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新編師

新編師是1937年至1948年國民革命軍的一類師級作戰部隊[1]

甲種師:一個師步兵3個旅,每個旅3個團,共6-9個步兵團 (國防師);

乙種師:一個師步兵2個旅,每個旅3個團,共4-6個步兵團 (省防師);

丙種師:一個師步兵2個旅,每個旅2個團,共4個及以下步兵團 ;

師直屬:炮兵1個營(4個連,每連4門炮),工兵1營(3個連),輜重兵1營(2個連),騎兵連、通信兵連、特務連;

歷史

編輯

1929年1月, 國民政府開始設新編師。1948年9月統一改為正規師番號。

新編師清單

編輯

待補充:

新編師清單
番號 設立時間首任師長 隸屬於 結局 備註
新2師 1937.1 金憲章 第34軍第18集團軍第17軍 1937-1940隸屬於二戰區;1941年後歸屬一戰區後改為48師 綏遠1936年由宋哲元秘密安插在偽蒙的一隻部隊,百靈廟戰鬥中反正投奔傅作義部,後授予新二師編號N2D(乙級師)參與太原會戰平型關戰役正面作戰、忻口戰役晉東南1938年戰役,五台保衛戰晉西事變,中條山戰役等。
新3師 1938.7 白海風 第二十二軍 1942年被改編為騎兵新編第七師 從民初到1949年,綏遠與西北地區一支蒙古族為主體的騎兵部隊。[2]
新36師 1932 馬仲英 1937年徹底瓦解,被盛世才收編。[3] 甘肅臨夏的一支回族武裝
新38師 1941.11孫立人 第六十六軍 1948.10在長春投誠 前身為淞滬會戰後未被黃杰兼任師長的第40師吸收的稅警總團傷癒兵在長沙重新組建了財政部鹽務總局緝私總隊,1940年11月改稱稅警總團。[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萬仁元、方慶秋主編:《中華民國史料長編》,第70冊第107頁,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2. ^ 白海风. 內蒙古新聞網. [2012-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0). 
  3. ^ 王希隆. 再论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ISSN 1672-433X. doi:10.19898/j.cnki.42-1704/c.2012.01.012. CNKI ZNZX201201013. NSSD 40705894 . 
  4.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2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