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是中國古代對可飼養的動物所使用的一種術語,是指這六種家畜,一般認為中國人在新石器時代結束前就已經將六畜馴化成功,到了今日物種更多,習俗也是有所演變,一般豬、羊、雞是作為食用,狗、馬、牛是作為勞力,可吃與不可吃的物種也有所變化[1]


語源

編輯

「六畜」一詞,屢見於《左傳》、《周禮》等先秦典籍,最早解釋六畜內涵的,是《爾雅》「釋畜」,該書中的六畜排列為:馬、牛、羊、豬、狗、雞。《三字經》中將六畜排列為「馬、牛、羊、雞、犬、豕」。

狗的馴化很早,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馴養的狗,在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遺址中,都找到了狗的遺骸。

六畜之中,豬的地位很重要,有「六畜興旺豬為首」的說法。在史前農耕文化中,豬是最重要的家畜,其馴養年代大體和狗相同。河北的徐水南莊頭遺址出土了1萬年前的家豬遺骸。中國史前文化也有豬崇拜,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紅山文化玉龍表明,龍的原形是豬首蛇身。

參見

編輯
  1. ^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100538/%E7%8B%97%E8%82%89%E8%87%AA%E5%8F%A4%E4%BB%A5%E4%BE%86%E5%B7%B2%E6%98%AF%E9%A3%9F%E7%89%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