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被佔領土總督府Generalgouvernement für die besetzten polnischen Gebiete),通稱總督府(德語:Generalgouvernement波蘭語Generalne Gubernatorstwo烏克蘭語Генеральна губернія)是 1939年10月下旬波蘭戰役後,在德國軍隊所佔領的波蘭領土中成立,未直接與德國合併的部分[1]。1941年7月22日,巴巴羅薩作戰一個月之後,希特拉頒佈法令,宣佈自8月1日中午將部分波蘭前東部領土併入波蘭總督府[2]

波蘭被佔領土總督府(1939-1940)
總督府(1940-1945)
Generalgouvernement für die besetzten polnischen Gebiete (1939-1940)
Generalgouvernement(1940-1945)
1939年—1945年
國旗
國旗
國徽
國徽
波蘭總督府的領土範圍(1942年)
波蘭總督府的領土範圍(1942年)
地位納粹德國附屬地
首都羅茲(1939年10月26日-11月13日)
克拉科夫(1939年11月13日-1945年1月18日)
諾伊豪斯(1945年1月-5月4日)
常用語言德語 (官方)
波蘭語
烏克蘭語
總督 
• 1939–1945
漢斯·法郎克
副總督 
• 1939–1941
阿圖爾·賽斯-英夸特
• 1941–1945
約瑟夫·布勒
歷史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
• 波蘭佔領區管理法生效
1939年10月26日
• 加利西亞併入總督轄區
1941年8月1日
• 蘇軍佔領克拉科夫
1945年1月19日
• 漢斯·弗蘭克被美軍逮捕
1945年5月4日
面積
193995,000平方公里
1941142,000平方公里
人口
• 1941
12000000
貨幣茲羅提
前身
繼承
波蘭軍事管理局
波蘭共和國 (1944年-1952年)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德國曾在海牙公約上簽字,因而德軍在波蘭的一系列行為都是違法的[3]。波蘭總督府並不是一個傀儡政權,其統治者在戰爭期間並沒有任何與波蘭人協作的計劃。納粹政權甚至避免在政府公文中出現任何有關波蘭的字眼。這一地區唯一僅存的帶有波蘭色彩的事物是其貨幣茲羅提,而這也是用於作為宣傳。德國的最終目標是要讓這一地區成為德意志民族居住地區[4]

歷史

編輯
  • 1939年10月12日,希特拉簽署法令,宣佈德軍在波蘭的佔領區由波蘭佔領區總督接管,並任命漢斯·弗蘭克為總督,法令最終在10月26日生效。最初,總督的辦公室位於羅茲,不過在11月9日,羅茲併入德國,因此在11月13日,總督辦公室遷至克拉科夫瓦維爾城堡[5]
  • 20日,德國和總督轄區的邊界再次微調,少量地區併入德國。[5]
  • 11月21日,德國和斯洛伐克簽署協議,總督轄區南部兩塊波蘭和斯洛伐克的爭議領土正式併入斯洛伐克。關於名稱,最初波蘭總督府的正式名稱是「波蘭被佔領領土總督府」,但到了1940年7月31日,在希特拉的授權下,弗蘭克將部門的正式名稱簡化為「總督府」。
  • 1941年7月22日,希特拉宣佈加利西亞地區自8月1日中午由總督接管。[6]
  • 1944年3月,蘇軍在普羅斯庫科-切爾諾夫策攻勢中,進入了總督轄區。
  • 1945年1月19日,蘇軍解放克拉科夫,整個總督轄區也在2月解放,但在解放克拉科夫前一天,弗蘭克逃到巴伐利亞,成立總督府外地辦事處,作為總督府的分支機構。
  • 1945年5月4日,漢斯·弗蘭克在總督府外地辦事處被美軍逮捕,波蘭總督府自此倒台。

行政區劃

編輯
 
1941年8月時的波蘭總督府行政區劃

波蘭總督府分被劃分為四個大區(Distrikten)。分別是華沙大區、盧布林大區、拉多姆大區和克拉科夫大區。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之後,之前屬於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東加利西亞也被劃入波蘭總督府,成為其第五個區加利西亞大區。波蘭總督府1941年6月前接壤德國、蘇聯和斯洛伐克,新增加利西亞大區後,除德國外,與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烏克蘭總督轄區接壤。

五個區下設有Stadtkreise(設於都會)和Kreishauptmannschaften (設於農村)。1941年9月15日發佈了一項法令,幾個主要都市的名稱被改回其歷史上的德語名稱或另起德語名稱。但其過去的名稱仍然有效。 五個大區詳細情況如下:

加利西亞大區
Stadtkreise 倫貝格 (利沃夫)
Kreishauptmannschaften 布雷尚 (布熱扎內), 喬爾特考 (喬爾特庫夫), 德羅霍貝奇, 卡米翁卡-斯特魯米洛瓦 (卡米翁卡-布然斯卡), 科洛梅亞 (科沃梅亞), 倫貝格-農村, 拉瓦-魯斯卡 (拉瓦-魯斯卡), 斯坦尼斯勞 (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 桑博爾, 斯特雷, 塔爾諾波爾, 索洛奇夫 (茲沃喬夫),卡盧施 (卡武什)
克拉科夫大區
Stadtkreise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
Kreishauptmannschaften 登比茨 (登比察), 雅羅斯勞 (雅羅斯瓦夫), 亞塞爾 (亞斯沃), 克拉科夫-農村, 克羅斯諾, 梅科夫 (梅胡夫), 諾伊馬克特 (新塔爾格), 新桑德茨 (新松奇), 普倫塞爾 (普熱梅希爾), 賴希斯霍夫 (熱舒夫), 薩尼希 (薩諾克), 塔爾瑙 (塔爾努夫)
盧布林大區
Stadtkreise 盧布林
Kreishauptmannschaften Biala-Podlaska (Biała Podlaska), Bilgoraj, Cholm (Chelm), Grubeschow (Hrubieszow), Janow Lubelski, Krasnystaw, Lublin-Land, Pulawy, Rehden (Radzyn), Zamosch/Himmlerstadt/Pflugstadt (Zamość)
拉多姆大區
Stadtkreise 凱爾彩, 拉多姆, Tschentochau (Częstochowa)
Kreishauptmannschaften Busko (Busko-Zdrój), Jedrzejow, Kielce-Land, Konskie (Końskie), Opatau (Opatów), Petrikau (Piotrków Trybunalski), Radom-Land, Radomsko, Starachowitz (Starachowice), Tomaschow Mazowiecki (Tomaszów Mazowiecki)
華沙大區
Stadtkreise 華沙
Kreishauptmannschaften Garwolin, Grojec (Grójec), Lowitsch (Lowicz), Minsk (Mińsk Mazowiecki), Ostrau (Ostrów Mazowiecka), Siedlce, Sochaczew, Sokolow-Wengrow (Sokołów Podlaski-Węgrów), Warschau-Land

波蘭總督府的財政長官Lutz von Krosigk曾因財政問題而提議將五個大區合併為三個大區。[7]他曾在1943年3月宣佈加利西亞大區和克拉科夫大區合併。

人口

編輯

波蘭總督府區域內最初人口約有1200萬人。不過後來約有860,000波蘭人和猶太人被驅逐出這一區域。加上疾病和飢荒的影響,這一地區從1941年開始出現人口減少。

1941年12月的一次食物配給中不同民族所能獲得的熱量[8]
民族 平均每日獲得熱量
德國人 2310
外國人 1790
烏克蘭人 930
波蘭人 654
猶太人 184

有約100萬波蘭人被驅逐到德國從事強制勞動,其中有許多就死在德國。在1940年,德國在這一地區實施人種劃分,每個種族獲得的權利並不相同,由高到低是:

  1. 來自德國的德意志人(Reichdeutsche );
  2. 來自德國以外的德意志人;
  3. 德國以外的德意志人、與德意志人結婚的人及其家庭;
  4. 烏克蘭人;
  5. 高地人英語Goralenvolk
  6. 波蘭人;
  7. 吉普賽人;
  8. 猶太人。

參考文獻

編輯
  1. ^ Diemut 2003, page 26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Magocsi, Paul Robert (1996). A History of Ukra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 627.
  3. ^ Laws and Customs of War on Land (Hague IV); October 18, 1907, The Avalon Project, Yale University. The Laws of Wa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5-25.
  4. ^ "Germany and Eastern Europe: Cultural Identitie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y Keith Bullivant, Geoffrey J. Giles, Walter Pape, Rodopi 1999, page 32
  5. ^ 5.0 5.1 Generalgouvernement (für die besetzten polnischen Gebiete). territorial.de. [2022-11-02]. 
  6. ^ Erlaß des Führers über die Verwaltung des Gebietes um Wilna, des Raumes um Bialystok und des Gebietes von Lemberg vom 22. Juli 1941. territorial.de. [2022-11-02]. 
  7. ^ Madajczyk, pp. 102-103.
  8. ^ Madajczyk 1970, p.226 volume 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