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A-giâu!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00:06 2004年10月29日 (UTC)

歡迎

編輯

Hello, 看起來你已經在Wiki很久了的樣子, 怎麼會現在才在這裏註冊呢(笑). Anyway, 上次你在Wiki鶴佬版歡迎我, 這次我在Wiki中文版歡迎你. 作陣打拼!!!--wdshu|阿呆 00:24 2004年10月29日 (UTC)

謝謝虎兒, 阿呆你們歡迎我. 以維基成長的速度為標準來講,幾個月的時間或許可以說是很久. 註冊是隨便的啦, 畢竟wiki 精神並不免強任何人註冊. mmm...改良漢字有意思. A-giâu 18:47 2004年10月30日 (UTC)

這張照片看起來很棒喔. Good job!!!--wdshu|阿呆 04:08 2004年11月11日 (UTC)

哈哈, 再來就應該寫些日本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的簡介啦. 除了鳥居龍藏以外, 伊能嘉矩, 森丑之助, 移川子之藏, 馬淵東一, 中村孝治等, 這些大概都是整理"台灣研究"大師時不可缺少的名字. 可惜, 我完全沒有讀日文的能力. 如果沒有中譯版或英譯版的話, 我就"no su"啦. 等你一起來整理吧. 我會先寫伊能嘉矩. 鳥居龍藏給你寫. 這兩個是目前資料最多, 最好整理的(笑). --wdshu|阿呆 05:25 2004年11月12日 (UTC)

新港文書和帝雉

編輯

你放在新港文書裏阿娟(Ann Heylen)的那篇文章我讀了, 很有意思. 我在蠻久以前曾經在"北美洲台灣研究學會"的會議碰過她, 她的鶴佬語講得不錯, 對台文運動十分熱心. 還有, 謝謝你對帝雉裏面那個英國採集家之名字的更正, 你連這個資訊都找得到, 真是佩服. P.S. 你的major到底是什麼呢? (笑) --wdshu|阿呆 20:30 2004年11月12日 (UTC)

批雲豹皮的原住民青年

編輯

這張照片找得好喔. 根據我online上看到的資料, 好像連有台灣雲豹皮的照片都幾乎不可得了. --wdshu|阿呆 00:04 2004年11月14日 (UTC)

卑南石柱那張照片也找得很棒, 比原來的版本效果好多啦. --wdshu|阿呆 02:05 2004年11月16日 (UTC)

Re: Perry Anderson

編輯

多謝你的message. 我之前沒讀過這篇文章, 剛剛已經把它讀完了. P. Anderson在學術上(尤其是政治社會學和歷史社會學)的位置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 他在亞洲政治上的觀察, 大概只能看做是一種普通"政治評論家"的發言吧(他是在中國出生的愛爾蘭人, 不過, 我不認為他有讀中文的能力). 即使是這樣, 把這篇短文當作是一篇普通的政治評論(我不知道他的Marxism在這篇文章中扮演了多少角色), 其實也還算是蠻有趣的. 我想, 基本上我會把這篇文章當作是一個"普通外國學者"對於台灣政治的觀察.

其實, 在某種程度上, 這篇文章可能是反映了多數西方學者心目中"想像"的台灣問題. 一個我一直在反省的問題, 為什麼在"台灣問題"上面, 西方學者中比較同情台灣的朋友, 似乎都是比較屬於右派陣營的, 過去和國民黨站在同一陣線上的那些人. 反而, 屬於自由派, 左派這邊的人, 在解讀這個問題的時候, 通常都不帶有太高的同情心. 就先這樣胡言亂語兩句吧, 比較detailed的分析, 有時間再和你分享囉. --wdshu|阿呆 18:02 2004年11月23日 (UTC)

有趣的是,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Perry是Benedict Anderson的哥哥. 我忘了是在哪裏讀到的, 好像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兄弟, 在學術上的成就也堪稱是大師級的人物. P.S.Perry在學界上的名聲, 搞不好比Benedict還要響亮. 他長期以來一直都擔任New Left Review的總編輯, 是西方學界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 --wdshu|阿呆 23:05 2004年11月23日 (UTC)

久仰久仰

編輯

本來以為您是很遠的傳說中的人物喔,呵呵。恩,我來自大陸,但是如果可以的話,以後也希望有機會和您有所交流,還望您不吝賜教啊。

恩,看到了您在虎兒先生那兒留言,感覺可能您有些誤解的,那個關於閩南話的討論我沒有參加,但是自始至終都很關注,主要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當然我認為toytoy先生的觀點不具代表性,而且似乎有些偏激,但是我不認為這裏有政治的或者意識形態的鬥爭,起碼參與討論的大部分人應該沒有,toytoy本人應該也沒有(在下的看法啦)。恩,還請問您一個問題,不懂POJ的閩南母語使用者,是否可以在閩南語版用漢字的方式編輯呢,畢竟要「無立場性」 的,如果說因為轉換問題還沒有解決的話,那就是說可以用漢字編輯了。謝謝--Super1o^-^o留言 14:41 2005年7月29日 (UTC)

聚會

編輯

九月的台灣維基人聚會將在新竹舉行,歡迎參與討論。--KJ (talk) 09:43 2005年8月19日 (UTC)

你好,白話字的介紹都是以台灣的發展為主,參考中國大百科[1],教會羅馬字過去曾在中國多處都有發展,能幫忙把相關的介紹添加到維基百科嗎?--Jasonzhuocn...._Talk 04:02 2005年9月11日 (UTC)

中文維基年會地點選擇通知

編輯

您好,中文維基正在籌辦首屆年會,誠摯地邀請您一同參與年會的籌備工作。

目前已投票決定年會日期為2006年8月26日-8月27日舉行( http://0rz.net/1110P ),2月19日起開始進行年會地點的選擇投票( http://0rz.net/4114e )。

地點的選擇規則(採用vipuser案):

  1. 先進行為期2星期的第一輪投票,所有在投票前註冊的維基人都可以參與投票(每人投任意票)和討論,選出支持率最高的前3名的城市。
  2. 一星期討論並確定各個城市的舉辦條件,並進行SWOT分析(優點、弱點、機會、威脅),討論並進行審核確定符合條件的城市。
  3. 如果有2個以上城市符合基本條件,進行為期一星期的維基見習編輯參與的第二輪投票(建議結合,個人可能出席的城市)。

--愛索 11:53 2006年2月24日 (UTC)

吉米與台灣維基人見面會

編輯

A-giâu 您好:
感謝您決定參加台灣維基人於4月9日舉辦與吉米·威爾士的見面會,以下有幾項注意事項希望您可以先了解。

  1. 因為希望讓吉米可以和我們之間有順暢的溝通,所以我們決定見面會進行時將以英文為主要語言。但若是您的英文能力不好亦請不用擔心,我們會有人即席幫您翻譯。
  2. 此次見面會我們將提供預先訂購的飲料並且不希望開放訂餐,希望您在前往參加見面會時可以先行用餐
  3. 若您是大學以下學生(含大學生),請記得攜帶學生證以便在入場的時候讓我們確認您的入場費可以適用於學生價。
  4. 見面會時間已經改為12:30到16:30,希望您可以儘量準時到達會場。
  5. 我們將在見面會報到時發給您一份空白問題卡以讓您填寫您想問吉米的問題。請您可以先想想看您的問題並在見面會中途休息時間將問題卡交給主持人,我們將會在見面會後段由主持人抽出問題卡讓吉米與大家討論。
  6. 紫藤廬為古蹟,全館室內禁帶外食並禁止吸煙,以維持館內清潔。另會議場地進入需脫鞋,入口處放置室內托鞋,供來賓上洗手間、館內行動之用,不可穿出室外,還請您多加注意。

再次感謝您的參加,並希望您在見面會中的參與可以盡興而歸。

通知您的維基人是:眼鏡虎 (討論|貢獻) 20:03 2006年4月8日 (UTC)

回應:聚會心得

編輯

沒錯沒錯!我寫那本書最大的目的是要給一些off-line的朋友參考的!大部分「網外」人士的知識水準遠遠超過現在維基人的程度,很希望可以吸引他們加入。--KJ(悄悄話) 02:15 2006年4月12日 (UTC)

你好~!

編輯

關於問卷中所指的是以「中文維基百科」為主 其中如有你不清楚之處 會再做修正的~!


謝謝你的告知囉! :) http://www.my3q.com/home2/83/m007/960803_5.phtml halafish! 08:56 2006年12月23日 (UTC)

From wdshu

編輯

Henry,

這是wdshu. 好久不見, 剛剛在維基查一項資料, 突然想到你. 你現在人在哪裏呢? 寫個email給我吧. weidershu@gmail.com. --wdshu|阿呆 (留言) 2009年2月19日 (四) 18:1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