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日治時期都市計畫
臺灣自日治時期開始實施都市計畫,實施的市鎮總計有72處(當中清水、梧棲、沙鹿合併為新高港),總面積約52,500公頃,總計畫人口約326萬人[1]。臺灣第一個公告的都市計畫,是明治33年1月公布的「台中市區設計圖制定」,但同年八月的「台北市城內市區計畫」則是第一個實行的都市計畫,最晚公告的則是1943年的善化都市計畫和白河都市計畫[2]。
近代都市計畫的概念於19世紀起源於歐洲,是為了因應工業革命造成的快速都市化,特別是始於1850年代改造巴黎的奧斯曼計畫,影響了許多城市的空間發展,開闢興建下水道、開闢道路、圓環並形塑街道立面。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也引進了近代都市計畫制度,改造台灣傳統的城市空間。以寬敞筆直的道路、圓環、公園等公共設施,以及對建築物設置的規範,取代以往道路曲折狹窄,且衛生環境不佳的空間。「都市計畫」一詞,要在1936年《臺灣都市計畫令》公告後才正式確立,其前身為「市區(街)改正」和「市區計畫」。市區改正僅是應急、局部性的都市改造措施,在考量市區整體發展後,逐步由市區改正演變為市區計畫,之後再進一步成為都市計畫。《臺灣都市計畫令》公布後實施的都市計畫僅21處。雖然部分都市計畫因戰爭時期並未全部實現,但仍對至今的都市計畫影響深遠。這些計畫跟法令在戰後仍持續沿用,直至1964年公布《都市計畫法》後,才廢止《臺灣都市計畫令》。
相較於台灣,日本內地在1919年制訂《都市計畫法》,同樣曾為日本屬地的朝鮮則於1934年公布《朝鮮市街地計畫令》[3]。
計畫劃定
編輯根據1937年的《關於市街地樹立都市計畫標準之規定》,應擬定都市計畫的市街地有[4]:
- 州、廳所在地
- 郡役所所在地
- 集團戶數在千戶以上者
- 因修築港灣、設置工業區、鐵道車站所伴生之新市街計畫
- 人口增加率顯著者
- 因遭受災害需復舊者
- 具有溫泉、海水浴場、史蹟、遊覽地區者
市區改正
編輯日本治台初期,亟需改善臺灣市街的公共衛生,陸續針對上下水道、建築設計,與土地徵收制定了相關規範。此時期對城市的改造稱為市區改正,特別針對改善道路和衛生環境,規模較全面者則稱市區計畫。初期由各地方政府設置市區計畫委員會,如台北、基隆、台南市區計畫委員會;後來在1910年由總督府統一設置市區計畫委員會,由中央審議市區計畫。
1899年8月,臺灣總督府以台北為重點,對臺灣的大城市採取約五年的建設計畫,名曰「第一次市區改正」,該計畫以舊有道路的改進與新設道路的擬定為主。以台北為例,該計畫訂定了拆除臺北城牆的計畫,並整建西門町作為日本新移民住宅。1901年,總督府公告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公告,除了台北市之外,還將重點移往台中為主,該計畫實施地區為臺北南門城外與東門附近一帶外,也開發台中車站等周圍地區。這兩次改正計畫均以水溝與基礎道路改善為重點,其目的為應付日本新移民。
較完備的市區改正為1905年8月,計畫不但包含台南等大城市,也有人口容量的設計。1917年止,臺灣有20個市街庄進行市區改正。
都市計畫
編輯由於都市快速發展,原先的法令已不敷使用,於是總督府在1921年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以沿用日本內地的「都市計畫法」為目標,但並未成功;後來在1934年成立「都市計畫法施行準備委員會」,並在1936年公布《臺灣都市計畫令》和施行細則,於隔年實施。都市計畫令中,首創使用土地使用分區與特定專用區(原文為地域制、地區制)管制,劃定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以及美觀地區、防火地區、風景地區、風紀地區等類別[4]。
在總督府內設有「臺灣都市計畫委員會」,負責都市計畫的調查與審議,在1940年因為受戰事影響,將都委會分為中央及地方,在州廳內的地方都市計畫委員會,可直接決議一般都市計畫的新訂與變更,特別者再交由中央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唯一的例子為新高港附近都市計畫[4]。
台北州
編輯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台北市區計畫 | 1900年8月 |
|
基隆都市計畫 | 1907年8月 | |
宜蘭都市計畫 | 1932年5月 | |
羅東市區計畫 | 1934年4月 | |
瑞芳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
草山市區計畫 | 1935年1月 | |
板橋都市計畫 | 1938年11月 | |
蘇澳都市計畫 | 1942年 |
-
草山市區計畫
-
宜蘭街市區計畫
新竹州
編輯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新竹都市計畫 | 1905年5月 |
|
大溪市區計畫 | 1912年12月 | |
竹東都市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苗栗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北埔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竹南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頭份市區計畫 | 1935年10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南莊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後龍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公館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銅鑼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三叉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苑裡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通霄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大湖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卓蘭市區計畫 | 1937年3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中壢都市計畫 | 1938年11月 | |
桃園都市計畫 | 1941年12月 |
-
新竹市區計畫
-
苗栗市區改正計畫圖
-
北埔市區改正計畫圖
-
竹南市區改正計畫圖
-
南莊市區改正計畫圖
-
銅鑼市區改正計畫圖
台中州
編輯台中市
編輯日治時期1895年,臺灣民政支部長兒玉利國建議將當時台中市規劃為「圓形放射狀」都市,但未被臺灣總督府採納。
隔年,總督府在準備實施的市區改正計畫中,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採用了巴爾頓與濱野彌四郎的「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將台中市規劃為「棋盤狀」都市。為配合整體都市發展也設置了公園預定地,但此地後來被鐵路車站用地取代,也就是台中車站現址,而公園預定地為台中公園現址。
1900年市區計畫執行一部分之後廢止,於1911年重擬新的計畫,1900年的計畫已不能符合縱貫鐵路興建以後台中市區發展所需,所以才在1911年將1900年之計畫未執行的部分廢止而重新擬定新計畫、因而整治綠川、柳川與開闢棋盤狀道路、興建台中驛(舊台中車站),將台中興建成為臺灣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這個地名就是在日本在臺灣始政隔年的1896年取的。台中距離當時臺灣南北兩大城市台北與台南都約一百英哩,不知是巧合還是此原因是日本人打算在此建設臺灣中部新城市的考量之一。
台中的都市計畫雖然是第一個提出,但是第一個近乎完整實行的都市計畫卻是晚幾個月的台北城內市區計畫。
儘管最初要將台中規劃為放射狀城市的提議未被採用,然而在百年後的現代,台中除了當時市區改正後中區是棋盤狀外,放射狀規劃在的都市擴張下卻起死回生,一圈又一圈的外環道自中區向外擴張,時至今日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放射狀城市。
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台中都市計畫 | 1900年1月 |
|
彰化都市計畫 | 1906年3月 | |
北斗市區計畫 | 1912年6月 | |
南投市區計畫 | 1912年8月 | |
埔里市區計畫 | 1914年9月 | |
竹山市區計畫 | 1917年7月 | |
大甲市區計畫 | 1934年5月 | |
鹿港市區計畫 | 1935年1月 | 實施市區改正,拓寬並拆除不見天街 |
豐原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內埔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神岡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石岡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
清水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震災地都市計畫
三計畫於1940年7月廢止, 合併為新高港附近都市計畫 |
梧棲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
沙鹿市區計畫 | 1935年7月 | |
員林市區計畫 | 1936年8月 | |
新高港附近都市計畫 | 1940年8月 | |
東勢都市計畫 | 1941年4月 | |
水裡坑都市計畫 | 1942年3月 | |
草屯都市計畫 | 1943年 |
台南州
編輯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嘉義都市計畫 | 1906年4月 | |
台南市區計畫 | 1911年7月 |
|
北港市區計畫 | 1913年6月 | |
朴子都市計畫 | 1916年12月 | |
斗六市區計畫 | 1924年10月 | |
麻豆市區計畫 | 1931年1月 | |
斗南市區計畫 | 1935年1月 | |
西螺都市計畫 | 1937年1月 | |
鹽水市區計畫 | 1937年6月 | |
新營都市計畫 | 1937年6月 | |
學甲都市計畫 | 1937年6月 | |
佳里都市計畫 | 1938年2月 | |
虎尾都市計畫 | 1941年7月 | |
善化都市計畫 | 1943年2月 | |
白河都市計畫 | 1943年2月 |
高雄州
編輯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高雄都市計畫 | 1908年5月 |
|
屏東都市計畫 | 1913年1月 |
|
旗山都市計畫 | 1938年2月 | |
岡山都市計畫 | 1938年11月 | |
鳳山都市計畫 | 1938年11月 | |
東港都市計畫 | 1941年7月 |
-
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圖
花蓮港廳
編輯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花蓮港都市計畫 | 1910年2月 |
|
鳳林市區計畫 | 1915年7月 | |
玉里市區計畫 | 1921年8月 |
-
鳳林市區計畫圖
台東廳
編輯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台東都市計畫 | 1913年10月 |
|
新港市區計畫 | 1922年4月 |
-
卑南市區改正計畫
-
新港市區改正計畫圖
澎湖廳
編輯位置 | 公告日期 | 備註 |
---|---|---|
馬公市區計畫 | 1912年10月 |
|
-
媽宮市區改正計畫圖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2008全國都計建管會議. 從當前都市計畫面臨之課題與挑戰-論未來都市發展政策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1-28).
- ^ 《南瀛探索》都市計劃與現代化的生活設施.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 ^ 黃世孟. 《台灣學通訊》臺灣都市計畫令及其影響 (PDF). 2011-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2-27).
- ^ 4.0 4.1 4.2 蔡之豪. 日治時代臺灣都市計畫法制歷程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論文. 20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7).
- ^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 194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建築與城市.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