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子宮arcuate uterus),是一類子宮發育先天異常的形式。子宮宮底中央有凹陷,宮壁向宮膜突出。弓形子宮無症狀,妊娠後多為橫位,表現為宮底凹陷。通常它與子宮縱隔的區別並沒有明確標準。

弓形子宮
類型子宮畸形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婦科學
ICD-10Q51.9
ICD-9-CM752.9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病理學 編輯

子宮形成於胚胎發育時期的雙側苗勒管英語Müllerian duct融合。在融合過程中,通過創造單房而逐漸消除苗勒管之間的分隔。這一階段的發育的不完整往往會導致出現弓形子宮。

流行學 編輯

大多數的子宮畸形研究均基於無法懷孕的女性人群,因此無法解決在通常人群中的流行學問題。通常來說無法懷孕的女性人群中,有5%的人群均發現有弓形子宮,其他類型的分別是子宮縱隔(3%)和雙角子宮(0.5%)[1]

臨床呈現 編輯

對於一些患者而言,如果沒有影響到生育,症狀是不會被發現。因此一些弓形子宮患者仍然可以正常生育[2]。事實上,沒有數據顯示弓形子宮與反覆流產有關聯[3]。因此,一些弓形子宮情況僅僅是一類形態或症狀。

一類觀點認為弓形子宮非常可能會引起流產早產先露異常英語malpresentation。因此一項研究評估子宮失血的女性中有6.5%呈現為弓形子宮,並導致生殖障礙[4]。另一項研究顯示弓形子宮會增加胎兒損失和產科併發症爆發的可能性[5]。然而相反的是,一項3D超聲波檢查法證明弓形子宮與流產危險並無直接關係[6]

診斷 編輯

骨盆檢查可能無法檢測到弓形子宮症狀,通常是在生殖障礙情況下才會被發現。

一些科技能夠幫助到檢測弓形子宮情況,比如經陰道超聲檢查英語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宮腔聲學造影子宮輸卵管造影術英語hysterosalpingographyMRI宮腔鏡檢查[1]

治療 編輯

一些患有弓形子宮的患者並沒有出現生殖問題,因此無需進行手術。對於一些影響到流產的患者,可以採取宮腔鏡電切術進行治癒。

鑑別診斷 編輯

最主要的鑑別診斷是子宮縱隔,現在在區別弓形子宮和子宮縱隔並無統一的意見。

參考 編輯

  1. ^ 1.0 1.1 Woelfer B, Salim R, Banerjee S, Elson J, Regan L, Jurkovic D. Scholar search Reproductive outcomes in women with congenital uterine anomalies detected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screening 請檢查|url=值 (幫助). Obstet Gynecol. 2001, 98 (6): 1099–103 [2015-06-05]. PMID 11755560. doi:10.1016/S0029-7844(01)01599-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4). 
  2. ^ Creasy RK, Resnik R. Maternal-Fetal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1994: 447. ISBN 0-7216-6590-X. 
  3. ^ ACOG.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 Practice Bulletin Number 24, 2001, page 3. 
  4. ^ Maneschi F, Zupi E, Marconi D, Valli E, Romanini C, Mancuso S. Hysteroscopically detected asymptomatic müllerian anomalies. Prevalence and reproductive implications. J Reprod Med. 1995, 40 (10): 684–8. PMID 8551467. 
  5. ^ Sørensen SS, Trauelsen AG. Obstetric implications of minor müllerian anomalies in oligomenorrheic women. Am. J. Obstet. Gynecol. 1987, 156 (5): 1112–8. PMID 3578421. doi:10.1016/0002-9378(87)90121-9. 
  6. ^ Jurkovic D, Gruboeck K, Tailor A, Nicolaides KH. 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congenital uterine anomalies. Br J Obstet Gynaecol. 1997, 104 (11): 1320–1. PMID 9386036. doi:10.1111/j.1471-0528.1997.tb1098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