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
書法臨摹所用
歷史
編輯梁武帝蕭衍命殷鐵石將「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拓出一千個不重複的字,供諸王臨摹,然覺字間散漫,無甚組織,又命周興嗣將其輯錄成有意義的文句,此即《千字文》,亦成為一套有系統的臨摹字帖。[1]
以鐫刻文字使其持久流傳,自殷以降愈盛。漢魏乃至南北朝時期,碑版極多。及至唐代,始以保存書法之美而刻石。傳唐太宗得王羲之蘭亭序後,遣臣搨摹並刻石於宮禁。唐時摹拓之法亦盛,因此一本法書可大量複製,不過因為所需費時,摹勒刻石繼之而起,此即石刻法帖之濫觴。
往後,字帖的選擇皆以書法大家作品為上,更有甚者,由宮廷選材編刻成為法帖,供士子臨摹,如《三希堂法帖》。
在現代出版技術出現前,學習書法不外乎取用墨蹟、金石拓本、石刻法帖,然墨蹟難得,金石易剝蝕,石刻雖近原本,卻不能絲毫無異。景印法書通行之後,對於字帖之複製與學習均有極大幫助。[2]
書法字帖
編輯學習書法,除了準備文房四寶外,字帖的選擇能夠決定字型的風格。如歐體字帖、柳體字帖或顏體字帖等。字帖的內容通常是將書法名家的碑刻與墨跡以拓印、景印方式留存,供人學習。
字帖如以書體分類,則有楷書字帖、行書字帖與草書字帖等,不一而足。楷書字帖中,每一個漢字均配置在九宮格或米字格內,並搭配永字八法說明運筆技巧,最常見的是以描紅方式,只留字形輪廓與筆勢提示,便於學習者摹仿。知名的書法作品成為字帖出版廣為流傳,又以楷書為多。
字帖的運用方式極其多樣,最普遍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 描紅:用毛筆在印有紅色字跡的紙上描寫。
- 臨寫:將字帖放置於旁,按照字型依樣書寫。
- 摹寫:將紙張覆蓋於字帖上,在字上書寫。
知名字帖
編輯硬筆字帖
編輯鋼筆、原子筆等硬筆也有字帖供學習參考,使個人字跡美觀,亦實用於日常。在設計領域也有專屬的字帖,如POP字型此類着重於麥克筆手繪字體的字帖。
其他字帖
編輯除了漢字書體字帖,還有一種學習英文字母時所用的筆順字帖。此類字帖不同於漢字九宮格,是一種類似五線譜的參考線,字體也以虛線輔以筆順表示。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文獻
編輯- ^ 全唐文. 徐氏法書記. : 卷二百六十八 [2013-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 ^ 王壯為. 書法研究.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 30. ISBN 95705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