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紀念日
國殤紀念日[註 1](英語:Remembrance Day)訂立於每年的11月11日,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他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而設立的紀念日,又譯「和平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第一個國殤日於1919年在英聯邦舉行,原稱「停戰日」(Armistice Day),於1919年11月7日由時任國王佐治五世創立,紀念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德意志帝國代表在康邊停戰協定簽字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節日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稱呼:國殤紀念日流行於澳洲、加拿大與英國;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用於馬耳他和南非;在美國稱為退伍軍人日(Veterans Day);在日本由德文「Volkstrauertag」翻譯為國民哀悼日(日語:国民哀悼の日),專指德國的「國殤紀念日」;在法國、比利時及新西蘭被稱為停戰日(Armistice Day)[1][2]。
國殤紀念日 | |
---|---|
正式名稱 | 國殤紀念日 |
別名 | 虞美人花日(Poppy Day) |
參與者 | 英聯邦 |
類型 | 國際性 |
意義 | 紀念捐軀軍人及戰爭死難者 |
風俗 | 默哀、遊行 |
日期 | 11月11日 |
時長 | 1日 |
頻率 | 年度 |
佩戴虞美人花
編輯國殤紀念日一般會佩戴一種紅色的虞美人花(和罌粟花同屬不同種),佩戴的原因是一個加拿大軍醫約翰·麥克雷的一首詩《在法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而來的,虞美人花被選擇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場法蘭德斯盛開着虞美人花,而且虞美人花的紅色正代表了壕溝中的鮮血。後來有人佩戴白色的罌粟花,他們認為這代表和平。現在用於紀念活動的虞美人佩花多為塑膠製品。各個國家的式樣略有不同,比如英國是有綠葉陪襯的。另外不是所有國家都以虞美人紀念,法國和德國在當日是佩戴矢車菊。
世界各地的紀念日
編輯英國
編輯在英國,國殤紀念日的主要紀念活動在離11月11日最近的星期日舉行,稱爲「國殤星期日」(Remembrance Sunday),在11月11日當天則進行兩分鐘默哀。此習慣曾一度消失,直到20世紀90年代時經倡議得以恢復[3]。在國殤禮拜日,各地的戰爭紀念場所(紀念碑、園等)會舉行紀念儀式,一般由退伍軍人組織英國皇家退伍軍人協會(Royal British Legion)在當地的分支機構組織。在儀式上,一般會有皇室、各軍種以及當地民政領袖的代表、以及包括退伍軍人組織、學生兵、男女童子軍、基督少年軍、聖約翰救護機構及救世軍等社會組織獻上罌粟花花圈。在11月11日當天的上午11點,在英國各地大多數戰爭紀念場所會由皇家退伍軍人協會組織再度獻花圈[3]。在較大的城鎮,默哀儀式開始或結束時有時會鳴炮敬禮[4]。許多公司和僱主也會在上午11點在工作場所組織工作人員和顧客參與兩分鐘默哀。多數人都會停下手頭的工作或生意,停步低頭參加默哀[5]。
主要的全國性儀式在倫敦中心區的白廳舉行,由貴賓、公衆、各軍種和民事制服部隊(例如商船隊、皇家海岸警衛隊等)的儀仗隊參加。英國皇室成員經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樓步行來到位於白廳的和平紀念碑(Cenotaph)右側集合。在大笨鐘敲響11點整時,皇家馬炮隊的國王分隊在騎兵衛隊閱兵場(Horse Guards Parade)鳴禮炮,標誌兩分鐘默哀儀式開始。默哀結束後,由皇家海軍陸戰隊的號手吹響《最後一崗》,然後由皇家空軍的小號手吹奏《起床號》(The Rouse)。然後由英國君主和著軍裝的其他資深皇室成員獻花圈。之後,在瓦爾赫所作的《貝多芬葬禮進行曲》的樂聲陪伴下,其餘觀禮人員依次獻花圈,次序如下:英國首相、英國及各部的各大黨黨魁、代表各英聯邦國家的駐倫敦高級專員、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代表各海外領地)、第一海軍大臣、總參謀長、空軍參謀長、商船隊代表、漁船隊代表、商用航空隊代表。不參加儀式的皇室成員一般會在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樓的陽臺上觀禮。儀式由倫敦主教主持,由皇家禮拜堂唱詩班唱頌歌,英國各宗教的代表出席儀式。在獻禮儀式結束時,皇室成員及公衆會合唱英國國歌,之後皇室成員離場。
皇室成員離場時,各軍種的儀仗隊以正步行進隨後離場,成爲國殤日閲兵式的引導隊伍,預備部隊及學生軍、聖約翰救護隊、倫敦救護隊,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福克蘭群島戰爭、波斯灣戰爭、科索沃戰爭、波斯尼亞戰爭、北愛爾蘭衝突、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戰爭中參戰的軍人加入閲兵式遊行隊伍。最後一次有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兵參加的遊行是2008年。在遊行隊伍經過戰爭紀念碑時,老兵們會獻花圈。一名皇室成員會在騎兵部隊校場檢閲遊行隊伍並受禮。
在英國,除了國殤紀念日外,自2009以來在每年六月還設有一個軍隊紀念日(原稱老兵節)。在英格蘭,幾乎每個足球隊都會紀念國殤紀念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幸死亡的軍人和平民。
加拿大
編輯在加拿大,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並不是每一個省都是放假的,共有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諾華斯高沙省這三省不放假,但在其他省則有放假[6][7],不過有一些私人企業則不會放假,紀念是由每一年的第十一個月的第十一天第十一個小時開始,數萬人聚在首都渥太華市的國家戰爭紀念址,為戰爭中不幸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祈禱,學校也會訟讀《在法蘭德斯戰場》這一首詩。國殤紀念日在加拿大的民間受到高度重視,在10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民眾開始普遍佩戴虞美人花,一直到11日11時默哀。虞美人花原本應該在默哀後摘下丟入墓地,因此現在大部分人在默哀後摘下。
澳洲
編輯在澳洲,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是11月11日,但不是公眾假期。紀念儀式在上午11時舉行在戰爭紀念館和全國各地的學校舉行。澳洲另有更重大的澳新軍團日(4月25日)紀念在各次戰爭中陣亡的將士,因此國殤紀念日相對式微,其重視程度遠不如英國及加拿大等國,民眾中也鮮有佩戴虞美人花。不過,官方仍有小規模的紀念儀式,在當地各行各業會在這一天的上午十一時,無論男女老少皆暫時停下手邊的工作,誠摯默哀致意,可見仍有其重視度。
新西蘭
編輯在新西蘭,11月11日的紀念不甚重要,對一次大戰的紀念活動集中於澳新軍團日(4月25日)舉行,被民間稱為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常是在澳新軍團日之前的星期五[8]。二戰前澳新軍團日和停戰日(Armistice Day)同時具有紀念一次大戰中陣亡的將士的活動,但停戰日不如澳新軍團日重要。二次大戰後政府試圖將停戰日轉為國殤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但沒有成功。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這一天幾乎被忽略,甚至連一些教會和退伍軍人組織都停止了紀念活動。現在只有很少的組織和地方在11月11日舉行紀念活動。
馬來西亞
編輯馬來西亞與其他英聯邦國家相同,11月11日被政府定為國殤紀念日。每年的國殤紀念日活動都會在位於吉隆坡國會路的國家英雄紀念碑(National Monument)附近的紀念柱舉辦。馬來西亞政府相關部門的代表以及來自英聯邦各國的駐馬最高專員[註 2]、士兵和民眾都會出席。整個哀悼儀式也保留和延續了英國與英聯邦的傳統。
香港
編輯香港的和平紀念日原先是每年11月11日(1919年開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重歸和平,1945年香港重光後改為11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又稱Remembrance Sunday Day)。駐港英軍、香港軍事服務團、皇家香港軍團會配合駐港英軍樂隊從兵營巡遊至中環和平紀念碑[9],香港總督和政府官員會在中環和平紀念碑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悼念陣亡戰士。
香港主權移交後,立法會1998年9月9日通過《1998年假期(修訂)條例草案》包含廢除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公眾假期 1997年7月1日前稱《重光紀念日公眾假期》[10],被佛誕假期取代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光紀念日,悼念活動合併在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的和平紀念日舉行。每年的紀念活動由香港退伍軍人聯會舉辦[11],在中環和平紀念碑舉行。香港政府官員和多個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聖公會、天主教、東正教、佛教、道教、孔教、回教和錫克教)。紀念儀式沿用英聯邦儀式,包括奏起《最後崗位》(The Last Post),並默哀2分鐘,後再響起「Reveille」,再放置花圈及禱告[12],誦讀Ode of Remembrance。在儀式上,香港警察樂隊吹奏樂曲,香港航空青年團、香港少年領袖團、香港海事青年團負責儀仗,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和香港童軍總會也會在場。
美國
編輯在美國,11月11日是退伍軍人紀念日(Veterans Day)是美國聯邦假日,這是美國重要的全國性節日,藉由此節日向退伍軍人、特別是由戰場返國的退伍軍人表達敬意。最初,美國總統韋爾遜曾將11月11日定名為休戰日(Armistice Day),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點正式停戰,後改為退伍軍人紀念日。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The Remembrance Ceremony. rsa.org.nz. [2006-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4).
- ^ The Lamplighter Movement. networkoflight.org. [2006-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 ^ 3.0 3.1 Hall, Robert. UK War dead remembered. BBC News (BBC). 1999-11-11 [2011-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 ^ Anon. The Royal Borough remembers —Remembrance Day and Armistice Day arrangements. The Royal Borough of Windsor and Maidenhead. [2009-11-11].[失效連結]
- ^ War dead remembered. BBC. 1999-11-11 [2011-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 ^ Ministry of Labour and Advanced Education. Remembrance Day Holiday in Nova Scotia. Queen's Printer for Nova Scotia. [2011-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7).
- ^ Statutory holidays in Ontario. Statutory Holidays Canada. [2011-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3).
- ^ New Zealand 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Heritage: Anzac Day. Mch.govt.nz. [2011-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5).
- ^ Heritage Appraisal of the Cenotaph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13).
- ^ 會議過程正式紀錄P.63-88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1998-09-09 [2018-10-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5-13).
- ^ REMEMBRANCE SUNDAY. The Hong Kong Ex-Servicemen's Association. [2022-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 ^ Club Chairman participates in Remembrance Day ceremony.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12 November 2012 [20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來源
編輯- 期刊文章
- "The Origin of the Two Minutes of Silence,"in Our Empire, vol. VI, no 8, 1931, p. 27.
-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