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 (敦煌公)

李寶(407年—459年10月15日),字懷素,小字衍孫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涼武昭王李暠之孫,西涼驍騎將軍、祈連酒泉晉昌三郡太守李翻之子,西涼滅亡多年後建立後西涼,最終歸附北魏

生平 編輯

敗亡流放 編輯

西涼嘉興四年(420年)七月,李寶的二伯西涼後主李歆沮渠蒙遜擊敗後殺死,李寶的父親李翻和叔叔李豫等人向西逃到敦煌,沮渠蒙遜遂進入酒泉,以索嗣的兒子索元緒代理敦煌太守。李翻又和哥哥李恂及他們的兒子們放棄敦煌,逃到北山,敦煌郡的宋承張弘密信召請李恂,李恂因此帶領千餘騎兵返回敦煌,宋承、張弘等人推舉他做涼州刺史。永建二年(421年)三月,沮渠蒙遜率領兩萬人進攻李恂,宋承等人打開敦煌城門投降,李恂自殺。沮渠蒙遜俘獲了李寶,將他流放到姑臧囚禁起來[1][2][3][4][5][6][7]

北奔伊吾 編輯

北涼玄始十年(421年)十二月,李寶的舅舅晉昌郡太守唐契佔據晉昌郡反叛北涼[8]玄始十二年(423年)四月,北涼世子沮渠政德攻克了晉昌,唐契、唐和帶着李寶一起逃到伊吾,向柔然稱臣,柔然封唐契為伊吾王。他們招集西涼的餘留人民,歸附的人有兩千多家。李寶沉靜典雅有器量,驍勇又善於安撫接納,他謙恭地以禮接待來投者,深得來人的擁護,眾人都接受他的調遣,常常希望報仇雪恨[9][10][11][6][7]

重據敦煌 編輯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四月,魏太武帝拓跋燾派遣將領到敦煌討伐沮渠無諱,沮渠無諱棄城橫越沙漠逃走。李寶帶領兩千人從伊吾南下佔據敦煌,修繕城池和府庫,安定原來的百姓,圖謀恢復先人的基業[12][13][14]。此時李寶打算謀劃歸順北魏,民眾和臣僚多有不同的意見,李寶的長子李承當時只有十三歲,勸說李寶迅速確定重大的謀劃,於是才定了下來[15][16][6][7]

歸附北魏 編輯

太平真君三年十二月,李寶派遣弟弟李懷達和李承上表造訪平城,李承隨上表入北魏為人質[17]。魏太武帝拓跋燾讚賞李寶的忠誠,拜李懷達為散騎常侍敦煌郡太守,另外派遣使者授予李寶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兼領護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然鎮守敦煌,四品以下的官員聽任李寶秉承皇帝旨意非正式委任[6][7][18][19][20]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李寶入平城朝見,因此留在京師,出任外都大官[21],轉任鎮南將軍并州刺史,回朝後擔任內都大官魏文成帝拓跋濬初年,李寶代替司馬文思鎮守懷荒,改任鎮北將軍太安五年九月戊辰(459年10月15日),李寶去世[22][23],虛歲五十三,魏文成帝下詔賜制服一套,贈以原本的官職鎮北將軍,諡號[6][7]

贈詩 編輯

段承根非常受李寶尊敬對待[24],他送給李寶有七首詩[25]

世道衰陵,淳風殆緬。衢交問鼎,路盈訪璽。徇競爭馳,天機莫踐。不有真宰,榛棘誰揃。

於皇我後,重明襲煥。文以息煩,武以靜亂。剖蚌求珍,搜岩采干。野無投綸,朝盈逸翰。

自昔涼季,林焚淵涸。矯矯公子,鱗羽靡托。靈慧雖奮,祅氛未廓。鳳戢昆丘,龍潛玄漠。

數不常擾,艱極則夷。奮翼幽裔,翰飛京師。珥蟬紫闥,杖節方畿。弼我王度,庶績緝熙。

自余幽淪,眷參舊契。庶庇餘光,優遊卒歲。忻路未淹,離轡已際。顧難分歧,載張載繼。

聞諸交舊,累聖疊曜。淳源雖漓,民懷余劭。思樂哲人,靜以鎮躁。藹彼繁音,和此清調。

詢下曰文,辨訐曰明。化由禮洽,政以寬成。勉崇仁教,播德簡刑。傾首景風,遲聞休聲。

禁婚家 編輯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下詔禁止包括李寶六個兒子後裔在內的七姓十家自己做主互相通婚[26][27][28][29][30][31][32][33][34][35]

家族 編輯

祖父 編輯

父母 編輯

兄弟 編輯

妻妾 編輯

李寶至少有四個妻妾[39][40],可考者兩人

兒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39》,出自魏收魏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八·西涼錄》:七月,歆聞蒙遜南伐西秦,中外戒嚴,將攻張掖。尹太后以為不可,宋繇亦諫,歆怒不從,遂率步騎三萬東伐,次於都瀆澗,蒙遜自浩亹來,戰於懷城,歆敗,左右勸還。歆曰:「吾違太后明誨,遠取敗辱,不殺此胡,復何面目以見母也。」勒眾復戰,敗於蓼泉,為遜所殺。歆弟驍騎將軍翻、擊虜將軍豫等西奔敦煌,蒙遜遂入酒泉。翻及敦煌太守恂興諸子等棄敦煌,奔於北山,郡人宋承、張弘等以恂在郡有惠,密信招恂,恂率千騎入於敦煌,宋承、張弘等推恂為涼州剌史。遜率眾二萬攻恂,宋承等開門出降,恂自殺。恂,暠之第六子也。遜獲翻子寶徙於姑臧,歲余,北奔伊吾,後二十餘年,至魏太平三年,寶至伊吾,率流人及虜騎南襲敦煌,據之,遣使降魏。魏以寶為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承制玉門以西。寶寬雅有度量,甚著威惠於西土。在敦煌三年,徙并州剌史,薨諡宣公。
  2. ^ 《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士業諸弟酒泉太守翻、新城太守預、領羽林右監密、左將軍眺、右將軍亮等西奔敦煌,蒙遜遂入於酒泉。
  3. ^ 《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翻及弟敦煌太守恂與諸子等棄敦煌,奔於北山,蒙遜以索嗣子元緒行敦煌太守。
  4. ^ 《晉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五十七》:蒙遜徒翻子寶等於姑臧,歲餘,北奔伊吾,後歸於魏,獨尹氏及諸女死於伊吾。
  5.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紀一》: 河西王蒙遜築堤壅水以灌敦煌;李恂乞降,不許。恂將宋承等舉城降。恂自殺。蒙遜屠其城,獲恂弟子寶,囚於姑臧。
  6. ^ 6.0 6.1 6.2 6.3 6.4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李寶,字懷素,小字衍孫,隴西狄道人,私署涼王皓之孫也。父翻,字士舉,小字武疆,私署驍騎將軍,祁連、酒泉、晉昌三郡太守。寶沉雅有度量,驍勇善撫接。伯父歆為沮渠蒙遜所滅,寶徒於姑臧。歲餘,隨舅唐契北奔伊吾,臣於蠕蠕。其遺民歸附者稍至二千。寶傾身禮接,甚得其心,眾皆樂為用,每希報雪。屬世祖遣將討沮渠無諱於敦煌,無諱捐城遁走。寶自伊吾南歸敦煌,遂修繕城府,規復先業。遣弟懷達奉表歸誠。世祖嘉其忠款,拜懷達散騎常侍、敦煌太守,別遣使授寶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鎮敦煌,四品以下聽承制假授。真君五年,因入朝,遂留京師,拜外都大官。轉鎮南將軍、并州刺史。還,除內都大官。高宗初,代司馬文思鎮懷荒,改授鎮北將軍。太安五年薨,年五十三。詔賜命服一襲,贈以本官,諡曰宣。有六子:承、茂、輔、佐、公業、沖。公業早卒,沖別有傳。
  7. ^ 7.0 7.1 7.2 7.3 7.4 《北史·卷一百·列傳第八十八》:寶字懷素,小字衍孫,晉昌太守翻之子也。沉雅有度量,驍勇善撫接。遇家難,為沮渠蒙遜囚於姑臧。歲餘,與舅唐契北奔伊吾,臣於蠕蠕。其遺眾之歸附者,稍至二千,寶傾身禮接,甚得其心,眾皆為之用,每希報雪。屬太武遣將討沮渠無諱於敦煌,無諱捐城遁走。寶自伊吾南歸敦煌,遂修繕城府,規復先業,遣弟懷達,奉表歸誠。太武嘉其忠款,拜懷達散騎常侍、敦煌太守;別遣使授寶使持節、侍中、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鎮敦煌,四品已下,聽承制假授。真君五年,因入朝,遂留京師,拜外都大官。轉鎮南將軍、并州刺史,還除內都大官。文成初,代司馬文思鎮懷荒,改授鎮北將軍。太安五年薨,年五十三,詔賜命服一襲,贈以本官,諡曰宣。有六子,承、茂、輔、佐、公業、沖。公業早卒。
  8.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紀一》:河西王蒙遜所署晉昌太守唐契據郡叛,蒙遜遣世子政德討之。
  9.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紀一》:河西世子政德攻晉昌,克之。唐契及弟和、甥李寶同奔伊吾,招集遺民,歸附者至二千餘家,臣於柔然;柔然以契為伊吾王。
  10. ^ 《魏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李氏為沮渠蒙遜所滅,和與兄契攜外甥李寶避難伊吾,招集民眾二千餘家,臣於蠕蠕。蠕蠕以契為伊吾王。
  11. ^ 《北史·列傳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及涼亡,和與兄契攜其甥武昭王孫寶,避難伊吾。招集人眾二千餘家,臣於蠕蠕。蠕蠕以契為伊吾王。
  1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宋紀六》:李寶自伊吾帥眾二千入據敦煌,繕修城府,安集故民。
  13. ^ 《魏書·卷四下·世祖紀第四下》:夏四月,無諱走渡流沙,據鄯善。李皓孫寶據敦煌,遣使內附。
  14.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夏四月,酒泉王沮渠無諱走渡流沙,據鄯善。涼武昭王孫李寶據敦煌,遣使內附。
  15. ^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初,寶欲謀歸欵,民僚多有異議,承時年十三,勸寶速定大計,於是遂決。仍令承隨表入質。
  16. ^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初,寶欲歸款,僚庶多有異議。承時年十三,勸寶速定大計,於是遂決。寶仍令承隨表入賀。
  1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宋紀六》:李寶遣其弟懷達、子承奉表詣平城;魏人以寶為都督西垂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四品以下聽承制假授。
  18. ^ 《魏書·卷四下·世祖紀第四下》:丁酉,車駕還宮。李寶遣使朝貢,以寶為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封敦煌公。
  19.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丁酉,車駕還宮。李寶遣使朝貢,以寶為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
  20. ^ 《南史·卷二·本紀中第二》:是歲,蠕蠕、河南、扶南、婆皇國並遣使朝貢。西涼武昭王孫李寶始歸於魏。
  2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宋紀六》:是歲,沙州牧李寶入朝於魏,魏人留之,以為外都大官。
  22. ^ 《魏書·卷五·高宗紀第五》:九月戊辰,詔曰:「夫褒賞必於有功,刑罰審於有罪,此古今之所同,由來之例程。牧守蒞民,侵食百姓,以營家業,王賦不充,雖歲滿去職,應計前逋,正其刑罪。而主者失於督察,不加彈正,使有罪者優遊獲免,無罪者妄受其辜,是啟奸邪之路,長貪暴之心,豈所謂原情處罪,以正天下。自今諸遷代者,仰列在職殿最,案制治罪。克舉者加之爵寵,有愆者肆之刑戮,使能否殊貫,刑賞不差。主者明為條制,以為常楷。」儀同三司敦煌公李寶薨。
  23.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九月戊辰,儀同三司、敦煌公李寶薨。
  24. ^ 《北史·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二》:甚為敦煌公李寶所敬待。
  25. ^ 《魏書·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甚為敦煌公李寶所敬待,承根贈寶詩曰:「世道衰陵,淳風殆緬。衢交問鼎,路盈訪璽。徇競爭馳,天機莫踐。不有真宰,榛棘誰揃。其一 於皇我後,重明襲煥。文以息煩,武以靜亂。剖蚌求珍,搜岩采干。野無投綸,朝盈逸翰。其二 自昔涼季,林焚淵涸。矯矯公子,鱗羽靡托。靈慧雖奮,祅氛未廓。鳳戢昆丘,龍潛玄漠。其三 數不常擾,艱極則夷。奮翼幽裔,翰飛京師。珥蟬紫闥,杖節方畿。弼我王度,庶績緝熙。其四 自余幽淪,眷參舊契。庶庇餘光,優遊卒歲。忻路未淹,離轡已際。顧難分歧,載張載繼。其五 聞諸交舊,累聖疊曜。淳源雖漓,民懷余劭。思樂哲人,靜以鎮躁。藹彼繁音,和此清調。其六 詢下曰文,辨訐曰明。化由禮洽,政以寬成。勉崇仁教,播德簡刑。傾首景風,遲聞休聲。其七」
  26. ^ 《唐會要·卷八三·嫁娶》:四年十月十五日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選。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元孫。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為婚姻。
  27. ^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
  28. ^ 《資治通鑑·卷二百·唐紀十六》: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
  29.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八十四 貢舉七》: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陽盧,滎陽鄭,清河博陵二崔,趙郡隴西二李等七姓,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於是不敢復行婚禮,密裝飾其女以送夫家。
  30. ^ 《玉海·卷五十·唐姓氏錄》: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儀、盧潭、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姻。
  31. ^ 《小學紺珠·卷七·七姓》: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唐高宗詔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寶等為冠)。
  32. ^ 《全唐文·卷一三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溫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
  33. ^ 《實賓錄·卷三·七姓》: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
  34. ^ 《萬姓統譜——氏族博考·卷一一·族望》: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溫、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昏姻。
  35. ^ 《天中記·卷一七·宗族》:七姓十家。高宗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
  36. ^ 36.0 36.1 36.2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4: 58–60. ISBN 7-101-04320-8 (中文(中國大陸)). 
  37. ^ 《魏書·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又招喻李寶弟欽等五十餘人,送詣敦煌。
  3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五·宋紀七》:無諱卒,弟安周奪其子乾壽兵,伊洛遣人說乾壽,乾壽遂帥其民五百餘家奔魏;伊洛又說李寶弟欽等五十餘人下之,皆送於魏。
  39. ^ 《魏書·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沖兄弟六人,四母所出,頗相忿鬩。
  40.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齊紀七》:沖勤敏強力,久處要劇,文案盈積,終日視事,未嘗厭倦,職業修舉,才四十而發白。兄弟六人,凡四母,少時頗多忿競。
  41.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李簡子墓志銘」君諱蕤,字延賓,隴西郡狄道縣都鄉和風裏人也。弱冠侍御」中散符璽郎中,轉監御令,拜步兵校尉,出為東郡太守,遷大」司農少卿。春秋卌二,以正始二年太歲在乙酉十一月戊辰」朔九日丙子薨於洛陽之城東里。詔贈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諡曰簡。其年十二月廿四日庚申窆於覆舟之北原,」祔葬季父司空文穆公神塋之左。其辭曰:」胄延業祉,名族唯李,本系高陽,分命伊土。末葉彌昌,英賢代 」起,克誕若人,令問不己。齠年播淑,綺歲流風,清衿外朗,識韻」內融。爾既從政,聲實 兼隆,逸轡方騁,夷路兀窮。同位且來,日」月流遽,壟首煙凝,松關棲霧。幽埏一晦,泉庭 不曙,身滅黃廬,」芳題篆素。」亡祖寶,字懷素,儀同三司燉煌宣公。夫人金城楊氏。父禕,」前軍長史。亡父承,字伯業,雍州刺史沽臧穆侯。夫人太」原王氏。父慧龍,荊州刺史長社穆侯。君夫人太原王氏,諱」恩榮,封晉陽縣君。合葬君墓。父洛成,太宰中山宣王。」君八男,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