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事件可以指兩件於1935年5月影響中日關係的事件,是當年華北事變的一部分。一指初於天津日租界國權報》社長胡恩溥和《振報》社長白逾桓相繼被刺殺的事件;另外又指滿洲國圍剿境內親共武裝孫永勤部隊。[1]本條目專述報社社長被刺殺的事件。

1935年5月2日、3日,國權報社社長胡恩溥、振報社長白逾桓先後被暗殺。由於胡白兩人是著名親派,日本支那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與駐華使館武官高橋坦約見國民黨軍委會華北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稱此案「系中國排外之舉動,若中國政府不加以注意改善,則日方將採取自衛行動」。然後並指揮駐支那駐屯軍天津部隊在河北省政府門前武裝示威和巷戰演習。時任河北省主席于學忠,天津市長張廷諤

5月3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電令何應欽談判。6月4日,何應欽與支那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談判。6月11日梅津就華北問題提出備忘錄,7月6日何應欽復函全部承認日方要求,實際形成《何梅協定》。按協議規定,國民革命軍從河北撤退,國民黨部撤出河北省;禁止河北省內的一切反日活動。《何梅協定》同6月27日簽訂的《秦土協定》,實際使日本取得了對河北和察哈爾省的控制權。

胡、白暗殺事件真相,至今未見準確的結論。日本人秦郁彥所著《日中戰爭史》中記載:據天津日本駐屯軍參謀石井嘉穗的回憶,白逾桓被暗殺,實出酒井之嗾使,以便挑起事端,由日本租界裏的青幫分子下手。胡思溥被暗殺情形與白逾桓大體相同。[2]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新總主編,《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367-369頁
  2. ^ 轉引自馬秀山《讓歷史告訴未來[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