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軒

澳大利亚数学家

陶哲軒(英語:Terence Tao,1975年7月17日),澳籍華人數學家,童年時期即天資過人[2] ,24歲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陶哲軒
原文名陶哲軒
出生 (1975-07-17) 1975年7月17日48歲)
 澳洲南澳州阿德萊德
居住地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國籍 澳洲[1]
 美國
別名Terence Tao
教育程度弗林德斯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母校弗林德斯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知名於格林-陶定理
陶哲軒不等式
掛谷猜想
Horn conjecture
配偶勞拉(Laura)
兒女1子1女
獎項塞勒姆獎 (2000)
博謝紀念獎 (2002)
克雷研究獎 (2003)
澳大利亞數學協會獎章 (2005)
奧斯特洛夫斯基獎 (2005)
SASTRA拉馬努金獎 (2006)
利瓦伊·柯南特獎 (2005)
菲爾茲獎 (2006)
麥克阿瑟獎 (2007)
皇家學會院士 (2007)
艾倫·陶勒·沃特曼獎 (2008)
昂薩格獎章 (2008)
費薩爾國王國際獎 (2010)
內默斯數學獎 (2010)
波利亞·哲爾吉獎 (2010)
克拉福德獎 (2012)
皇家獎章 (2014)
數學突破獎 (2015)
黎曼獎 (2020)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數學
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表示論
機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博士導師埃利亞斯·施泰因
其他指導者保羅·艾狄胥
受影響自讓·布林甘
Terence Chi-Shen Tao
繁體字 陶哲軒
簡化字 陶哲轩

目前主要研究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表示論。目前他與妻子勞拉(Laura)和兒子威廉(William)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生平 編輯

家庭 編輯

 
10歲的陶哲軒和艾狄胥·帕爾

父親陶象國(Dr.Billy Tao)是兒科醫生,生於中國上海,1969年在香港大學獲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3] 母親梁蕙蘭(Grace Leung)出生於香港,1971年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大學天體物理學數學[4][5][6][7],曾短暫地在香港當中學數學老師[8]。兩人在香港大學結識[9],1972年舉家移民澳洲,是第一代澳洲香港移民[10] 陶哲軒為家中長子,有兩個弟弟,陶哲淵、陶哲仁,都曾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11]韓裔妻子勞拉·陶(Laura Tao)在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電氣工程師[7][12]目前一家人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幼年 編輯

陶哲軒在幼年時期便展現出數學天分。陶哲軒在7歲進入高中就讀,9歲進入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10歲、11歲、12歲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分獲銅牌、銀牌、金牌,分別是金銀銅牌最年輕得主的記錄保持者。[13]他在16歲獲得學士學位,17歲獲得碩士學位,20歲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7],其博士指導教授是埃利亞斯·施泰因。他從24歲起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教授。陶哲軒除了使用英語外,還會說粵語,但不會寫中文字。

研究和獎項 編輯

他在2000年獲得塞勒姆獎,2002年獲得博謝紀念獎,2003年獲得克雷研究獎,以表揚他對分析學的貢獻,當中包括掛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和wave map本·格林英語Ben_Green_(mathematician)和陶哲軒在200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預印稿,宣稱證明了格林-陶定理,即存在任意長的質數等差數列

2005年,與艾倫·克努森共同獲得利瓦伊·L·科南特獎。2006年8月22日,他在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數學家大會獲得菲爾茲獎,並於同月23日在國際數學家大會做了一小時報告。同年獲SASTRA拉馬努金獎。2012年獲克拉福德獎。2014年榮獲數學突破獎,得到獎金300萬美元。[14]

2015年9月17日,他宣佈證明了保羅·艾狄胥艾狄胥差異問題存在[15],解決了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問題。[1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Vitae and Bibliography for Terence Tao. 12 Oct 2009 [201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7). 
  2. ^ Clements, M. A. (Ken). Terence Tao.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984, 15 (3): 213–238. JSTOR 3482178. doi:10.1007/BF00312075. 
  3. ^ Dr Billy Ta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ealthshare.
  4. ^ Bsc 1971 Class Directory. Blogspot. 2006年12月29日 [2023年4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4月8日). 
  5. ^ Alumni & Students' Donations. HKU. 2009 [202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6). 
  6. ^ Bricks Campaign. HKU. 2013 [2023-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8). 
  7. ^ 7.0 7.1 7.2 Wood, Stephanie. Terence Tao: the Mozart of math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5-03-04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3) (英語). 
  8. ^ Oriental Daily, Page A29, 24 August 2006.
  9. ^ Terence Tao - Biography. Maths History.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英語). 
  10. ^ ?. 文匯報. 2006-08-24: A4 (中文). 
  11. ^ Moses, Asher. Nigel makes Waves: Google's bid to overthrow email.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9-10-02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4) (英語). 
  12. ^ Mackenzie, Dana. Primed for Success. Smithsoni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英語). 
  13. ^ 29th IMO 1988.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14. ^ 2014年數學突破獎. [2014-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4). 
  15. ^ 存档副本. [2015-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16. ^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成功破解埃尔德什差异问题. 新華網. 2015-10-08 [2022-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