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原市

中国辽宁省铁岭市代管的县级市

開原市滿語ᡴᡝᠶᡝᠨ轉寫keyen)是由遼寧省鐵嶺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位於遼寧省東北部,遼河中游東岸,鄰接吉林省

開原市
縣級市
開原市在鐵嶺市的位置
開原市在鐵嶺市的位置
坐標:42°32′17″N 124°02′14″E / 42.53795°N 124.03713°E / 42.53795; 124.0371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遼寧省鐵嶺市
政府駐地開原市濱水新城九州路129號
面積
 • 總計2,813.29 平方公里(1,086.22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46.09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112300
電話區號024
車輛號牌遼M
本地生產總值¥102.6億(2019年)
網站開原市政府網

建制區劃 編輯

行政區劃 編輯

開原市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6個、1個民族鄉[1]

新城街道、​老城街道、​開原街道、​威遠堡鎮、​慶雲堡鎮、​中固鎮、​八棵樹鎮、​金溝子鎮、​八寶鎮、​業民鎮、​蓮花鎮、​靠山鎮、​馬家寨鎮、​下肥鎮、​松山鎮、​城東鎮、​李家台鎮、​上肥地滿族鎮、​黃旗寨滿族鎮林豐滿族鄉

歷史沿革 編輯

上古 編輯

開原歷史悠久,遠古時期為大九州之咸州隱土,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生存繁衍,為九夷中東夷之山夷部族。新石器時期以來,謝家溝西溝遺址、「國保」八棵樹團山遺址及文物「上古神兵」表明,開原屬紅山文化,與黃河文明雙源雙脈。

分天下為九州,稱小九州,開原地屬青州。舜劃天下為十二州,開原屬營州。

周朝時期 編輯

西周時期,東北四大古國遼西燕國、遼南箕氏朝鮮、遼西北東胡、遼北韓侯國,開原一帶為韓侯國王城韓城(今開原市老城街黃龍岡下夫余城遺址)。韓侯國出現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詩經·大雅·韓奕》較早記述了「溥彼韓城,燕師所完」,主體民族為濊、貊,稱韓侯國為東夷長、北方伯。

戰國時期箕氏朝鮮滅韓侯國,《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為其一舉「滅之」,遂為韓西國王城韓城(《潛夫論•志氏姓》)。前310年為燕國大將秦開所逐(《史記•匈奴列傳》),韓西國逃往海島。韓城由王城降為侯城(韓城舊地),屬燕國遼東郡侯城縣(張溥泉《東北歷代疆域史》),為中國最早的郡縣之一。

秦漢時期 編輯

秦滅六國,燕太子丹所在之遼東國為秦大將王翦所滅,侯城入秦。蒙恬楊翁子等築燕北長城於侯城北。

秦末漢初時期,侯城先後為燕王臧荼、遼東王韓廣、燕王盧綰管轄。

西漢初年,劉建等劉氏燕王所轄。匈奴左賢王一度佔有此地。西漢武帝擊敗匈奴,以侯城縣為遼東郡中部都尉治。

東漢時期陳禪曾任侯城障尉(《後漢書·陳禪傳》)。安帝永初元年(107)玄菟郡內遷,原遼東郡所屬侯城、高顯、遼陽三縣劃入玄菟郡。安帝建光元年(121)高麗王「宮密遣軍攻玄菟,焚燒侯城」(《三國志•高句麗傳》),有400年歷史的侯城自此消失。檀石槐鮮卑軍事大聯盟一度統治這裏,長城由此內縮,改建於侯城南(今開原、鐵嶺間的中固一帶),侯城故地棄之塞外。後遼東烏桓大人蘇仆延稱峭王,烏恆擁有此地。

魏晉、高句麗時期 編輯

三國時期,此地為夫余國所有,受遼東屬國公孫氏政權所轄。238年曹魏公孫淵後,地屬夫余國夫余城(《滿洲源流考》,丁若鏞《渤海考》),夫余、高句麗、西晉、鮮卑輪番爭霸。

五胡亂華時期,高句麗346年西侵,夫余國王城被慕容皝前燕政權「西徙近燕」(《資治通鑑》),遷入侯城故地,為夫余國王城(景方昶《東北輿地釋略》「今開原縣境,本夫余國王城」)。400年左右高句麗國佔據遼東,夫余國為其附庸。 494年勿吉族南侵,夫余王入高句麗,夫余國滅亡。高句麗仍設夫余府,程尼娜《東北史》載其下設代那州(今開原市八棵樹古城子村)、延津州(今開原市馬家寨古城)、銅山縣(今開原市中固新屯古城址)。

唐朝時期 編輯

唐總章元年(668)唐軍征高句麗國,「薛禮東征」下金山,拔夫余,遼東道行軍大主管李勣於威遠堡塔山之上建懋公塔(亦稱東塔)封山紀事(《開原縣誌》)。薛禮為安東都護府首任都護,此地仍設夫余府。

唐聖武元年(698)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渤海國,仍設夫余府,下設扶州(附郭)、仙州(代那州舊地)、銅山郡(銅山縣舊地)。夫余府西連夫余契丹道,南通營州道,為東北亞絲綢之路上的絲關重地(溫躍寬《東北亞絲綢之路》)。

遼金、元朝時期 編輯

遼天顯元年(926年)遼太祖舉國征渤海,克夫余城,滅渤海國,於夫余城東南建郝里太保城。同年七月班師至夫余城病,入城時有黃龍顯現,遂改夫余府為黃龍府,駕崩時黃龍復現。黃龍府下設龍州,稱龍州黃龍府,為前黃龍府(寧夢臣《黃龍府新考》)。保寧七年(975年)黃龍府衛將燕頗叛,有50年歷史的黃龍府廢止。渤海遺民叛遼自立,北宋稱之為浮渝府。45年後,聖宗時征高麗、滅浮渝府,開泰八年(1019)廢棄浮渝府城(舊韓城、夫余城、黃龍府城),升郝里太保城為咸州(借渤海國夫余府仙州音)。次年(1020年)復建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稱後黃龍府(寧夢臣《黃龍府新考》)。聖宗升咸州為咸州路,管理附近同州、祺州、肅州、安州等州縣。設立60屬國之一的北女真國,其大王府於設咸州城,統轄北女真各部,生女真節度使完顏阿骨打有事亦須至咸州詳隱司。興宗於重熙六年(1037)遵聖宗遺命,為其皇祖母契丹蕭太后建成佛塔(清代季毓蚨《開原城志略》),與徐懋公所建東塔對稱西塔,塔下古寺稱西塔寺(建於唐乾元年間758年—760年)。

遼末天慶四年(1114年)生女真節度使完顏阿骨打起兵,年底克咸州,收國元年(1115年)正月初一創立女真國,建皇帝寨於咸州城,設咸州路都統司。天輔七年(1122年)改女真國為大金國,靖康之役俘宋徽宗宋欽宗於咸州、韓州。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金國都城遷至會寧府,咸州城留「金宮」遺蹟(《遼東志》)。國師洪理大師於紫霞山(黃龍岡)上建崇壽寺,圓寂後弟子於寺內為其建葬骨塔崇壽寺塔(金代王寂《遼東行部志》、戒五和尚《祖師事略》)。天德二年(1150年)升咸平路為咸平府路,下設咸平府、廣寧府(今北鎮市)、韓州(今昌圖縣八面城)、懿州(今阜新市)及咸平等13縣。金末1213年耶律留哥建東遼國,「遂都咸平」(《金史》)。1215年蒲鮮萬奴建東夏國,以咸平城為都城(《簡明清史》)。咸平銅善館系遼河漕運重地,為東北亞絲綢之路絲關重鎮(張余勝《明清東北亞絲綢之路研究》)。

元初咸平府屬遼東路,為乃顏等東部諸王管轄。至元二十三年(1286)世祖忽必烈設東京行省於咸平府,咸平大戰平定乃顏叛亂。後屬遼陽行省開元路(開原地名之始),至正二年(1342)遷開元路於咸平,從此稱開元城。

明清時期 編輯

明初平定北元太尉、開元王納哈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開元城設立三萬衛,稱三萬衛城。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封20子朱松為韓王,建韓藩國於開元,韓憲王朱松未就藩,其子韓恭王就藩開原。二十五年(1392年)建開元北城韓王府,設開原衛(開元中護衛),開元城避太祖名諱改稱開原城。二十六年(1393年)遷遼海衛於開原北城。永樂七年(1409年)設安樂州自在州於開原城。明代中後期修築萬里長城,開原為北路路城,設參將。開原為開原疆場鎮城,設總兵,轄開原疆場5城21邊堡,下設鎮北關、廣順關、新安關、青羊關、清河關、山頭關等六關。開原城通過六關貢道和女真馬市、開原馬市、韃靼馬市、清河馬市等四馬市,管轄哈達(開原南關)、葉赫(開原北關)等女真各國及蒙古各部,以開原西陸路、開原東陸路、開原北陸路,連通蒙古、朝鮮後門、日本海沿岸、遠東俄羅斯濱海地區及庫頁島諸地,成為東北亞絲綢之路上的絲關險塞(楊暘《明清東北亞水陸絲綢之路與蝦夷錦研究》)。

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1619年)努爾哈赤克開原城,哈達公主管理開原地方。清初盛京將軍管理開原城。柳條邊盛京邊牆從開原北經過,開原城守尉管理開原軍事,管轄先後設置的英額、土口子、威遠堡、馬千總台、科昂、三台子(山老大門)、法庫、葉茂台、彰武台等數座邊門。清康熙三年(1664年)設開原縣,為奉天府首批所建四縣之一。

現代 編輯

1932年,歸滿洲國奉天省。1941年,歸滿洲國四平省

1945年8月22日,蘇軍攻佔開原縣城,日本軍隊滿洲國軍隊投降。1945年10月10日,中共在開原建政。1946年1月,國民政府在開原建政,兩個縣政府並存。1946年3月12日,蘇軍撤出。1946年3月27日,國民黨新一軍佔領開原縣城,中共在縣境東部山區堅持農村根據地。此時,開原縣隸屬於國民政府遼北省,隸屬於中共遼寧省二地委。

 
中華民國時期,開原市屬遼北省管轄

1947年5月的東北夏季攻勢中,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一部攻佔開原縣城,不久撤離縣城。

194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開原縣開始土地改革。1948年2月27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四師等部攻克開原縣城,開原縣全境被中共控制,歸中共遼北省管轄。1949年5月15日,遼北省與遼西省合併,由遼西省直屬。

1954年8月1日,遼東省與遼西省合併,由遼寧省直屬。 1956年2月,隸屬鐵嶺專員公署。1958年12月,歸瀋陽市領導。1964年4月,歸瀋陽專員公署領導。1968年5月,歸瀋陽專區革委會。1968年12月,歸鐵嶺專區革委會領導。

1989年2月撤縣設縣級市,為開原市,由鐵嶺市代管。

1998年楊木林子鄉、曾家屯滿族鄉、八棵樹鎮北大溝村、八棵樹鎮貂皮屯村小圍子自然屯劃歸清河區。

2020年9月,新城街道、興開街道行政區域調整,並將興開街道改名為開原街道。[2]

人口 編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開原市常住人口為460927人。[3]

地理 編輯

地理位置 編輯

開原位於遼北地區,縣境西起東經123°43'43"東至東經124°48'55";北起北緯42°53'23",南至北緯42°06'55"。東西長102千米,南北寬65千米。總面積為3164平方千米。

開原總的地勢東高西低,市區南高北低。南北多丘陵;東南多山,屬長白山支脈;西部為清河、遼河衝擊平原一部分,地勢低平開闊;中部為半平原、半丘陵地帶。

開原境內有河流166條,主要河流有遼河、清河、寇河、柴河等。

氣候 編輯

開原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6.9
(44.4)
17.6
(63.7)
19.8
(67.6)
30.2
(86.4)
34.5
(94.1)
36.0
(96.8)
36.6
(97.9)
34.5
(94.1)
33.2
(91.8)
29.4
(84.9)
21.4
(70.5)
13.3
(55.9)
36.6
(97.9)
平均高溫 °C(°F) −6.6
(20.1)
−2.3
(27.9)
5.7
(42.3)
15.9
(60.6)
22.6
(72.7)
27.0
(80.6)
28.5
(83.3)
27.6
(81.7)
22.9
(73.2)
14.9
(58.8)
4.5
(40.1)
−3.5
(25.7)
13.1
(55.6)
日均氣溫 °C(°F) −13.4
(7.9)
−9.1
(15.6)
−0.3
(31.5)
9.2
(48.6)
16.3
(61.3)
21.3
(70.3)
23.8
(74.8)
22.4
(72.3)
16.1
(61.0)
8.3
(46.9)
−1.3
(29.7)
−9.6
(14.7)
7.0
(44.6)
平均低溫 °C(°F) −19.4
(−2.9)
−15.4
(4.3)
−6.2
(20.8)
2.7
(36.9)
10.0
(50.0)
16.0
(60.8)
19.6
(67.3)
17.9
(64.2)
10.3
(50.5)
2.7
(36.9)
−6.3
(20.7)
−15
(5)
1.4
(34.5)
歷史最低溫 °C(°F) −36.3
(−33.3)
−30.4
(−22.7)
−28.0
(−18.4)
−11.7
(10.9)
−3.9
(25.0)
5.0
(41.0)
12.0
(53.6)
6.0
(42.8)
−2.3
(27.9)
−11.0
(12.2)
−23.6
(−10.5)
−33.2
(−27.8)
−36.3
(−33.3)
平均降水量 mm(吋) 4.7
(0.19)
4.8
(0.19)
15.2
(0.60)
37.3
(1.47)
51.3
(2.02)
90.6
(3.57)
174.5
(6.87)
158.0
(6.22)
62.2
(2.45)
39.4
(1.55)
15.6
(0.61)
7.0
(0.28)
660.6
(26.02)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3.4 3.9 5.1 7.9 9.2 12.5 13.8 11.3 8.2 6.9 5.2 4.2 91.6
數據來源:中國天氣網[4]

交通 編輯

國道 編輯

高速公路 編輯

開原境內的高速公路有二:

開原境內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有三:

  • 開原站,位於小李台村附近,為京哈高速公路所屬。
  • 威遠堡站,位於威遠堡鎮宿家屯,為遼開高速公路所屬。
  • 金溝子站,位於金溝子鎮金溝子加油站附近,為遼開高速公路所屬。

其他道路 編輯

鐵路 編輯

火車站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中固站為四等站,無客運列車停靠。老城站(開原城站)、老城東站、威遠堡和金溝子站已於2003年被瀋陽鐵路局撤銷。[7]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