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洞是地理名詞。位於湖南省韶山沖西南約5公里,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幽深狹谷,它的南面是龍頭山,西為書堂山,北為虎歇坪,東面豁口建有韶山水庫。已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滴水洞大門。

地理特徵 編輯

 
滴水洞
 
滴水洞一號 會議室

龍頭山山腳有一股山泉流出,蜿蜒成溪。溪上曾建有小橋,橋頭邊有一石洞;洞深約2.8公里,有小溪,曲曲彎彎,幽壑口朝東北而開。洞內滴水,四時不竭,回聲悠揚,其韻如琴。「滴水洞」由此得名。1957年,韶山水庫修建後,此洞淹入水庫[1]

韶山沖上屋場毛澤東故居距此約4公里。毛澤東的曾祖父母、祖父等先人便安葬於此。滴水洞豁口以下,有毛澤東的祖居地東茅塘和家廟毛震公祠。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在回鄉的毛澤東暗示下,拍板在此建別墅。(但毛澤東僅是要求建一座「茅房」,方便以後養老。)代號「二〇三工程」。從1960年下半年啟動到1962年,建築面積共3638.62平方米的一、二、三號主體工程連同韶山沖至滴水洞公路,同時竣工,耗資時價200多萬。

參照中南海毛澤東住房式樣,吸取蘇式建築保暖防寒優點,設計出一、二、三號主體工程。一號樓供毛澤東使用,雙迴廊,內設主房(臥室)、副房(江青臥室)、辦公室、會議廳、餐廳、娛樂室等,樸素、大方而實用。二號樓是兩層樓客房,共24間,是陪同的中央負責同志休息處。一、二號樓有走廊相連。三號樓距一、二號樓有百米遠,是隨行警衛(8341部隊)和省委接待同志住宿地方。出於戰備考慮,1970年建了一間整體澆鑄的防震室和一條防空洞。洞體十分堅固,可以抵禦導彈襲擊。內部錯綜複雜,神秘。

從1960年起這裏進入封閉、保密狀態。房子建好後歸中共湖南省委直接掌握,外圍由部隊警戒,內務由省委接待處具體管理。

歷史事件 編輯

 
滴水洞

毛澤東總是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回韶山沖:一次是1959年廬山會議以前(留下《到韶山》一詩),一次是1966年文革前夜

1966年返鄉的毛澤東在暢遊長江(一次顯示體魄、精力的公開亮相)之前7月8日,致江青的那封著名通信中寫道:「自從6月15日離開武林以後,在西方的一個山洞裏住了十幾天,消息不大靈通。28日來到白雲黃鶴的地方,已有十天了。」此信從論20世紀中國的過去評述當時中國的「左派」(林彪等)、「右派」()和「中間派」,勾畫了文革前的中共高層的政治格局、文革的內在動機;又預言他死後的中國未來。被稱為具有「政治遺囑」的性質(曾有人質疑它的寫作時間)。其重要性不亞於《五七指示》、《五一六通知》。其中「西方的一個山洞」即指韶山滴水洞。離開那裏時毛對地方領導人說,以前我帶你們長征,現在我又要帶你們長征了[2]。寫於武漢的信,實形成於滴水洞10日隱居深思。1972年揭批林彪的中央文件公佈了這封信,「滴水洞」 從此以其神秘性而名滿天下。

滴水洞景區1986年對外開放。[3]滴水洞山谷是由典型的板頁岩發育而成的紅土壤,具有良好地形地貌,覆蓋着茂密原始次生林,形成獨特的冬暖夏涼小氣候。山間樹木蓊鬱,夏日清風習習,是避暑好去處。經過韶山管理局十多年保護性開發,已成為紅色旅遊長盛不衰寶地——韶山最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2003年中國郵政發行了「滴水洞」明信片。

參考資料 編輯

  • 胡長明《韶山幽深的滴水洞 毛澤東心中永遠的「聖地」》,載《黨史博覽》
  • 《江青傳·滴水洞裏的沉思》

標註 編輯

  1. ^ 韶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韶山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第315頁
  2. ^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志編委會編.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志.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10月: 55. ISBN 7-5438-2168-0. 
  3. ^ 韶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韶山志.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3年6月: 316. ISBN 7-5000-5241-3. 

外部連結 編輯

座標27°55′25″N 112°28′37″E / 27.923722°N 112.477067°E / 27.923722; 112.47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