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頂
歷史
編輯台灣清治末期,溪頂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溪頂庄」,隸屬於海豐堡。該庄北北東與海口厝庄為鄰,東南東與坵厝庄為鄰,南南西邊及西北西邊隔舊虎尾溪與林厝藔庄為界。[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斗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崙仔頂區」,仍隸屬於斗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崙仔頂區改隸屬於嘉義廳。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溪頂」大字,隸屬於臺南州虎尾郡海口庄[3]。
戰後海口庄改制為海口鄉,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46年9月,海口鄉拆分為臺西、東勢兩鄉,本地區隸屬於臺西鄉。1950年9月,雲、嘉、南分治,臺西鄉改隸屬於雲林縣。
聚落
編輯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溪頂、蘇厝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
交通
編輯省道台78線即「東西向快速公路-台西古坑線」,是雲林縣境內的東西向快速公路,大致先以西南西—東北東走向轉西向東經過本地區西半葉的北部,再以西北微西—東南微東走向繞大彎轉西南西—東北東走向經過本地區東半葉的北部。境內未設交流道,西側最近的是位於西鄰東勢厝境內縣道153號交會處的東勢交流道;東側最近的是位於後湖境內省道台19線交會處的元長交流道。由此等向西可前往台西鄉並止於省道台61線(西部濱海快速公路)交會處的台西交流道;向東可前往元長鄉北部、土庫鎮、虎尾鎮南部、大埤鄉東北部、斗南鎮、斗六市南部、古坑鄉西北部、高厝林子頭的東側端點(古坑端)並止於國道3號古坑系統交流道;亦可於雲林系統交流道轉接國道1號前往台灣西部南北各地。[1][4]
縣道155號(民權路、中山路、民族路),是五條港至北港的道路,大致以北向南轉東向西再轉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再轉北向南經過本地區中部偏東地帶。由該道路向北可前往五條港並止於省道台17線與台61線共線路口,向南轉南南東可前往四湖、水林、北港並止於省道台19線路口。[1][4]
鄉道雲122-1線、鄉道雲126線、鄉道雲126-1線和鄉道雲127線,分別是海口橋至丘厝、臺西橋至溪頂、五榔至庫厝、以及萬厝至丘厝的道路。[1][2]
學校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