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念益(1876年—1930年),季常貴州遵義老城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 編輯

蹇念益的父親蹇詵(和蹇先艾的祖父蹇誾是親弟兄)曾任四川越嶲縣馬邊縣知縣。蹇念益自幼隨父親在四川念書。 1895年,遵義發生嚴重旱災,蹇念益受川東兵備道員黎庶昌的委託,從重慶運糧到遵義賑災。1900年,蹇念益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法政。其間,當選為中國留學生總會幹事。後來,日本文部省頒布《關於准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一部分中國留學生認為該規程不合理,乃罷課、集體歸國,表示抗議。蹇念益認為這些行為有損中國,遂和江庸組織維持會,說服多數中國留學生繼續留在日本學習。當時,梁啓超在日本辦《新民叢報》,梁啓超比蹇念益大三歲,因為政治主張接近,便成為好友。[1]

1907年,蹇念益畢業歸國,被清廷授七品京官,在度支部任職。1908年,遵義籍進士唐瑞銅任河南財政監理官,推薦蹇念益擔任副職。蹇念益上任後,提出了整治河南財政方案,方案實施後,河南財政年收入自600萬兩白銀增加至900萬兩白銀。1910年,資政院辦理中國全國的決算,河南省增收列第一位。庫存餘額超過200萬兩白銀,這些錢被用於河南推行新政、辦教育。[1]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華北黨派甚多,蹇念益參加了國民協進會並任常務幹事。不久,該會同國民公會合併為統一黨。1913年2月,蹇念益當選為第一屆國會議員。同年5月,統一黨和梁啓超共和黨合併為進步黨,蹇念益從而更加接近梁啓超。梁啓超謀劃的行動,多由蹇念益作出決斷,時有 「梁謀蹇斷」的說法。[1]

蹇念益原先在河南工作時,袁世凱被清廷罷官回到河南的家鄉。蹇念益當時曾和袁世凱晤談,認為袁世凱「中於俗者深,又好自用.未足以語大計」。1915年,袁世凱稱帝,蹇念益和蔡鍔來往於北京和天津,同梁啓超秘密策劃反袁。不久,蹇念益、蔡鍔、梁啓超、戴戡王伯群陳國祥湯睿(湯覺頓)在天津的湯睿宅秘密聚會,史稱「天津七人密會」。會上,大家一致決定組織軍隊討伐袁世凱,蔡鍔、王伯群、戴戡負責潛回昆明貴陽分別發動滇軍黔軍,梁啓超、湯睿回廣東組織軍隊進行策應,蹇念益、陳國祥負責來往於北京、上海等地傳遞消息。他們還決定策動北洋軍分化。經過蹇念益等人說服,北洋軍內部鎮守南京的江淮宣撫使馮國璋逐步不再支持袁世凱,而且1916年4月還通電聲援護國軍,逼袁世凱退位。[1]

護國戰爭結束之後,蹇念益不願擔任政府職務,只願意當議員。不久,黃興、蔡鍔先後逝世,蹇念益不再擔任議員,每日飲酒,以解愁悶,正如梁啓超贈給蹇念益的對聯所稱:「最有味似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1929年,梁啓超病逝,蹇念益半身不遂[1]

1930年,蹇念益在北京服藥自殺,享年54歲。蹇念益的朋友陳叔通曾為其作墓表。[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