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祠,又名城隍廟,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吳山城隍閣景區內,為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遷移而來,明代開始祭祀冤死任上的浙江按察使周新。現廟宇為修築城隍閣景區時重建。

周新祠
周新祠正面
基本資訊
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吳山城隍閣景區內
座標30°14′18″N 120°09′37″E / 30.23835°N 120.16018°E / 30.23835; 120.16018
主神周新
廟格浙江省都城隍廟
建立時間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
地圖
地圖

歷史

編輯

杭州城隍廟在南宋以前設在鳳凰山,南宋因鳳凰山為宋大內禁宮所在,紹興九年(1139年)遷至吳山今址。紹興三十年(1160年)宋室敕封城隍神為保順通惠侯,乾道元年(1165年)以後又累加封號,但是城隍名諱流傳甚多,始終沒有明確的姓名。明洪武三年(1370年)定廟制,廟宇類同地方官署公堂,神祗也為神界的地方官吏。[1]

永樂年間,周新任浙江按察使,在任期間斷獄平冤,明察秋毫,頗得民心,後受人陷害被殺。周新死後成為浙江都城隍,受人侍奉於此。明成化十年(1474年)城隍廟毀於火災。次年,時任浙江左布政使寧良和右布政使杜謙重修。弘治十六年(1503年)御史夏景和重修拓址。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吳山山麓起火,殃及山頂的城隍廟,後由當事各方重修。康熙年間,改殿柱為石制,重建磚牌坊,並新建了右司齋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拓建山門[註 1],增制甬道[註 2]、游步道[註 3]以及「於街」[註 4]。當時,廟中有儀門、月台(戲台)、正殿、偏殿、樓台堂閣總計96間,廟旁還設有府城隍廟,供奉錢塘縣仁和縣城隍。乾隆十六年(1751年)及二十年(1755年),清高宗均派人來進香;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高宗第三次南巡親自來此拈香,並御筆「福庇南黎」匾額。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廟宇重修。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毀於大火,後由道士化緣得以重建。廟最初有15房住持,後減至11房,每年左右各一房輪流主持殿事一個月,輪值者按月發放薪酬。1958年,大躍進期間,城隍廟被拆毀,僅僅留下柱基、石欄和廟內古樟。1990年代,在原來城隍廟遺址上修建了城隍閣,並在城隍閣旁邊重修了周新祠。[1]2006年,城隍山、伍公山整治期間,西湖景區管委會應市民何順祖先生建議,將吳山周新祠的名稱改為城隍廟[2]。但根據後續報道,此處別稱城隍廟,仍然主要稱作周新祠[3][4]

祭祀主神

編輯

杭州城隍神在後唐清泰元年(934年)封為順義保寧王,在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封為保順通惠侯,後來又加封位顯正康濟王,然後至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進而為輔正康濟廣德顯聖王。雖然此時杭州城隍廟封號極盛,但論及城隍姓名大多語焉不詳——清代《吳山城隍廟志》稱「而神之姓名,傳諸流俗,別無明文」「惟據住持口述,舊聞府主神孫諱謨」,但明代張岱西湖夢尋》則稱城隍廟「宋初封其神姓孫名本」,這些名諱相互矛盾,都難以在舊志中找到對應記載。[5]

明清以來杭州城隍廟主神較為一致的說法為祭祀明代永樂年間任浙江按察使的周新。根據明《永樂實錄》記載,周新先後任大理寺左評事、監察御史等職務,在永樂朝以敢於直言著稱,曾經在浙江上奏請求因饑荒免除湖州糧餉、親自圍剿嘉興叛賊倪弘。在他死後數十年間,其廣東同鄉彭森為其首作傳記《冷面寒鐵公傳》,這一傳記具有傳奇色彩,強調周新斷案如神,為官清廉,被皇帝錯殺,明成祖後來夢見周新,後悔錯殺,於是立廟吳山祭祀這位城隍。後來的嘉靖《杭州府志》和《明史·周新傳》基本延續了這種敘事。在傳記中,周新被當時的浙江人視作浙江城隍,周新也因此成為可考最早一位用省級政區名字命名的省城隍神。根據成化《杭州府志》等史料記載,明初明太祖廢除所有城隍封號,並改神像為神主牌位,因此宣德初年,時任浙江按察使吳訥下令摧毀杭州城隍廟內城隍夫人和城隍子孫神像,然而此時周新妻子尚在世且周新本人無子嗣,綜合而言杭州城隍廟改奉周新的年代在宣德正統的數十年間,並非志書所言永樂年間。《西湖遊覽志》亦稱舊城隍廟在羊市街,建於宋紹興元年(1131年),由於周新死後數度出現靈異,杭州人遂改奉周新於城隍廟,將舊城隍奉於舊城隍廟。[5]

復旦大學的朱海濱教授認為周新之所以能夠從杭州城隍變為浙江全省的都城隍,與省域觀念形成和明代祭祀政策有關,明代浙江省級官員祭祀杭州城隍廟已經成為了慣例,因此後來的修建、祭祀活動中杭州知府只能充當配角。杭州作為省府所在,原先的城隍形象模糊不清,而周新作為浙江一省之首長,並有剛正不阿得罪小人而死的事跡,更加符合浙江一省城隍的教化需求。在浙江城隍之後,明朝境內各省都陸續出現了省城隍神的稱呼,至嘉靖年間北京城隍廟配祀以全國十三省城隍。但終明一代,各地省城隍廟一直指代省城的府城隍廟,杭州城隍廟直到清乾隆七年(1742年)才將城隍廟右齋宿廳改為祭祀府城隍的場所,迎立周新之前的杭州府城隍於此間,並在府城隍兩側配祀仁和、錢塘二縣城隍,自此兩廟才區別開來。然而在杭州民間,絕大多數人仍將周新視作府城隍。[5]

佈局陳設

編輯

周新祠門口有匾額「冷面寒鐵」,出自書法家朱關田。門口一側有一口大鐘,相傳為胡雪岩十三姨太所贈送的平安鍾。[6]殿內雕像總共有三座,中間一座即周新雕像,造型參考了上海城隍廟的雕像,頂部是神龕,兩側分別為分別是手執兵器和印鑑的文武官員。[7]建築內外又有六幅彩畫,描繪了周新廉潔為民的生平故事[8]。2013年,杭州市政府為響應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要求,提升改造周新祠,增加宣傳壁畫、文化陳設,引入多媒體設備進行展播,在周新祠大殿前的影壁上摩崖石刻《五瘴說》,提醒為政者遠離「租賦、刑獄、食宴、聲色、私利」等「五瘴」。[9]2019年6月,吳山城隍閣景區再度整體提升改造,原先周新祠儀門改為周新紀念室並對外開放,儀門內採用場景復原的手法展現「冷面寒鐵」的周新審理案件的情景。[4]

吳山上存在着大量楹聯匾額,周新祠中各處都立有楹聯:周新祠正門前立柱上有「浙水觀潮,仰孤臣丹心貫日;吳山踏雪,憶廉使鐵面凌霜」一聯,表達了對周新的景仰與追思;後門立柱上則為「廟貌重昭,崇德報功,威鎮吳山扶社稷;神靈愈顯,仁安義正,恩敷浙水佑官民」,表現了周新在浙江廉政為民的事跡。[3]此外,據南懷瑾先生回憶,吳山城隍廟有對聯「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他也藉此聯表達對於子女親情的看法。[10]

參考資料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在今中山南路
  2. ^ 今為一巷,名城隍牌樓
  3. ^ 今為一巷,名元寶心
  4. ^ 明代于謙小時候讀書所經過的道路

來源

編輯
  1. ^ 1.0 1.1 馬時雍 (編). 城隍庙. 杭州的寺庙教堂 第1版.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4. ISBN 7-80633-602-8. OCLC 61713504. 
  2. ^ 祝榮生. 吴山要有城隍庙 杭州三处古迹重生有望. 錢江晚報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2006-09-18. 
  3. ^ 3.0 3.1 王興臣. 【文化吴山】吴山楹联采撷 · 周新祠(城隍庙)篇. 杭州城隍閣微信公眾號. 2017-09-20. 
  4. ^ 4.0 4.1 金蔚, 俞倩. 吴山城隍阁景区整体提升改造啦!. 杭州日報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 2019-06-26. 
  5. ^ 5.0 5.1 5.2 朱海濱. 明代浙江城隍周新信仰成立考——兼论省城隍神的诞生.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0 (3): 134–145. 
  6. ^ 浙里好玩. 城隍阁景区. 浙江旅遊信息中心有限公司. [失效連結]
  7. ^ 法治殉道者的纪念堂——吴山周新祠. 浙江省民政廳 杭州市民政局. 2018-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6). 
  8. ^ 吳山管理處. 【文化吴山】周新祠.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微信公眾號 –透過搜狐網. 
  9. ^ 杭州着力打造“吴山清风”廉政文化教育专线. 杭州廉政網 (中共浙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浙江省監察廳). 2013-04-27. 
  10. ^ 南懷瑾. 南怀瑾讲夫妻、儿女是靠什么缘分成就的. 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6-07-31.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