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卓嘎(1946年)女,藏族西藏拉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藏醫,也是歷史上第一代獲得藏醫院正式培養的女性藏醫。[1][2]

生平

編輯

強巴卓嘎出生在拉薩八廓街一個木匠家,是家中第三個孩子。強巴卓嘎還有7個兄弟姐妹,後來他們都成為國家幹部。強巴卓嘎的父親阿來是木匠,在日喀則一個農民家庭長大,10歲開始學藝,成為建築設計師。班禪在拉薩的一座行宮及在日喀則的一處公園,阿來都參與了設計。因為阿來和上層的聯繫,強巴卓嘎被送入拉薩市第一小學、拉薩中學讀書,藏文讀寫和文法出眾。[3]

在西藏,藏醫被尊稱為「拉傑」(神醫)。過去西藏的傳統觀念認為,女性不適宜當醫生,所以在拉薩門孜康(1916年十三世達賴創建,任命其私人醫師欽繞諾布為院長)歷史上,除了眼專家央嘎曾經師從欽繞諾布院長外,從未招收過女學員。門孜康的學生都是從寺廟僧人中選拔而來。[1]

1963年,強巴卓嘎正在拉薩中學讀初二,已更名為拉薩藏醫院的門孜康第一次面向社會招收學生,也是第一次招女學生,15位藏醫女學生獲得招收,強巴卓嘎是其中之一。這次,藏醫院從學生、僧人和統戰人士等不同渠道共招收兩個班45個學生(其中包括15個女學生),強巴卓嘎是經統戰部招來。當時,強巴卓嘎有個表姐夫在總工會工作,他認識統戰部的工作人員,得知招生信息後,他推薦強巴卓嘎參加考試。強巴卓嘎學藏醫獲得了父親大力支持。強巴卓嘎便從拉薩中學退學,參加藏醫院的招生考試,考試主要考藏文,此後還有一次面試。強巴卓嘎都順利通過。進校後,藏醫院已不像門孜康一樣要學天文歷算,課程主要是藏文、漢文、藏醫。強巴卓嘎學內科,老師倫珠丹達、桑旦都是有名的男藏醫。從1963年進校到1970年分配,強巴卓嘎在藏醫院學習八年。[1][3]

強巴卓嘎入學時,藏醫院已經有一位有名的女藏醫央金拉姆(央嘎),也是當時僅有的一兩個女藏醫之一,是藏醫院婦兒科主任。央嘎擅長開眼(「開眼」即治療白內障)、婦科等專科。央嘎的開眼手術做得很好,曾給不丹國王金美旺秋治好了白內障,強巴卓嘎等女學生都將她作為榜樣。[1][3]

1970年,強巴卓嘎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區當雄縣龍仁鄉插隊落戶,成為下鄉知青。強巴卓嘎和牧民一起勞動,靠掙工分生活。在這裏,強巴卓嘎和她的同班同學貢嘎結婚。一年後,公社建起鄉醫院,他們被選送到鄉醫院當赤腳醫生。兩年後,1974年國家落實政策,強巴卓嘎和貢嘎都被調到當雄縣人民醫院,強巴卓嘎任藏醫科主任。文革結束後,拉薩藏醫院改為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籌備成立住院部,需要藏醫人才,強巴卓嘎和貢嘎被一起調回了拉薩的西藏自治區藏醫院任職。[1][3]

剛回藏醫院時,強巴卓嘎被安排在信診郵藥室(俗稱「寄藥組」),接待國內外患者。兩年後,強巴院長將她調到藏西科。1987年,被派到北京人民醫院進修六個月。回到拉薩後,又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進修兩年多,學習西醫急救治療、操作技術。此後,強巴卓嘎從事藏西醫結合,主攻心血管疾病。[1]

2002年起,強巴卓嘎在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擔任碩士生導師。強巴卓嘎每天都看門診。[1]她是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綜合內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中國西藏藏醫藥學會研究員、副教授。[4]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