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壽(1929年5月6日—2020年1月30日),男,上海人,中國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德意志考古研究院英語German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通訊院士[1]

張長壽
出生1929年5月6日
上海市
逝世2020年1月30日(2020歲—01—30)(90歲)
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母校燕京大學
職業考古學家
政黨無黨派人士
配偶周永珍
受影響於

生平

編輯

1929年5月6日出生於上海市。1945年就讀於聖約翰高中,1948年考入聖約翰大學。1950年轉學至北京燕京大學,1952年7月畢業歷史系。同年9月分配到清華大學附屬工農連成中學任教[2]

1956年7月調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長期從事田野發掘和商周考古研究。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1979年晉升副研究員,1986年晉升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5年7月至1988年5月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88年12月成為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1989年5月退休。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2006年被推舉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4]

2020年1月30日在北京天壇醫院逝世[5]

學術成果

編輯

張長壽主要參與西周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在陝西長安豐鎬遺址從事發掘工作長達30餘年。在西周文化的分期斷代、西周井叔家族墓的發掘、先周時期墓葬的確認、商周青銅器、商周玉器、商周車制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1999年出版的《張家坡西周墓地》考古發掘報告中,他和團隊根據對地層鑽探和出土文物,並結合碳十四年代測定數據,把灃西地區的墓葬分為五期,並將每一期與西周各代周王對應。他們還在灃西地區確定了先周墓葬,找到了武王克商之前的周文化遺存[6]

代表性論文《殷商時代的青銅容器》《周原的建築遺存和銅器窖藏》《殷周青銅容器上鳥紋的斷代研究》《殷周青銅容器上獸面紋的斷代研究》《論井叔銅器》《殷周車制略說》《井叔墓地所見西周輪輿》《西周的葬玉》《金文歷譜與西周王年》。

專著

編輯
  •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沣西发掘报告》. 文物出版社. 1962年.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张家坡西周墓地》.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9年. ISBN 9787500062042. 
  • 王世民; 陳公柔; 張長壽.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文物出版社. 1999年. ISBN 9787501011834. 
  •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 ISBN 9787500448716. 
  • 張長壽. 《商周考古论集》. 文物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50101808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张长寿.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7-07]. 
  2. ^ 张长寿先生传略. 中國考古網. 2007-11-21 [202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5). 
  3. ^ 宋江雲.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张长寿逝世,享年91岁. 澎湃新聞. 2020-02-03 [2020-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 
  4. ^ 社科院产生首批47名学部委员和95名荣誉学部委员. 中國政府網. 2006-08-02 [202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5.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讣告】沉痛悼念张长寿先生. 中國考古網. 2020-02-03 [202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6. ^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編). 张长寿:商周考古纵横谈. 《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下》. 方志出版社. 2007年8月. ISBN 9787802382213. 

外部連結

編輯
  • 张长寿.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2019-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2)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