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性戀免疫缺乏症

男同性戀免疫缺乏症(英語: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是1982年提出,在愛滋病擁有合理的作為綜合症的醫學解釋之前,用於描述「一系列的意料之外的病例」[1]也是用來代指愛滋病的早期用語。

這個術語源於當時公共健康方面的科學家注意到在南加州紐約卡波西氏肉瘤卡氏肺囊蟲肺炎同性戀者疾病群。這是當時對愛滋病的一種誤稱。在愛滋病史早期,當愛滋病還被考慮為一種男同性戀的疾病時,至少一位醫師建議同性戀者嚴肅考慮與陌生人進行性行為。[來源請求]

一個叫男同性戀健康危機的特設組織成立,來抗爭那些通過劈腿行為,靜脈注射毒品,芳香劑而患上的同性戀者才會獲得的疾病。不久,在進入美國海地[2]血友病人、無其他風險因素的受血者中,同樣的卡波西氏肉瘤和卡氏肺囊蟲肺炎疾病群被發現。

AIDS這個術語,在1982年末被提出以精確疾病名稱。[3]這個新名字被政治家等人群支持,因為他們意識到術語中所含的「同性戀者」不能很好的概括這個疾病。1984年4月23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在記者招待會中宣佈AIDS的可能誘因被發現:這種逆轉錄病毒隨後於1986年被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參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