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45是一款雙活塞引擎全金屬結構小型客機,是捷克斯洛伐克戰後第一款飛機,並取得相當成功,共生產了590架。

Ae 45
Let Aero Ae 145
類型 工具機
製造商 沃多喬迪航空萊特庫諾維采
首飛 1947年7月21日
主要用戶 捷克斯洛伐克
中國
匈牙利
蘇聯
生產年份 1951年至1963年
製造數量 590[1]

發展

編輯

機身結構為半硬殼式,座艙頂部由透明膠板壓制而成,艙內設有通風、照明及加溫設備,可容納駕駛員1人及乘客4至5人。設計工序於1946年進行,由Jiři Bouzek、Ondřej Němec和František Vik設計。飛機的外貌及機鼻與在德國佔領時期所生產的Siebel Si-204及Bf 109相似,原型機(註冊號OK-BCA)在1947年7月21日首飛,第二架(註冊號OK-BCA)則晚一年進行首飛。飛行測試並無出現問題,於是在1948年投產。名稱45並不是按公司產品序號命名,而是根據座位量4/5而命名。

運作

編輯

Ae-45原型機在國外被廣泛宣傳。在1949年8月Jan Anderle駕駛著Ae-45(註冊號OK-CDL)贏得了英國的諾頓格里菲思大賽(Norton Griffiths Race),亦創下多項國際記錄。因此除了東歐地區,意大利瑞士亦訂購Ae-45。1958年8月,一架意大利Ae-45從南美出發,橫跨大西洋,飛行了3000多公里,抵達達喀爾。1981年Jon Svensen亦駕駛飛機從歐洲飛往美國

此飛機除了捷克斯洛伐克本土使用外,亦有出口至中國、東德、匈牙利、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蘇聯和瑞士。匈牙利是主要用家,在當地亦稱為白鷺屬捷克語Kócsag〕。

型號

編輯
 
Let Aero Ae 145
Aero 45
首款量產型,在1948年至1951年間生產了200架。
Aero 45S "Super Aero"
Let所改良,採用較佳的導航系統,在1954年至1959年間生產了228架。
Aero 145
改用supercharged Motorlet (Walter) M332引擎,後以Avia M332之名投產。此型號是由Let發展及生產,在1959年至1963年間生產了162架。
Aero 245
實驗型,未投產。
Aero 345
實驗型,未投產。
松花江一號
哈爾濱飛機廠以AE-45飛機為原准機改型設計的輕型客、貨運輸機。飛機外形改動較大,其它系統均參照AE-45飛機設計。1958年7月8日開始設計,9月29日試飛成功,可載客5-6人。後因為哈爾濱飛機廠仿製任務繁重,該機沒有研製下去。 [2]

使用者

編輯
 
在波蘭航空博物館的Ae 145救護機

民用

編輯
  捷克斯洛伐克
  中國

引進時稱為愛諾45型或愛羅45型,1951年中國民航進口了10架,1952年開始用於小興安嶺的護林防火飛行,後用於從北京向東北運送報紙紙型及其它通用航空任務。1956年958號機在河南盧氏縣撞山,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通用航空領域第一起一等事故。[3]

  東德
  義大利
  波蘭
  羅馬尼亞
  • Aviasan
  蘇聯
  瑞士
  斯洛維尼亞
  越南

軍用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國:1953年進口14架,作為輕型多用途聯絡機使用。1958年開始被國產的運-5取代。1976年最後2架從空軍退役。
  捷克斯洛伐克
  東德
  匈牙利
  印度
  羅馬尼亞
  越南
  • 越南人民空軍從中國取得3架Ae-45

性能

編輯

Ae-45有光滑,淚珠狀的機身,圓形及加長玻璃為飛行員提供良好視野,採用低單翼設計;起落架能收回但尾輪不能。


基本信息

  • 機組:1
  • 容量:3-4

性能

參考資料

編輯
  1. ^ Vaclav Nemecek, Atlas letadel. Dvoumotorova obchodni letadla, Praha 1987
  2. ^ 松花江一号. 新浪. 
  3. ^ 徐國基:新中國民航首次空難事故,航空知識,2019年第7期
  4. ^ Adam Jońca: Samoloty linii lotniczych 1945-1956, WKiŁ, Warsaw 1985, ISBN 83-206-0529-0
  5. ^ Our Background vietnamairlines.com. [2011-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6). 
  • Vaclav Nemecek, Atlas letadel. Dvoumotorova obchodni letadla, Praha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