Britain's Fascist Movement by Julie V. Gottlieb (I.B. Tauris, 2000)
  • "Hurrah for the Blackshirts!": Fascists and Fascism in Britain between the Wars by Martin Pugh (Random House, 200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enewick, Robert, Political Violence and Public Order, London: Allan Lane, 1969, p. 27.
  2. ^ Summerskill, Ben. The day mere girls subdued Baden-Powell. The Observer. 30 July 2000 [11 Octo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1). 
  3. ^ Proctor, Tammy M. Scouting for Girls: A Century of Girl Guides and Girl Scouts. ABC-CLIO. 2009: 5. 
  4. ^ District History: Pre-1950, Liphook District Guides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7-07
  5. ^ M. Durham, 'Britain', K. Passmore (ed.), Women, Gender and Fascism in Europe 1919–45,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216.
  6. ^ Thurlow, Richard, Fascism in Britain, London: IB Tauris, 1998.
  7. ^ Richard Griffiths, Fellow Travellers on the Righ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85.
  8. ^ Durham, 'Britain', p. 215.
  9. ^ 9.0 9.1 Thurlow, Fascism in Britain, p. 34.
  10. ^ J.A. Cole, Lord Haw-Haw: The Full Story of William Joyce, Faber & Faber, 1987, p. 29.
  11. ^ Griffiths, Fellow Travellers on the Right, p. 86.
  12. ^ S. Dorril, Blackshirt – Sir Oswald Mosley and British Fascism, London: Penguin, 2007, p. 204.
  13. ^ Cole, Lord Haw-Haw, pp. 39–40.
  14. ^ Nicholas Mosley, Rules of the Game: Sir Oswald and Lady Cynthia Mosley 1896–1933, Fontana, 1983, ISBN 0006366449, p. 229.
  15. ^ Benewick, Political Violence, p. 36.
  16. ^ Richard Thurlow, Fascism in Britain: A History, 1918–1945, I.B. Tauris, 1998, p. 65.
  17. ^ Dorril, Blackshirt, p. 198.
  18. ^ Thurlow, Fascism in Britain, p. 37.
  19. ^ Griffiths, Fellow Travellers on the Right, p. 92.
  20. ^ Entry for Rotha Lintorn-Orman in the Findagrave website (2019).. [2023-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