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异齿鳚(学名:Ecsenius bicolor),又称双色鳚,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鳚科的其中一,俗名二色无须鳚、双色花跳。种名 bicolor 意为“二色的”。

双色异齿鳚
NE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鳚形目 Blenniiformes
科: 鳚科 Blenniidae
属: 异齿鳚属 Ecsenius
种:
双色异齿鳚 E. bicolor
二名法
Ecsenius bicolor
Day, 1888[1]
异名
  • Ecsenius hawaiiensis
    Chapman & Schultz, 1952
  • Salarias bicolor
    Day, 1888
  • Salarias burmanicus
    Hora & Mukerji, 1936
  • Salarias furcatus
    Johnstone, 1904
  • Salarias melanosoma
    Regan, 1909

分布

编辑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缅甸日本台湾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澳洲圣诞岛可可群岛斐济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斯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罗尼西亚东加瓦努阿图帕劳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的Saddle群岛。[1]

深度

编辑

水深1至25米。

特征

编辑

本鱼通常只能看见前半身,因为金黄色的后半身常藏于岩石或底沙中。额部有须状触须,独特的背鳍和鱼体一样长,产卵期时雄鱼体色变成红色,有白色斑纹,产卵后又变成深蓝色,有浅色斑块。背鳍硬棘11至12枚;背鳍软条15至18枚;臀鳍硬棘2枚;臀鳍软条17至21枚,体长可达11公分。

生态

编辑

本鱼栖息在临海的珊瑚礁潟湖中,通常躲藏于岩石或底沙,只露出上半身,属杂食性。

经济利用

编辑

本鱼为观赏鱼,适合单养。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双色异齿鳚.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