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基博
中國古文學家、教育家
錢基博(1887年2月24日—1957年11月30日),原名基來,字子泉,一字啞泉、子潛,號老泉,別號潛廬,書齋名後東塾、精忠柏石室。江蘇無錫人,經學家、教育家。無錫巨賈錢基厚是其孿生弟弟。
錢基博 | |
---|---|
出生 | 1887年2月24日 大清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 |
逝世 | 1957年11月30日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 | (70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親屬 | 兄弟:錢基恆、錢基厚 長子: 錢鍾書 長兒媳: 楊絳 |
生平
編輯1887年2月24日,生於江蘇無錫。幼年患過天花。1891年,五歲時母親和長兄教其發蒙。
1909年,任職江西提法使署。1911年,南京光復後,任蘇浙聯軍援淮軍司令部,陸軍第十六師中校參謀。1913年,辭去軍職,任無錫縣立第一小學國文、史地教員。1918年,任無錫縣圖書館館長。1920年,後任吳江麗則女子中學國文教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國文與經學教員及教務長。1923年,後歷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國文教授、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務主任、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及文學院院長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藍田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系主任、南嶽抗日幹部訓練班教員。1946年抗戰勝利後,任武漢華中大學教授。
1957年11月30日去世。[1]
理論
編輯他推崇傳統文化,1926年在其著作《國學文選》中說「國學」即「國性之自覺」,要對中國文化有自信,也要看到其缺點。這一觀點貫穿他的整個學術生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