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趙

十六国之一

後趙(319年-351年)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

319年—351年
333年後趙東晉成漢等對峙割據圖。
京城 
• 319年-335年
襄國(今河北邢臺
• 335年-351年
(今河北臨漳西南)
君主 
• 319年-333年
石勒
• 350年-351年
石祗
前身
繼承
漢趙
冉魏
前秦

因石勒統治地區為戰國趙國故地,因此劉曜封其為趙王,立國即以此為號。為別於先建國的前趙,故史稱「後趙」,又以其王室姓石,又稱「石趙[1]。亦稱北趙。

概述

編輯

晉懷帝末年反晉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貴族劉淵為部將,屢立戰功,勢力強盛。308年10月,劉淵正式稱帝,建國號「漢」,(劉曜後改為趙),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年號為永鳳。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鎮守長安的劉粲叔父劉曜得知平陽有變,自立為皇帝,派遣軍隊至平陽,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319年,劉曜在長安改國號「漢」為「趙」,史稱前趙。同年,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大單于、趙王,與前趙決裂,史稱後趙。329年石勒滅前趙,次年稱

石勒開拓疆土,滅前趙,佔有除遼東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區。後趙前期仍採取胡漢分治政策,但注意籠絡漢族士族,減輕租賦,發展農業生產,推行儒家教育,社會呈現豐裕景象。統治地區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兗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涼州荊州部分地區、幽州部分地區。

後趙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境內)。石虎非常殘暴,征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長安,有眾40餘萬。同年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大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次年(350年)自立為帝,改國號魏,史稱冉魏。石虎子新興王石祗襄國稱帝,與冉魏對抗。後石祗為得前燕相助,降稱趙王。351年,石祗被手下劉顯所殺,後趙亡。次年,劉顯為冉閔所滅,其他倖存的石氏子孫投降東晉,也被殺及誅滅。

後趙君主列表

編輯

後趙(319年-351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高祖 明皇帝 石勒 319年-333年 無年號 319年-328年

太和 328年-330年
建平 330年-333年

海陽王 石弘(被廢為海陽王) 333年-334年 建平 333年

延熙 334年

太宗 孝皇帝 石寇覓
太祖 武皇帝 石虎 334年-349年 延熙 334年

建武 335年-348年
太寧 349年

(史作少帝) 石世 349年 太寧 349年
石遵(本為彭城王) 349年 太寧 349年
石鑒(本為義陽王) 349年-350年 太寧 349年

青龍 350年

石祗(本為新興王) 350年-351年 永寧 350年-351年
劉顯 351年-352年 永寧 351年-352年

後趙冉魏世系圖

編輯
趙宣帝
石邪
趙武帝
石㔨邪
趙元帝
石周曷朱
趙孝帝
石寇覓
趙明帝
石勒
274-319-333
趙武帝
石虎
295-334-349
魏元帝冉隆
海陽王
石弘
314-333-334-335
彭城王
石遵
?-349
義陽王
石鑒
?-349-350
新興王石祗
?-350-351
譙王石世
339-349
魏高帝
冉瞻
299?-328
魏武悼天王
冉閔
?-350-352

延伸閱讀

編輯

[]

 晉書·卷107》,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102–104. ISBN 7-5622-2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