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行局(英語:Currency Board)是固定匯率制的一種,即固定本國貨幣與某特定外幣匯率,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使貨幣發行量外匯存儲量聯動的貨幣制度。貨幣發行局的掛鈎貨幣通常是美元歐元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也是貨幣發行局,但允許匯率在固定範圍內浮動。因為三元悖論,「聯繫」不僅指匯率與美元掛鈎,而是貨幣政策也跟隨美國,港元利率長期走勢必須跟隨美元利率走勢。

歷史

編輯

1849年,毛里求斯首創了貨幣局制度。十九世紀末,英國為殖民地提出並設立了聯繫匯率制。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而採用此匯率制度,與英鎊掛鈎,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啟用,改與美元掛鈎,金管局與發鈔銀行的交易以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結算,並允許市場匯率在7.75至7.85之間自由浮動。

比較典型的例子有阿根廷比索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和保加利亞列弗西德馬克(如今為歐元)的聯繫匯率制。

近代歷史

編輯
 
美元歐元在世界的應用:
  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以外使用美元地區
  貨幣與美元掛鈎地區
  貨幣與美元以窄幅匯率掛鈎地區
  歐元區以外使用歐元地區
  貨幣與歐元掛鈎地區
  貨幣與歐元以窄幅匯率掛鈎地區
注意:白俄羅斯盧布與歐元、俄羅斯盧布和美元的一籃子貨幣掛鈎

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穩固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保加利亞立陶宛也有類似的機構。愛沙尼亞獨立後的1992年,貨幣與德國馬克掛鈎,此政策被視為該國經濟發達的重要因素。阿根廷因嚴重經濟衰退,2002年放棄聯繫匯率制度。英國海外領土直布羅陀福克蘭群島聖赫勒拿島繼續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以英鎊作為各自印刷的貨幣的儲備貨幣。[1]

金本位是一種特別的聯繫匯率制度,與金價而非外國貨幣掛鈎。

與其他貨幣掛鈎

編輯

優點

編輯
  • 對本幣匯率穩定的更強承諾和更小的逆轉可能
  • 穩定了幣值,降低了市場的交易費用

缺點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History of the * Monetary Systems and the Public Finances in the Bahamas, 1946-2003 (PDF). [2010-03-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16). 
  2. ^ cu, ba. 古巴比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4-09-28 (中文(馬來西亞)).  |author=|last=只需其一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