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au1(英語:Spore)是一種脫離親本後能發育成新個體的無性或有性繁殖體,可由單細胞或多個細胞組成,是許多植物藻類真菌原生動物生活史中的重要環節[1]

孢子
蕨類植物阿爾泰鐵角蕨)葉背面密佈的眾多孢子囊,排列成為長條狀的孢子囊群
真菌彈出孢子(影片)

孢子一般能在惡劣的環境下長時間地保持自有的生存和傳播能力,並再在有利條件下發育成新個體。各大類生物的孢子依其具體發生過程和結構的不同而有種種名稱。例如可根據運動性將孢子分為遊走孢子英語zoospores靜孢子英語aplanospores似親孢子英語autospores擲孢子英語Ballistospores等,也可根據孢子在生物體上產生的位置將其分為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擔孢子孢囊孢子英語sporangiospore等。

植物及部分藻類的孢子產生自減數分裂過程,通常是由二倍體孢子體所生產的單個單倍體細胞,位於孢子囊內,脫離母體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會通過有絲分裂發育為新的多細胞生物體(配子體)。配子體成熟後產生的配子相結合,所產生的合子又可以通過有絲分裂發育為新的孢子體。這種單倍體和二倍體階段(世代)均為多細胞的生命周期被稱為世代交替種子植物的孢子會參與到結構更複雜的繁殖體(種子和花粉)的形成發育過程中。

部分真菌(例如子囊菌門)的孢子來源於有絲分裂

細菌孢子並非繁殖體,而是在細菌面對惡劣環境時形成的抵禦性結構,以渡過困難時期[2]

部分黏體動物的孢子會在其寄主體內釋放偽足孢子,以感染宿主,發育成可作為其繁殖空間的原生質團。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ree Of Life Web Project. [2018-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5). 
  2. ^ Bacterial spores: curr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Norfolk, UK: Caister Academic Press. ISBN 978-1-9082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