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重定向/刪除的原因/譯稿20190803

何時應當刪除重定向? 編輯

刪除重定向前,編者應當根據刪除方針,考慮所有有關情況。刪除重定向有害的主要理由是:

  • 一個重定向頁面可能包含非平凡的編輯歷史;
  • 如果一個重定向頁頗為古舊(抑或該重定向系因移動一個已經有相當長歷史的頁面而產生),那麼刪除它就很可能損壞存在於某些其它條目的久遠的歷史版本中的連結,並且,這樣的損壞是非常難於預見乃至非常難於檢測到的。

此外,(舉例來說)互聯網上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指向地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拱心石州 」的連結。若是則那些連結便可能在檢查(點擊)「哪些頁面連結至『拱心石州』」時顯示不出來——因為它們可以來自維基百科之外。

因此,僅當重定向頁面確實有害,或是最近才創建,才可考慮刪除之。

理應刪除的理由 編輯

如果一個重定向頁符合下列條件中的一條或數條,那麼你也許想要刪除它(但亦要注意羅列於此表之後的那些例外):

  1. 該重定向致使用戶通過搜尋引擎查找相似標題的條目變得不合情理的困難。例如,若用戶在查找「新條目」的時候被重定向到一個關於「條目」的消歧義頁,那麼想查閱維基百科新近添加的條目就要化長得多的時間。
  2. 該重定向有可能導致混淆。例如,若因安德魯在某個來源中碰巧被稱為亞當,而將「亞當·B·史密斯」重定向至「安德魯·B·史密斯」,便可能與亞當·斯密條目混淆,所以這個重定向頁應刪除。
  3. 該重定向具有冒犯性或侮辱性,如將「喬·布羅格斯是個失敗者」重定向至「喬·布羅格斯」(除非「喬·布羅格斯是個失敗者」在該條目中被合法的討論過),或是將「喬·布羅格斯」重定向至「失敗者」。可適用快速刪除標準中的G3。參見§ 重定向頁的中立性
  4. 該重定向純屬自我吹捧或垃圾廣告。(可適用快速刪除方針G11款。)
  5. 該重定向無意義,如將蘋果重定向到橘子。(可適用快速刪除方針G1G3R7。)
  6. 條目命名空間及草稿命名空間指該命名空間以外的跨名字空間重定向英語Wikipedia:Cross-namespace redirects,比如指向「User」或「Wikipedia」名字空間。亦可適用快速刪除標準R2。其餘命名空間中的互相重定向不在此條的規範。(注意「WP:」類重定向頁位於「維基百科」名字空間,因為 WP:Wikipedia:別名。)
  7. 該重定向是損壞的,就是說它指向自身,或者指向一個不存在的條目,可用快速刪除方針中的R5G15刪除;不過在這麼做之前,你應當先核實並無其它可供它恰當指向的頁面。
  8. 如果該重定向是某條目名稱之新造的或非常晦澀的同義詞,那麼它就不太可能有用。特別來說,某種外語的重定向頁面英語Wikipedia:Redirects from foreign languages,如果其指向的頁面題目與該種語言(或操那種語言的文化)無關,那麼一般來說不應建立之。於近期創建的毫無來由的錯誤拼寫或錯誤命名可作為《快速刪除方針#重定向頁》第3條的候選對象。本條規則的更多補充規定見§ 非中文重定向問題
  9. 如果目標條目需要移動至該重定向標題,而該重定向頁面之前已經編輯過,擁有自身的編輯史,那麼就需要刪掉它才能移動標題。如果該移動是無爭議的,就將該重定向按快速刪除方針G8款來標記;若存在爭議,則將該條目提交移動請求頁面存廢討論
  10. 該重定向頁看上去有可能擴充為一篇條目,而其所指向的條目卻不包含該題目的任何實質信息,可適用快速刪除方針R7款
  11. 明顯與導向目標所涵蓋的主題無關或比導向目標所涵蓋的主題更廣泛的重定向(CSD R7),如將「綠地」重定向至「公園」,或是將「喬·布羅格斯」重定向至「失敗者」。可適用快速刪除方針R7款

不應刪除的理由 編輯

不過,如下的重定向頁則須避免刪除

  1. 它們的頁面歷史有潛在的用處,抑或是其頁面歷史應當保留以符合頁面合併時的授權要求(見維基百科:合併與刪除英語Wikipedia:Merge and delete)。另一方面,如果某重定向頁是因先前用該標題的頁面改名而產生,且頁面歷史提到了該次改名,而你基於上面所列舉的某條理由想要刪除該重定向頁,那就將該頁的歷史複製到其所指向的條目的討論頁。改名操作是有用的頁面史,尤其是如果曾有過關於頁面標題的討論,便更加有用。
  2. 它們或有助於偶然連結AccidentalLinking,從而減少創建重複條目。比如,將複數重定向至單數,將常見錯誤拼寫重定向至正確拼寫,將誤稱指向正確名稱,以及指向同義詞,等等。換言之,重定向頁不應當僅僅因為沒有鏈入頁面就被提刪,因為它們對於百科的瀏覽者有助益。不過如此一來就需要編輯者自己更多加注意在條目代碼中避免常見的筆誤,因為它們有可能被做成重定向而不顯示為紅鏈。
  3. 它們有助於以某些特定的用語來搜索。例如,若某人在某處見到「拱心石州」(Keystone State)這個詞,卻不知指的是什麼,那麼他/她便可在賓夕法尼亞州(重定向目標)條目找到答案。
  4. 刪去該重定向會有損壞鏈入的連結或內部連結的風險。例如,若無好的理由,移動頁面所產生的重定向一般不應刪除。歷史久遠的連結,包括駝峰式大小寫英語Wikipedia:CamelCase and Wikipedia連結及老舊的子頁面連結,應當放着不動,因為可能會存在外界頁面中的連結指向它們。參見《維基百科:失效連結 § 非維基媒體站點上的失效連結》。
  5. 某人發現它們有用。提示:如果有人說他們發現一個重定向頁有用,他們講的很可能是實情。你可能不覺得該重定向有用——這並非因為另外的那個人不誠實,而是因為你們瀏覽維基百科的方式不同。頁面瀏覽分析工具亦可提供外界使用的證據。
  6. 該重定向指向的是密切相關的詞彙形式,如將一個詞的複數形式英語Wikipedia:Naming conventions (plurals)#Redirect指向其單數形式
  7. 該重定向頁看上去有可能擴充為一篇條目,而刪除之則會使非註冊用戶及非確認用戶不能擴充該重定向頁,遂令本百科更難以編輯,以及削減了能出力的編輯者群體。(非註冊用戶及非確認用戶無法在主空間創建新頁面;他們只可編輯現存的頁面,這其中就包括重定向頁,而他們可以擴充之。)此標準對於受到無限期半保護或更高等級保護的重定向頁不適用。

重定向頁的中立性 編輯

正如條目標題在某些情形下允許英語Wikipedia:Article_titles#Non-neutral_but_common_names使用非中立用語,重定向頁亦然。並且,因為重定向頁對讀者來說比較不顯眼,其命名的限制可以放得更寬。是故重定向頁的名稱令人覺得不中立並不足以構成刪除它們的理由。在多數情形下,非中立但可查證的重定向頁應當指向同一主題但使用中立標題的條目。

創建非中立重定向的原因通常為以下三條之一:

  1. 條目創建時用了非中立的標題,之後遵照方針被移動至中立的新標題,這樣原來的非中立標題就成為一個生效的重定向頁。
  2. 觀點分歧而創建的條目有可能被刪除,而代之以一個指向產生該分歧的條目的重定向頁。
  3. 條目所介紹的主題事物可能會被維基百科之外的某些來源以非中立的用語表述。依照《避免使用的字詞》指引[註 1]及更一般的中立觀點方針,這類用語通常不在維基百科條目標題中使用。舉例來說,非中立的名稱「思歪」(梁振英的名字的英文拼寫的縮略寫法「CY」的粵語同音字)會重定向到中立的名稱「梁振英」的條目。該條目從未用過該重定向標題,但這個重定向還是被創建,以提供轉至該主題的另一條途徑,因為有頗多的媒體報導使用這個非中立表述。

這條規則的例外情況,有可能包括以並非常用的用語作標題的重定向頁,因為這樣的重定向不太可能有用,故而或可以前述刪除理由3來提交刪除。不過,若一個重定向頁表述的是多種主流可靠來源中常用的語彙,那麼即便是非中立的也應保留,因為這有助於以該語彙來檢索。請牢記 頁面存廢討論並非解決大部分編輯爭議的場合。


註釋 編輯

  1. ^ 該頁在英語維基百科的對應頁是格式手冊的一部分,但中文維基百科尚未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