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超大城市列表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請以人口普查、各地統計年鑑、各地年度統計公報等官方數據為準

編輯

請不要根據一些媒體報道增刪城市。媒體對於超大城市的報道有諸多不同的版本。現時詞條中的城市均附有國家、地方統計局之數據來源。若要增刪城市請務必給出官方數據。Victortarrantino留言2014年11月22日 (六) 05:33 (UTC)回覆

關於「城區」和「常住人口」的定義

編輯

國務院中《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中原文如下:「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2] 即對於設區的市,統計全部市轄區,不統計市轄縣和託管的縣和縣級市。請不要混淆「市轄區」和「市區」的概念。另外,關於「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是指不僅行政上、而且地理上也屬於該市轄區或不設區的市的區域,即不含該市位於其他市的託管區。對於有爭議的部分請先討論再增刪詞條。Victortarrantino留言2014年11月22日 (六) 11:22 (UTC)回覆

央視新聞:http://news.cntv.cn/2014/11/21/VIDE1416566879055880.shtml ——雲淡風輕對話2014年11月23日 (日) 02:01 (UTC)回覆
央視中國新聞:http://news.cntv.cn/2014/11/21/VIDE1416557877365410.shtml ——雲淡風輕對話2014年11月23日 (日) 02:01 (UTC)回覆
央視新聞,以及光明網等轉載的新聞,是根據2010年的人口來劃定的。已將媒體在數據引用上的區別寫入詞條。謝謝提供參考連結。Victortarrantino留言2014年11月23日 (日) 04:11 (UTC)回覆

城區人口的上限

編輯

@Howchou云淡风轻VictortarrantinoTianyamm2請參加討論。

城區人口在正式統計出來以前誰也不知道準確數字,不過我們知道以下大小關係:

  • 城區人口(P0)<市轄區城鎮人口+代管縣級市城鎮人口 (P2)

所以P2>1000萬是超大城市的充分條件(不是必要條件)。P2>1000萬未必是超大城市,但P2<1000萬必然不是超大城市。

除了京滬是鐵定的超大城市,條目里列出的其他城市(津穗深渝漢)都沒有代管的縣級市,因此只需要討論市轄區城鎮人口,即

  • 城區人口(P0)<市轄區城鎮人口(P1)

所以對於津穗深渝漢5市,P1>1000萬是超大城市的充分條件(不是必要條件)。P1>1000萬未必是超大城市,但P1<1000萬必然不是超大城市。 各位是否同意?--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2:06 (UTC)回覆

數據

編輯

請各位補充下表數據。請Howchou注意天津重慶下面有縣,它們的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不等於全市常住人口X全市城鎮化率。--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2:21 (UTC)回覆

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P0
(萬人)
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P1
(萬人)
天津 約1060?
廣州(2013年) <1102.3 1102.3
深圳(2013年) <1062.89 1062.89
武漢(2012年) <802 802
重慶(2012年) <1248.36 1248.36
重慶主城區(2012年) <692.55 692.55

數據來源:


我理解重慶的城區城鎮化率不等於全境城鎮化率,不過根據來源,這裏的1248是在一小時經濟圈的1837基礎上計算的,但條目里給出的市轄區常住人口是1368。是否是因為一小時經濟圈包括了更大的區域?另外我沒看見通知里提到城區常住人口時給出計算標準,將市轄區常住人口乘以城鎮化率來計算城鎮人口然後將其理解為城區常住人口的做法,是否是在原創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12:49 (UTC)回覆

請不要把回復插在上面的數據來源裏面,這樣別人看不清。重慶的1248.36萬是所有市轄區城鎮人口之和,不是一小時經濟圈的數據。我前面已經說了,P1不是城區人口,只是一個上界。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有「將其(P1)理解為城區常住人口」的想法?P1達到1000萬隻是超大城市的充分非必要條件,這是基於邏輯推理的直接結論,不是OR。最後重複一遍這個邏輯結論:某市的P1達到1000萬並不說明它一定是超大城市,但P1達不到1000萬的一定不是超大城市。--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3:08 (UTC)回覆
那你的意思是深圳也不是超大城市了?另外希望你把「不過我們知道以下大小關係」裏面的P0<P2、P0<P1的來源給一下。--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13:30 (UTC)回覆
請參照城區人口的定義。「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對不含縣市只有市轄區的城市,城區是市轄區的子集,城區人口當然就小於等於市轄區人口。--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3:48 (UTC)回覆
定義里的「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里的「常住人口」所以被你理解為了「城鎮人口」,是嗎?不知道有沒有來源能支撐這種理解。--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14:06 (UTC)回覆
定義說城區人口是市轄區「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的常住人口,不包括行政村(至少不包括一部分行政村),不然就直接說市轄區常住人口了,對不對?城鎮化率、城鎮人口的統計口徑你可以看一下成都的一個城鎮化報告[2]。--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4:12 (UTC)回覆
不知道你是不是說的這一段:「本次調查的範圍包括成都高新區、五城區、14 個區(市)縣城關鎮所轄純城鎮居委會以及行政村範圍內所有大中專院校的常住人口,區(市)縣轄區內涉農社區和集中規模在 20 戶以上的農村新型社區以及行政村範圍內商品房樓盤的常住人口。」我覺得這個概念至少應該是在「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覆蓋下的,不過這個「其他區域」感覺有點虛。不知道國務院為什麼不直接說「市轄區城鎮人口」,而又搞個「城區常住人口」的新概念出來。--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14:22 (UTC)回覆
「農村新型社區以及行政村」肯定不屬於居委會啊。但是統計進來的這部分應該就屬於「其他區域」。城區常住人口這個新概念可能是代替市轄區城鎮人口的。--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4:28 (UTC)回覆
看了這個報告我覺得這個「城鎮化率」並不僅僅指的是人口的城鎮化,而是根據一系列的指數計算出來的,將這個城鎮化率和人口簡單相乘來計算城鎮人口好像不行。--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14:38 (UTC)回覆
城鎮化率=城鎮人口/總人口。「人口城鎮化率是指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我國人口城鎮化率統計與推算方法探討》。「國家統計局規定,城鎮化率=城鎮人口/總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計算,不是戶籍人口)」——《鄭州市城鎮化發展現狀》。--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4:49 (UTC)回覆
我是說你給我的那個成都的報告。那個報告其實是有關「新型城鎮化率」的,似乎又是一個不一樣的概念,其計算方式大概不能跟「城鎮化率」通用。--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14:53 (UTC)回覆
新型城鎮化人口比嚴格意義的城鎮化人口多算了哪一部分,那個報告裏有的。實際現在公佈的都是新型城鎮化率,不然連特大城市都要少一大堆。--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5:10 (UTC)回覆
看到你刪掉了深圳的城鎮化率。請問100%有來源嗎?你之前貼的是:深圳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X全市城鎮化率=1062.89萬X0.9246=982.4萬。引他山之石攻娄底之玉——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 婁底國調信息網. 2013年,深圳、佛山、株洲和郴州城鎮化率依次為92.46%、75.06%、60.12%、47% --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8日 (一) 13:36 (UTC)回覆
有啊,廣東統計局的《廣東人口城鎮化發展狀況淺析》列出了各市的城鎮化率,其他深圳廣東的官方統計數字都是100%。我又查了國家統計局的區劃代碼,深圳已經沒有行政村,所以城鎮化率應為100%比較可信。婁底的那個數據目前是孤證,在有其他有力證據之前暫不採納,不過可以參考。--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8日 (一) 13:48 (UTC)回覆
本來我是不想捲入本條目爭議討論,閣下(MtBell)非要艾特我,目前我已將超大城市城市和特大城市條目回退了,希望在爭議解決前不要再加入個人原創研究內容。1.「 《通知》明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注意寫的是常住人口,不曉得跟城鎮化率有半毛錢關係,不知道MtBell閣下是根據什麼來源以市轄區常住人口乘以城鎮化率來計算城鎮人口然後將其理解為城區常住人口的做法,如Howchou所說,你是不是在原創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根據MtBell你提供的2012年重慶市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來源從何判斷「重慶的1248.36萬是所有市轄區城鎮人口之和,不是一小時經濟圈的數據。」難道這樣的表格你看不懂嗎?3.MtBell你把重慶改到特大城市裏,標註是重慶市主城區的常住人口不足1000萬?個人覺得很搞笑,統計區域被限於主城區了,其他城市也是這樣統計的嗎?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是這樣規定的嗎?這能不能理解為是嚴重的原創研究?4.Howchou,條目中重慶市的1368,我算了,是一小時經濟圈內所有市轄區的常住人口。——雲淡風輕對話2014年12月10日 (三) 16:41 (UTC)回覆
好吧,那看來1368和1248是統計區域不一樣的兩個數字。MtBell的邏輯我是這樣理解的:
  1. 目前超大城市是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的;
  2. 但是「城區常住人口」的統計數字是沒有公佈過的;但是有「市轄區常住人口」和「城鎮化率」,兩者相乘可以得出「城鎮化人口」;
  3. 「城區常住人口」的定義,和「城鎮化人口」的定義看起來很像(實際上他給我的成都的那個報告是統計「新城鎮化人口」的,但是根據他講,新城鎮化和城鎮化差不多,所以可以當成城鎮化人口的定義,雖然我也沒見到相關來源能佐證);
  4. 所以可以通過計算「城鎮化人口」來推測「城區常住人口」,進而得出一個城市是不是超大城市的結論。

但實際上因為這個推理的過程很複雜,我覺得牽涉到算不算原創研究的問題了。--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10日 (三) 17:21 (UTC)回覆

本來我準備今天把重慶加到那個表裏面,然後加個註釋,不過現在好像有人有意見,那只好暫緩。先說一下,我的推論僅僅在討論頁,在條目頁面我可沒有像現在這個版本那樣說誰是超大城市。原創研究的帽子扣不到我頭上。
  • 請注意我寫的那個表格的表頭「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的中國城市」,並沒有說這個表列出的是超大城市,不在這個表的就不是,對不對?實際上我列這個表格的意思是僅供參考,哪些城市可能是超大城市。現在「雲淡風輕」恢復的這個表格叫「中國超大城市列表」反而是有原創研究問題的,因為國家還沒有公佈超大城市名單,wp怎麼可能提前在這裏宣佈?到底哪個表格好一些,是陳述幾個城市的人口現狀(客觀現實)呢,還是羅列一個各方媒體自相矛盾的猜測?我覺得還是陳述現實好一些,只列數字和統計口徑,不說誰是超大。我準備在我原來的表格下面加一個註釋,明確說「本表列出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的中國城市的人口情況供參考,並不是超大城市名單。」你們看怎麼樣?
  • 重慶的問題。按照表頭「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的中國城市」,重慶似乎應該在這個表裏面,但昨天我正好看到重慶的面積,8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韓國了,一時比較疑惑這麼大還算不算「城市」,暫時沒寫進去。可以考慮把表頭的「中國城市」改成「中國直轄市和地級市」,更準確一些,這樣重慶可以寫進去。--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0日 (三) 17:51 (UTC)回覆
我覺得你羅列各個城市的數據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最好不要再刪改名單了,在國家公佈正式名單以前,按照各個媒體報道過的「可能屬於超大城市」的名單羅列一下所有可能屬於超大城市的城市、和所有有關的數據就行了。不要因為某些個標準去主動判斷某些個城市是否屬於超大城市。所以你這個表的標題我覺得應該改成「可能屬於超大城市的地區及相關數據」就可以了,超沒超過一千萬可以讓讀者自己去判斷。--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10日 (三) 18:04 (UTC)回覆
媒體的報道你們在正文部分寫吧。請先看一下我下面的幾個引文,現在可以明確城區人口<=市轄區城鎮人口了。--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0日 (三) 18:17 (UTC)回覆
MtBell,在我回退這個頁面的時候重慶是被你從表格中刪除的,本條目的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超大城市列表」,你把表格的表頭改為「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的中國城市」,意思是並非表格中的是超大城市列表,是不是與條目名稱相違背。國家暫時是沒有超大城市名單,但是卻有央視報道名單,起碼在國家正式宣佈名單以前央視報道的算是比較權威的吧!也許是央視名單的統計數據是2010年的,武漢而未被列入,所以武漢具有爭議,但是爭議也扯不到重慶。閣下認為重慶市域面積大,對8萬多平方公里的重慶是不是「城市」有疑惑,沒錯,若以全市轄區人口統計,別說你認為不合適,我也認為不合適。重慶是有江和山隔斷開的組團城市,重慶市為何要在統計數據里劃分成一圈兩翼三類,顯然重慶市沒有拿全市人口及面積來糊弄人,重慶市的數據完全可以採用一小時經濟圈內的統計數據作為標準,條目採用的數據也的確如此。有人用重慶主城九區的數據為標準,顯然也是不合適的,其他城市的統計口徑可不是只以主城區為標註的統計。主城區不是重慶獨有的,其他大的城市都有主城區,包括在其他地方上的統計以重慶的主城區數據和其他城市的市域數據相比肯定是不合適的,——雲淡風輕對話2014年12月11日 (四) 07:32 (UTC)回覆
@云淡风轻Howchou 現在統一標準,表格列出市轄區城鎮人口過千萬的「市」,即京滬渝穗深津,不涉及城市的定義,也不涉及主觀猜測。重慶的實際城市範圍,武漢(以及天津重慶廣州深圳)為超大的可能性,你們可以在正文裏引用新聞報道說明。正文這一塊我不管,我只負責在表格里提供客觀數據。--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1日 (四) 19:46 (UTC)回覆

@云淡风轻Howchou 我前面at大家過來是為了按照維基的原則,達成廣泛的共識再做修改,不是約架  囧rz……。你們是重慶區、武漢區的,我是南京區的,既然是兩個網站的雙料網友,說明興趣相投,應該是能講清楚道理的。--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1日 (四) 20:12 (UTC)回覆

知道的,謝謝你at我們。我是理解了,雖然現在放的城鎮人口實際上比城區人口還是要多一些。當然你說到「正文」,我覺得維基應該整個條目除了註釋都算正文,不過如果你解釋的清我也無所謂。--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12日 (五) 02:06 (UTC)回覆
沒錯,我們是來達成共識的,不是約架。哈哈!也都是地鐵族論壇的。——雲淡風輕對話2014年12月12日 (五) 07:14 (UTC)回覆
@云淡风轻Howchou 哈,你們畫的線路圖都很好看,可惜我學不會。如果沒有異議的話,我就把表格換成下面那個。市轄區城鎮人口比城區人口多出的那一部分是市轄區的鎮區人口,不過目前這個數據已經算比較好的近似了。如果嚴格按照城區人口口徑統計,可能只有北京上海達標,不過統計局是專門創造奇蹟的。--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2日 (五) 11:57 (UTC)回覆
那就暫時以此表格加入條目,武漢數據如何?我是用CDR做圖的,還是比較好上手,你想學可以試試。——雲淡風輕對話2014年12月12日 (五) 14:28 (UTC)回覆
如果Howchou也同意,就先用這個表格。武漢城區加鎮區人口800多萬,城區更少,不可能超大的。我覺得除了京滬是穩穩的超大,表格里其他城市城鎮人口剛過千萬,再減掉鎮區人口要過千萬很勉強,看各地統計局怎麼發揮吧。南京3號線通車的時候我試試coreldraw作圖,謝謝推薦。--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2日 (五) 23:17 (UTC)回覆
就這樣放上去也可以。另外我覺得不放武漢也許會讓導言部分(即你所謂的正文)跟下面的內容不一致,不如就把武漢的820萬也放上,標題改成「可能為超大城市的各地人口列表」,裏面放上市轄區人口和城鎮常住人口,過沒過一千萬反正是一目了然的事情。--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13日 (六) 04:50 (UTC)回覆
@Howchou 表格已改。intro部分不一致的那句話我先改成「尚未公佈」,具體怎麼措辭你們商量看吧。現在各地官方機構的消息正在陸續出來,湖北社科院說武漢是特大,江蘇剛出的城市規模規劃說蘇州是一類大城市,這些官方消息證明早先媒體的報道很多是錯的,而我們這裏的解讀是對的。--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3日 (六) 06:34 (UTC)回覆

城區人口與城鎮人口

編輯

@Howchou 我從不認為市轄區城鎮人口=城區人口。但我認為市轄區城鎮人口是一個非常接近城區人口的上界。城鎮人口的定義需要先明確「城鎮」(國家統計局《常見問題解答》):

問:統計年鑑中把人口劃分為城鎮和鄉村,劃分標準與《統計用城鄉劃分代碼》(2009年發佈)一樣嗎?統計年鑑中有從1978年以來的城鎮鄉村人口數,其劃分規則是什麼?   答:2008年,國家統計局正式出台《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2008-2012年城鄉人口數據根據本規定劃分。

城鎮的定義統計局是有明文的(《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

四、城鎮包括城區和鎮區。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和其他區域。鎮區是指在城區以外的縣人民政府駐地和其他鎮,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和其他區域。與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不連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獨立的工礦區、開發區、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特殊區域及農場、林場的場部駐地視為鎮區。

注意「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和其他區域。」

再看這次《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的定義:「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

城區定義完全相同。所以,城鎮人口(城區人口+鎮區人口)是城區人口的上界,這是確定無疑的。--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0日 (三) 18:17 (UTC)回覆

修改後表格如下:

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直轄市和地級市
城市 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萬人)
上海(2010年) 2021.8
北京(2012年) 1742.5
重慶(2012年) 1248.36
廣州(2013年) 1102.3
深圳(2013年) 1062.89
天津(2012年) 約1060[來源請求]
註:超大城市名單尚未正式公佈。根據《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人口達到1000萬人的城市為超大城市。本表列出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即城區人口與市轄區內鎮區常住人口之和)達到1000萬的直轄市和地級市,僅供參考。

--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1日 (四) 19:40 (UTC)回覆

tip:查了一下《天津統計年鑑2013》,2012年天津市總人口1413.15萬人,市轄區人口1209.21萬人,佔比85.56%。市轄縣人口203.94,佔比14.44%。——Amazingloong留言2014年12月12日 (五) 09:50 (UTC)回覆

@Amazingloong謝謝。不過對判斷超大城市更有價值的是市轄區城鎮人口(=城區人口+市轄區鎮區人口)。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天津統計年鑑沒有公佈分區縣的城鎮人口或者城鎮化率。--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2日 (五) 11:50 (UTC)回覆
@MtBell又有所謂住建部年鑑數據:http://www.rmlt.com.cn/2014/1216/359932.shtml --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18日 (四) 03:55 (UTC)回覆
@Howchou 這是今年出的2013年數據?--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8日 (四) 07:26 (UTC)回覆
據說是2013年住建部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18日 (四) 07:30 (UTC)回覆
個人以為,住建部這個數據相對可靠一些。根據官方定義:市轄區常住人口=主城區常住人口+衛星城區(不與主城區相連的城區,如重慶萬州區、黔江區,上海等城市遠郊區)常住人口+鎮區人口+所有市轄區全部行政村常住人口。依此推知:市轄區常住人口>市轄區城鎮常住人口>城區常住人口。--Tianyamm2留言2014年12月18日 (四) 15:00 (UTC)回覆
@AmazingloongHowchou云淡风轻Tianyamm2 天津、重慶城區人口不足千萬,是否要拿掉?--歡迎試用維基百科圖書館 MtBell 2014年12月19日 (五) 23:11 (UTC)回覆
從數據看,可以把重慶列入「即將達到超大城市規模」城市。天津倒是可以拿掉。--Tianyamm2留言2014年12月20日 (六) 03:09 (UTC)回覆
如果差不多確定了就可以拿掉了吧。--Howchou留言2014年12月20日 (六) 15:21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超大城市列表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1日 (日) 14:0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超大城市列表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8日 (五) 06:50 (UTC)回覆

返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超大城市列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