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慶之(?—?),字慶集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出自河東薛氏西祖第二房,北魏官員。

生平

編輯

薛慶之很是以學問而聞名,很熟悉文書公案,以奉朝請起家官,兼領侍御史,升任廷尉丞廷尉寺鄰接北城,曾在夏天在廷尉寺旁捕捉到一隻狐狸。薛慶之與廷尉正博陵崔纂一個人認為北城狐狸狡猾為害,應該從速殺掉,另一個人則認為當時正是繁育的月份,應該等待秋分。廷尉卿裴延俊袁翻互相之間也有異議。雖然是戲謔,但是他們的文辭和義理可觀,該事跡流傳於當世。薛慶之轉任尚書郎、兼任尚書左丞,為並肆二州行台,獲賜爵龍丘子,代理并州刺史,又升任征虜將軍滄州刺史。武泰元年三月癸未(528年4月30日),葛榮攻克了滄州州城,薛慶之被俘虜[1][2],很快因病去世。朝廷贈予後將軍華州刺史[3][4]

家庭

編輯

父母

編輯
  • 薛驎駒,北魏中書博士、兼主客郎
  • 頓丘李氏,北魏陳留貞王李誕之女,北魏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陳留武康侯李崇的姐妹[5][6]

兄弟

編輯
  • 薛英集,北魏治書侍御史、通直散騎常侍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三月癸未,葛榮攻陷滄州,執刺史薛慶之,居民死者十八九。
  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三月,癸未,葛榮陷魏滄州,執刺史薛慶之,居民死者什八九。
  3. ^ 《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長子慶之,字慶集,頗以學業聞。解褐奉朝請。領侍御史,遷廷尉丞。廷尉寺鄰接北城,曾夏日於寺傍執得一狐。慶之與廷尉正博陵崔纂,或以城狐狡害,宜速殺之,或以長育之月,宜待秋分。二卿裴延俊、袁翻互有同異。雖曰戲謔,詞義可觀,事傳於世。轉尚書郎、兼尚書左丞,為並肆行台,賜爵龍丘子,行并州事。遷征虜將軍、滄州刺史。為葛榮攻圍,城陷。尋患卒。後贈右將軍、華州刺史。
  4.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長子慶之,字慶集。頗有學業,閒解几案,位廷尉丞。廷尉寺鄰北城,曾夏日寺傍得一狐,慶之與廷尉正博陵崔纂,或以城狐狡害,宜速殺之;或以長育之月,宜待秋分。二卿裴延俊、袁翻,互有同異。雖曰戲謔,詞義可觀,事傳於世。後兼左丞,為並、肆行台,賜爵龍丘子,行滄州刺史。為葛榮攻圍,城陷。尋患,卒,贈華州刺史。
  5. ^ 《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隨舅李崇在揚州積年,以軍功歷司徒鎧曹參軍,稍遷治書侍御史、通直散騎常侍。
  6.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隨舅李崇在揚州,以軍功累至書侍御史、通直散騎常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