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僙語
佯僙語[註2]是毛南族佯僙人所使用的本民族語言。佯僙人分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和平塘縣與獨山縣接壤的山間河谷地區。1990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境內有約3.2萬餘人,其中2.9萬餘人聚居於平塘縣與獨山縣交界處的卡蒲河河谷區。該聚居地可分為上下游兩個地區,上游以卡蒲毛南族鄉為主、下游以者密鎮為主,其次上莫村也有分佈。此外,惠水縣的羊鳳鄉壩浪寨以及漣江沿岸的十餘個村寨內也有佯僙人。他們的聚居區周圍還有布依族、漢族、苗族等其他民族。
佯僙語 | |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中國 |
區域 |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平塘縣、獨山縣 |
族群 | 毛南族(佯僙人) |
母語使用人數 | 約2萬人 (2007年) |
語系 | |
文字 | (無文字)[註1]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tct |
ELP | T'en |
佯僙人自稱「/ai11 raːu11/」,直譯為「咱們人」或「本地人」,這個自稱是各地佯僙人共同認可的稱呼。惠水縣、西關上莫、下游佯僙人還另有自稱「/ai11 tʰən35/」,直譯為「地方人」或「六硐人」(Bo 1997)[註3]。布依族給予他們的他稱為「容人」(pu rong)和「侗人」(pu kam)[註4]。漢族給予的他稱為「佯僙」、「佯僙苗」、「楊荒」、「楊黃」等。苗族給予的他稱為「/ja lai/」。據《貴州民族志》 (2002:846),[參1]他們的內名有「印繞」(jiŋ22 zau24)和「哎繞」(ai22 au24)。
「佯僙」見於明代《讀史方輿紀要》[參1]:「思州蠻自佯僙、仡佬、木瑤(老)、苗質(子)數種。」
佯僙人多兼用布依語,一些也會漢語西南官話、西部苗語等語言。1956年,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時將佯僙人歸入布依族,1981年再次調查後認為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最接近,是一支系,於1990年歸入毛南族。現多在身份證上注寫「毛南(佯僙)」。薄文澤等學者認為,佯僙人是在北宋時期從今廣西環江一帶遷到貴州的。至1993年佯僙人只有石、劉、徐三姓。[參2]
語音
編輯佯僙語上游音(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有71個聲母,其中單輔音聲母32個、複合輔音聲母2個、齶化輔音聲母16個、唇化輔音聲母21個。佯僙語上游音有71個韻母,其中單元音韻母8個(a、ɛ、e、i、ə、o、ɔ、u),12個複合元音韻母、26個鼻音韻母、25個塞音韻母。三個鼻音韻尾(-m、-n、-ŋ)和三個塞音韻尾(-p、-t、-k)。佯僙語的聲調系統較為複雜,以上游音為例,有10個聲調,其中有6個舒聲調和4個促聲調,調職分別為:11、35、213、33、42、53、35(或55)、42、213、33。
土語
編輯佯僙語語言內部比較一致,差別不大,可以按照地區分為以下三種土語(括號內為1993年田野調查統計使用各土語的人數)。以下是薄文澤 (1997:138-139)給出的佯僙語3種土語: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貴州省志. 民族志》 (2002). 貴陽: 貴州民族出版社.
- ^ 薄文澤. 《佯僙语研究》. 中國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7年11月. ISBN 7806134107 (中文(中國大陸)).
- 薄文澤. 1997. 《佯僙語研究》.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