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窺鏡檢查是一種用於記錄胃腸道內部圖像以用於醫學診斷的程序。較新的進展還能夠對整個胃腸道的特定位置進行活組織檢查並釋放藥物 。膠囊的形狀與標準藥物膠囊相似,但稍大一些,並包含一個微型相機和一個由電池供電的LED陣列。患者吞下膠囊後,膠囊會沿胃腸道通過,每秒拍攝大量圖像,這些圖像以無線方式傳輸到與患者攜帶的便攜式記錄設備相連的一系列接收器。膠囊內窺鏡檢查的主要用途是檢查其他類型的內窺鏡檢查(例如結腸鏡檢查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無法看到的小腸區域。 [1]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
Picture of a capsule
MeSHD053704
OPS-301 code1-63a, 1-656
內窺鏡膠囊末端,顯示六個LED和相機鏡頭。
膠囊內窺鏡檢查獲得的腸道圖像
膠囊內窺鏡檢查獲得的結腸圖像

醫療用途 編輯

食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EGD)使用連接在一根可撓式長管上的攝像頭來觀察胃腸道的上部,即食道和小腸第一部分的開始(稱為十二指腸) ,並插入結腸鏡通過直腸,可以看到小腸的結腸和遠端,迴腸末端;但是,這兩種類型(上消化道與下消化道)的內窺鏡檢查不能使小腸中部的大部分可視化。因為小腸約6米長,許多小腸疾病也很難用腸道攝像、電腦斷層等查知,且約5%的消化道出血無法找到出血點,此時可用膠囊內窺鏡嘗試診斷。

膠囊內窺鏡用於檢查胃腸道中其他類型的內窺鏡無法看到的部分。當懷疑在小腸中有疾病時,它很有用,有時可用於查找胃腸道出血的位置或無法解釋的腹痛的原因,例如克羅恩病。但是,與EGD或結腸鏡檢查不同,它不能用於治療可能發現的病理。使用膠囊內窺鏡檢查的常見原因包括診斷原因不明的出血,鐵缺乏或腹痛,尋找息肉潰瘍小腸腫瘤以及診斷為炎症性腸病[2]在會診期間,使用適當頻率的任何一個頻段將微型攝像機收集的圖像無線傳輸到患者佩戴的外部接收器。然後將收集的圖像傳輸到計算機進行顯示,查看和診斷。 [3]發射的射頻信號可用於準確估計膠囊的位置,並在體內和胃腸道中實時跟蹤它。 [4]對於肝硬化患者,膠囊內窺鏡檢查是否可以代替胃鏡檢查還不清楚。 [5]

截至2014年,研究針對的是其他傳感機制以及定位和運動控制系統,以實現該技術的新應用,例如藥物輸送。 無線能量傳輸也正在研究中,以作為為膠囊提供連續能源的一種方式。

程序 編輯

通常要進行腸準備,這可以提高測試的診斷率和小腸可視化的質量。 [6]

製造商 編輯

截至2015年,已有許多製造商[7]。該技術最初是由加比·伊丹英語Gabi Iddan保羅·斯溫英語Paul Swain開發的,第一劑藥於1997年被吞下[8]。伊丹創立了給定成像英語Given Imaging,並於2001年獲得FDA批准。

副作用 編輯

膠囊內窺鏡檢查被認為是確定胃腸道出血未知原因的一種非常安全的方法[9]。膠囊通常在24-48小時內隨糞便排出體外。儘管患者無症狀,但有報道稱膠囊滯留體內了將近四年半。但是,腹腔X射線可以定位腸胃鏡或手術切除的裝置,可以抵消腸梗阻的風險。

滯留的風險 編輯

在對22,840例病例的回顧中,膠囊滯留了1.4%的時間,克羅恩氏病是常見原因。大多數手術切除[10]。膠囊滯留率因手術適應症而異,已知克羅恩病的發生率最高(5-13%),其次是消化道出血(1.5%),可疑克羅恩病(1.4%)和健康志願者(0%)。 滯留膠囊的危險因素包括克羅恩氏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和腹部放射[11]

禁忌症 編輯

  • 絕對禁忌症:急性腸阻塞、慢性腸道狹窄、潰瘍導致胃腸變形。
  • 相對禁忌症:受檢者體內有植入式電子裝置(如心臟節律器)、不能配合的兒童或成人、張嘴或吞咽困難的其他疾病患者、心臟肥大或腹水、孕婦等胸腹腔器官壓迫腸胃道者。

參考 編輯

  1. ^ The endoscopy procedures we provide. 28 November 2018 [2021-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Farzan Bahin, The Hills Gastroenterology, Sydney, Australia.
  2. ^ Diagnostic yield of capsule endoscopy in the setting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ithout ev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nad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October 2012, 26 (10): 687–90. PMC 3472906 . PMID 23061059. doi:10.1155/2012/182542. 
  3. ^ Easy-to-swallow wireless telemetry. IEEE Microwave Magazine. 2012, 13 (6): 90–101. doi:10.1109/MMM.2012.2205833. 
  4. ^ A Novel Method for Medical Implant In-Body Localization (PDF).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2, 2012: 5757–60 [2021-03-02]. ISBN 978-1-4577-1787-1. PMID 23367237. doi:10.1109/EMBC.2012.63473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1-28). 
  5. ^ Capsule end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of oesophageal varices in people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or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DF).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ctober 2014, 10 (10): CD008760. PMC 7173747 . PMID 25271409. doi:10.1002/14651858.CD008760.pub2. 
  6. ^ Rokkas, T; Papaxoinis, K; Triantafyllou, K; Pistiolas, D; Ladas, SD. Does purgative preparation influence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small bowel video capsule endoscopy?: A meta-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January 2009, 104 (1): 219–27. PMID 19098872. doi:10.1038/ajg.2008.63. 
  7. ^ Capsule endoscopy of the future: What's on the horiz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October 2015, 21 (37): 10528–41. PMC 4588075 . PMID 26457013. doi:10.3748/wjg.v21.i37.10528. 
  8. ^ PillCam COLON capsule endoscopy: recent advances and new insight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July 2011, 4 (4): 265–8. PMC 3131168 . PMID 21765870. doi:10.1177/1756283X11401645. 
  9. ^ Longest duration of retention of video capsul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July 2013, 5 (7): 352–5. PMC 3711067 . PMID 23858380. doi:10.4253/wjge.v5.i7.352. 
  10. ^ Indications and detection, completion, and retention rates of small-bowel capsule endoscopy: a systematic review.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February 2010, 71 (2): 280–6. PMID 20152309. doi:10.1016/j.gie.2009.09.031. 
  11. ^ Cave, D; Legnani, P; de Franchis, R; Lewis, BS; ICCE. ICCE consensus for capsule retention.. Endoscopy. October 2005, 37 (10): 1065–7. PMID 16189792. doi:10.1055/s-2005-87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