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術
天元術是中國古代的代數學方法之一種,是中國古代建立高次方程的方法。1248年,金代數學家李冶在其著作《測圓海鏡》、《益古演段》,以及元代數學家朱世傑的《算學啟蒙下卷》《四元玉鑒》,都系統地介紹了用天元術建立二次方程。元代數學家王恂也廣泛使用天元術解高次方程。例如在授時曆中「問半弧背一度下,黃赤道矢弧若干」一題,王恂用天元術建立和求解四次多項式方程 [1]
其中「天元」相當於現在的未知數,「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現代數學中的「設某某為」,用天、地表示方程的正次冪和負次冪,根據問題設未知數,列出兩個相等的多項式,進行多項式運算,最後列出有待求解的方程。
歷史
編輯在中國數學史上最早創立天元概念的是北宋平陽蔣周所著的《益古集》,隨後有博陸李文一撰《照膽》,鹿泉石信道撰《鈐經》,平水劉汝諧撰《如積釋鎖》,處州李思聰《洞淵九容》後人才知道有天元。
李冶在東平獲得劉汝諧撰《如積釋鎖》,書中用十九個單字表示未知數的各個 至 的冪:
- 仙、明、霄、漢、壘、層、高、上、天、人、地、下、低、減、落、逝、泉、暗、鬼;其中立天元在上。
後來有太原彭澤彥出,反其道而行,以天元在下[2]。
《益古集》、《照膽》、《鈐經》、《如積釋鎖》、《洞淵九容》等早期天元術著作今已失傳。李冶在《測圓海鏡》中使用天元在上的天元術。後來李冶又著《益古演段》,採用天元在下的次序。朱世傑《四元玉鑒》和《算學啟蒙》卷下也採用天元在下的次序。
例子
編輯在天元術中,一次項係數旁記一「元」字(或在常數項旁記一「太」字)。
- 歷史上有兩種次序:
- 《測圓海鏡》式
「元」以上的係數表示各正次冪,「元」以下的係數表示常數項和各負次冪)。
例:李冶《測圓海鏡》第二卷第十四問方程:
- 《益古演段》式
「元」以下的係數表示各正次冪,「元」以上的係數表示常數和各負次冪
例一:
其中「太」是常數項,算籌 打斜線表示該項常數為負數。 「元」相當於未知數x
例二:
將代數方程
表示為天元方程:
例三:
朱世傑《四元玉鑒》《一氣混元》
- 今有黃方乘直積得二十四步,只雲股弦和九步,問勾幾何?
- 答曰:三步。
- 草曰:立天元一為勾,
根據條件 黃方乘直積得二十四步
- 黃方: [3]
- 直積:
- 得
- 此外:股弦和九步
(立天元一為勾) 由此得方程
解之,得勾=3
天元術與阿拉伯代數之差異
編輯天元術與阿拉伯代數雖功用相同,但方法迥異。天元術可解高次方程,阿拉伯代數只能解一次,二次方程。天元術解根只求正根,但阿拉伯代數解二次方程得二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