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體藍子魚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藍子魚科的其中一,於1929年由美國魚類學家Henry Weed Fowler和Barton Appler Bean首次正式描述,模式產地為菲律賓三描禮士省的Masinloc灣,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斐濟印尼澳洲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帕勞泰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等海域,棲息深度12-30公尺,本魚體呈橢圓形,深且橫向壓縮的身體,其標準長度略大於其深度的兩倍,頭部的背部輪廓微凸,儘管在眼睛正前方和下巴下方有一個微弱的凹痕,形成一個突出的鼻子。前鼻孔有一個低邊緣,其後部擴展為寬瓣,延伸到後鼻孔的一半,背鰭前部有一個斜臥的脊柱,嵌入頸背[2],整體顏色為深紫褐色,頭部和身體佈滿微小、緊密排列的淺色斑點,淡黃色尾鰭有褐色邊緣,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7枚、臀鰭軟條9枚,棘刺很堅固並含有毒腺,尾鰭深分叉,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潟湖,成魚成對生活,以藻類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暗體藍子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 藍子魚科 Siganidae
屬: 藍子魚屬 Siganus
種:
暗體藍子魚 S. punctatissimus
二名法
Siganus punctatissimus
異名
  • Siganus punctattissimus
    Fowler & Bean, 1929

參考文獻 編輯

擴展閱讀 編輯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暗體藍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