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ahn巴士線(簡稱O-Bahn音譯奧巴恩)是位於南澳州阿德萊德導向巴士行車線。該行車線作為當地巴士快速交通系統的一部分,用於服務阿德萊德東北郊區的乘客。O-Bahn系統的想法最初由丹拿設想提出,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德國埃森的巴士能夠與有軌電車的隧道共用,以便在運行時避開其他交通的擁堵。

O-Bahn巴士線
(阿德萊德O-Bahn)
巴士正在該巴士線上
正在O-Bahn上行駛的平治O305巴士
概覽
服務類型導向巴士
目前狀況營運中
起點站克尼道
技術數據
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50哩每小時)100公里/時
車站數目3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86年3月9日 (1986-03-09)(第一階段)- 1989年8月20日 (1989-08-20)(第二階段)
日乘客量31,000人次/工作日[1]
營運者阿德萊德巴士英語Adelaide Metro - Light-City巴士英語Light-City Buses

阿德萊德O-Bahn在1986年正式通車,用於應對東北郊區英語City of Tea Tree Gully的迅速發展,並以此取代了早期的電車延長線英語Glenelg Tram計劃。O-Bahn巴士線使用集合了巴士與鐵路系統元素的特製的軌道,連接錦林息公共運輸交匯處北樂提公共運輸交匯處和位於摩保利英語Modbury, South Australia茶樹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全長12公里,用時15分鐘。巴士也可以在各公共運輸交匯處離開O-Bahn,進入普通道路繼續行駛,避免了乘客轉車的困擾。軌道上的巴士可以以最高100公里/時的速度行駛,一小時內從阿德萊德市中心到茶樹廣場的最大載客量可達18,000人次。截至2015年 (201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O-Bahn工作日每日客流量達31,000人次。[1]

目前,O-Bahn延長工程已被批准建設,2017年中旬建成後,經過的巴士可以進一步減少進入市區所需經過的一些擁堵的十字路口。O-Bahn的建設還使得原有破舊的郊區排水渠變成了目前的多倫士帶狀公園英語Torrens Linear Park,成為了能夠吸引周邊居民的公共開放空間;它同時也激發了終點站所在地摩保利的開發和建設。

軌道

編輯
 
一段測試用的O-Bahn軌道

O-Bahn軌道由混凝土製成,兩條軌道的總寬度為6.2米,沿着多倫士河英語River Torrens沖積土上方鋪設而成。因沖積土的可塑性較高,鋪設時施工團隊不僅將軌道懸浮,還每隔12米在地面打入混凝土立柱以支撐軌道的重量、確保穩定性,最深的立柱深達4米。這5,600根立柱頂端支撐着5,600根混凝土枕木和4,200條預先建造好的L形軌道。[2][3]正式施工時使用的O-Bahn軌道比最初設計階段使用的更窄且更輕,減輕了對土地的壓力,而且所有的混凝土部分均是先燒制後鋪設的。[4]

O-Bahn軌道在阿德萊德市區邊緣,克尼道,東環城公園英語Adelaide Park Lands的對面開始,進入一個長達60米的隧道,因此處轉向角度較大,為確保前輪(特別是掛接巴士的後車的前輪)不會刮到軌道邊緣,巴士被限速40公里/時行駛。通過隧道後,限速提高到80公里/時,並在到達錦林息之前的大多路段保持此速度。之後的速度限制則放開到100公里/時,但因老化及安全考慮,2012年末開始速度降至85公里/時。[5]而在測試階段,部分軌道路段的最高行駛速度曾達到115公里/時。目前O-Bahn軌道全程的平均速度約為60公里/時,主要因為在進入各公共運輸交匯處前需減速到40公里/時,公共運輸交匯處內的限速為20公里/時。[6][7]根據早期法庭對O-Bahn系統營運的裁決,O-Bahn被官方承認為「公路」的一部分,因此南澳警察局英語South Australia Police可以在該路段安裝偵速攝影機並對超速的司機罰款。[6]

在O-Bahn入口處有大量的標示及警示以避免其他車輛不慎闖入軌道,同時入口處還裝有針對低底盤車設計的路障英語Sump buster,當車輛闖入軌道時,該路障能夠扯下汽車的引擎油盤英語Sump以阻止汽車繼續行駛。每年平均有4輛非O-Bahn巴士的汽車闖入O-Bahn軌道,而這些車輛最後都需要通過起重機釣走。[6]

180°全景展示O-Bahn軌道上運行的巴士在聖彼得英語St Peters, South Australia的鄧斯坦兒童遊樂園附近越過多倫士河英語River Torrens的場景。

巴士

編輯
 
柯里街英語Currie Street上的斯堪尼亞K320UA英語Scania K UA巴士(攝於2014年6月

軌道建成後,最初有41輛單節和51輛鉸接平治O305巴士投入O-Bahn服務,該投放成本包括在9千8百萬的O-Bahn建設成本內。[8]這些巴士起初由三菱汽車嘉富麗公園英語Clovelly Park工廠改裝,並最終在南澳金屬壓制公司英語Pressed Metal Corporation South Australia完成了對車身的製造及組裝。後期又有改裝版的猛獅 SG280和SL202英語MAN SL202巴士投入使用。

 
導向輪

隨着最初投入使用的平治O305即將到達25年的法律要求巴士最高年限,2007年政府開始招標新的巴士。[9]新招標到的斯堪尼亞K230UB/K280UB英語Scania K UB系單節巴士和斯堪尼亞K320UA英語Scania K UB掛接巴士由卡斯特姆·科切斯英語Custom Coaches(現稱卡斯特姆巴士)完成對車身的製造及組裝。[10]截至2015年 (201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4月,除這些新車外,O-Bahn車隊中仍有一猛獅 SL202英語MAN SL202和一平治O405在軌繼續營運。[11]

巴士發生故障時,一種名為「達姆博(Dumbo)」的特殊車輛可以將故障的巴士脫離O-Bahn軌道。然而,在早期階段,設計者希望所有巴士都有拖走其他車輛的能力,可這卻遭到了司機工會的強烈反對,因此才不得已引入「達姆博」車。若巴士發生爆胎,導向輪可以繼續保持巴士的穩定,而鋁製輪轂仍可以確保巴士以40公里/時的速度繼續行駛到下一站。[6][12]

作為巴士能夠在O-Bahn軌道上平穩運行的最重要工具——導向輪,安裝在前輪的外前側,直接接觸軌道兩側的突起邊緣,並連接汽車的轉向結構用以自動控制方向盤轉向。因此,對司機在O-Bahn上行駛是否需要握住方向盤一事,官方並沒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但安全規程仍要求司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到警覺。在進入公共運輸交匯處前軌道上都會設有停車振動帶英語Rumble strip提醒司機接手對車輛的操控。導向輪是O-Bahn系統最為精密的組件,可以在遇到劇烈衝擊時脫落,因此在O-Bahn建成之前,一些巴士提前安裝導向輪並在原路線繼續營運以便測試其耐久性。在多次導向輪碰撞路邊鑲邊石的事件發生後,司機被要求在駕駛時應更加小心。[6][12]

O-Bahn服務目前由與阿德萊德巴士英語Adelaide Metro簽署協議的Light-City巴士英語Light-City Buses營運。截至2015年 (201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該巴士線工作日日接送量可達31,000人次。[1]

公共運輸交匯處

編輯
 
茶樹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英語Tea Tree Plaza Interchange

O-Bahn軌道的第一站是錦林息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距離市區中心3公里遠的錦林息英語Klemzig, South Australia。此站興建目的是,與外環線巴士路線交匯。但由於此站巴士停靠位置比其餘交匯處短,不少O-Bahn路線在繁忙時間以特快(Express)名義「飛站」。本站共有29條O-Bahn路線停靠,包括前往屋登英語Oakden, South Australia的路線。[13][14][15]此站是唯一一個O-Bahn交匯處不設巴士專道離開本站。此站亦設停車場,供應共450個車位。[6][16]

北樂提公共運輸交匯處作為O-Bahn軌道第二站,位於北樂提的西北角,距離市區中心6公里遠。目前該站處於O-Bahn的中間位置,而在O-Bahn第二建設階段竣工前,該站則是O-Bahn的終點站。北樂提也有其他來自周邊郊區的巴士經停。該站共有875個停車位,分佈在兩個區域。[16]

茶樹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是O-Bahn的終點站,同時也是東北郊區的公共交通中心,坐落於摩保利,距離市區中心12公里。得益於其緊鄰的西田茶樹廣場英語Westfield Tea Tree Plaza,該站是O-Bahn上最大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從此站駛出的巴士最遠連接至伊利沙伯,並覆蓋高登歌富英語Golden Grove, South Australia地區。2013年原停車場改造重建,新建的多層停車場可容納700輛汽車,較改造前增加了300個停車位。[17][1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60 million O-Bahn project. Australasian Bus and Coach. Bauer Trader Media. 26 February 2015 [2015年4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8日). 
  2. ^ Northeast Busway Project (Brochure). South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1983).
  3. ^ Busway Information, Paper Two: O-Bahn Guided Bus Concept. South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1983).
  4. ^ Cervero 1998,第369頁
  5. ^ Mannix, Liam. Is the O-Bahn track nearing end of life?. INDaily (Solstice Media). 2013年10月28日 [2015年4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21日). 
  6. ^ 6.0 6.1 6.2 6.3 6.4 6.5 Wilson, Tom. Items of Interest for Planning of Luton Dunstable Translink, Appendix A: Report on Adelaide O-Bahn. (Tom Wilson was the Principal Consultant Service Development & Busway Operations Manager 1981–1989.)
  7. ^ Busway Information, Paper Three: Operational Strategy. South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1983).
  8. ^ Wilson, Tom. Report on Adelaide O-Bahn: Items of Interest for Planning of Cambridgeshire's Guided Busway (PDF): 6. 2004年8月 [2015年8月13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9. ^ Hunt for O-Bahn fleet. Sunday Mail (Adelaide). 2007年9月29日. 
  10. ^ Adelaide to buy 160 buses. Australasian Bus & Coach. [2015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2月10日). 
  11. ^ Light-City Buses. Australian Bus Fleet Lists. [2015年4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3月22日). 
  12. ^ 12.0 12.1 Northeast Busway (Brochure). State (South Australia) Transport Authority (1990).
  13. ^ Klemzig Interchange[失效連結] Adelaide Metro
  14. ^ Zone A Klemzig Interchange - East sid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delaide Metro
  15. ^ Zone B Klemzig Interchange - West sid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delaide Metro
  16. ^ 16.0 16.1 Your Park 'n' Ride Guide (PDF). 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Adelaide Metro. 2014年5月 [2015年3月10日]. FIS2414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年3月17日). 
  17. ^ Safe and Secure Parking for O-bahn commuters at Tea Tree Plaza (PDF). Department of the Premier and Cabinet. [2014年1月12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4月24日). 
  18. ^ Abbracciavento, Daniela. End of Modbury Interchange parking pain with the opening of a multi-storey carpark off Smart Road. Adelaide Now. [2017-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