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音樂/特色條目/1

歌劇作者約翰·庫利奇·亞當斯。

尼克松在中國》是一部由約翰·庫利奇·亞當斯創作的三幕歌劇劇本由愛麗絲·古德曼撰寫,是亞當斯的第一部歌劇,創作靈感來源於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1972年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行。這部作品於1987年10月22日在休斯頓大劇院首演彼得·塞拉斯製作,馬克·莫里斯編舞。塞拉斯於1985年向亞當斯提出這部歌劇的構思,後者起初不是很有興趣,但之後覺得這可以是一次很有價值的研究機會,於是接受了項目。古德曼在歌劇劇本的創作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有關尼克松訪華的研究,不過她沒有參考多少1972年以後出版的資源。

為了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亞當斯在標準的管弦樂團基礎上增加了薩克斯、更多的打擊樂器以及電子合成技術。部分評論家認為歌劇的音樂風格有明顯的極簡主義色彩,但也表現出了多種曲風,受到了包括菲利普·格拉斯以及像理查德·瓦格納小約翰·施特勞斯這些19世紀作曲家的影響。亞當斯還將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的20世紀新古典主義音樂爵士樂等音樂風格混和,還利用大樂團來讓人聯想到尼克松年青時生活的1930年代。這多種元素的組合頻繁變化,來反映舞台上的相應變化。

歌劇1987年的首演所獲評價褒貶不一,一些評論家認為這部作品很快就會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尼克松在中國》此後多次在歐洲北美演出,並錄製了兩個版本。2011年,本劇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該版本主要基於原版製作。同年歌劇又經加拿大歌劇公司在多倫多演出,這是一個抽象化的版本。進入2010年代後,評論家的意見逐漸開始認可這部作品,稱其為美國歌劇中的一出經久不衰的傑作。但截至2015年6月,這部作品仍然沒有在中國大陸進行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