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淳(1585年—1665年),仲壘二河,又號玉溪福建清流(今三明)人,一說廣東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人[1]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中己酉科廣東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授山西翼城縣知縣,建翔山書院,以計殺山西巨寇王嘉胤崇禎八年(1635年)調任山西曲沃縣知縣。十一年戊寅行取入都,時有考選翰林之命,行取者爭奔競。給事中陳啓新論之,上怒,罪廷臣濫侚者,吏部尚書田唯嘉乃請先推部曹,凡推二十二人,士淳授戶部雲南司主事,會同授者王章任濬塗必泓李嗣京欲疏辯之,憚為首獲罪,以士淳年老,四人不告而首其名,士淳怒,與章等大詬。會上知唯嘉有私,詔許與考,又以為首者必良士,召入對策稱旨,擢第一,授翰林院編修,充東宮講讀。六年以啟沃有功,加侍讀學士。十六年癸未,分校禮闈。

崇禎十七年甲申,李自成陷京師,士淳為所獲,被四夾,受刑甚慘,卒不污偽命,潛遁歸里。

隆武帝即位福州,授士淳詹事府詹事,命練兵措餉。士淳僕僕興長平鎮間,持鉢沿門,有如老衲。又遣其子李梓多方勸導,得餉二萬有餘,兵科給事中張家玉疏稱其忠。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鎮平土寇攻圍程鄉,張家玉前往招降,士淳拜而送焉。清兵入潮州,士淳委蛇觀變,陰圖恢復。永曆帝即位,擢禮部右侍郎,轉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理詹事府事、經筵講官,敕使敦促不出,皆在家拜命。庚寅(1651年),廣東復陷。壬辰(1652年),大學士郭之奇聯絡閩廣,圖謀合力大舉,聞士淳與羅萬傑賴其肖謝元汴等起兵於潮州,遣使以臘詔相通。癸巳(1653年),郝尚久反正,程鄉為吳六奇所守,潮廣路不通,尚久敗,事遂無成。在鄉重建松江書院[2],又創辦耆英書院。

清順治十年(1653年),清廷以薦起用,有司敦促至再,堅辭不就,世比之王伯厚、元遺山。年八十一卒。

著作

編輯

著有《古今文范》、《三柏軒集》、《燕台近言素逸言》、《質疑十則》、《詩藝》等。

家族

編輯

長子李樟,恩貢,隆武時授福建道試御史。次子李楩,字其礎,為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廣東鄉試舉人[3],國變淡於仕進,與張琚等四人偕隱,刻有《溪聲堂帖》,著《涵祕齋詩文集》。季子李梓,隆武時官兵部職方司主事,張家玉創立武興營,用為監軍。

註釋

編輯
  1. ^ 廣東通志卷四十六
  2.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三明市志-第一节 历代进士(已知)名表.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201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2). 
  3. ^ 廣東通志‧卷四十六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