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部屋勞動
章魚部屋勞動(日語:タコ部屋労働/タコべやろうどう Takobeya-rōdō */?),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的一種強制性、非人道的體力勞動模式。類似的情況發生在九州的一些煤礦,被稱為「納屋制度」[1]。
概述
編輯起源於1870年,明治維新時期開始開拓北海道。屯兵因為人力不足,利用道內監獄的犯人組成工作隊,強制他們開闢範圍內的鐵路、道路。為防止逃亡,所有犯人被鐵鍊捆在一起,即便是大雪天也得工作。由於遭受輿論批評過於嚴苛,政府於1894年(明治27年)停止使用犯人。但轉為私營企業採用類似的勞動模式。
其名稱「章魚部屋勞動」,意指一旦勞工被仲介遊說進去,就像被章魚捕捉一樣,抓到就出不來。這種派遣制也用在礦區,礦主委託納屋頭招募管理礦工,納屋頭從人事費中抽取7%當作佣金,並使用各種非人道的方式進行管理[2]。
在二戰時期,被日本兼併的韓國和中國,有許多人(通常是失業人士)也在半哄騙的狀況下,被騙到日本工作,如端島。
一直到1946年,這種勞動模式被駐日盟軍司令部(GHQ)禁止。另一原因是,開始大量採用美國重型機具,所以土木工程減少對人力的需求。日本經濟發展後,加上勞動基準法(労働基準法)和暴力團對策法(暴力団対策法)對建築工地的檢查,這種勞動制度普遍被認為難以經營,但這種勞動條件惡劣的工作模式仍然存在。
參考文獻
編輯- ^ 陳俊升著. 日本式管理的制度起源.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3.11: 91. ISBN 978-7-214-11005-3.
-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評/派遣惡制重新合法化-這就叫「英派革新」?. ETtoday新聞雲. [2018-01-0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