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五间寮
外五间寮,原写为外五间藔,是台湾彰化县大城乡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乡北部偏西。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与丰美村相近。[1][2]
历史
编辑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外五间寮地区为一街庄,称为“外五间藔庄”,隶属于深耕堡。该庄西边及北边西侧与三块厝庄为邻,北边东侧与新街庄为邻,东边为路上厝庄,东南边一小段与鱼藔庄为界,南边为山藔庄、西港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彰化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大城厝区”,隶属于彰化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大城厝区改隶属于台中厅。1920年(大正九年),废厅、支厅、区、街庄(旧制)改设州、郡、街庄(新制)、大字,该庄改制并雅化为“外五间寮”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北斗郡大城庄[3]。
聚落
编辑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外五间藔(丰美),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
编辑省道台17线(顺元路)又称“西部滨海公路”,是清水甲南至枋寮水底寮的干道,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外五间寮地区西南部凸出部分的西侧边界,并于出境处转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由该道路向北北东可前往芳苑、福兴、鹿港、线西等地,向南南东成为省道台61线(高架道路)两侧平面道路后转南南西过浊水溪西滨大桥再转西南分岔独行再转南南西可前往麦寮、台西、四湖、口湖等地。[1][4][5]
乡道彰155线是三块厝至姑寮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南端的省道台17线路口。由此向西北出境后绕大弯转北北东直行后再转东南东,可前往三块厝地区东北侧边界地带并止于省道台17线另一路口。[1][2][6]
乡道彰158线(平和路、菇寮路)是姑寮至二林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位于本地区西南部凸出部分西侧边界中央的省道台17线路口,大约是姑寮聚落西南方800米处。由此向东北东至外五间寮聚落,经乡道彰159线路口后转东北,经乡道彰158-1线终点路口后出境,可前往路上厝、中西北部的旧社聚落、二林市区并止于县道143号路口。[1][2][6][7]
乡道彰158-1线(东盛路)是下寮至丰美的道路,其东侧端点位于外五间寮聚落东北郊的乡道彰158线路口。由此向西北西直行,于西部边界经乡道彰159线起点路口出境,可前往三块厝地区的下寮聚落西北郊并止于省道台17线路口。[1][2]
乡道彰159线(中正路、大成路)是外五间厝至下牛稠的道路,其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北部凸出部分的西侧边界中央偏南处乡道彰158-1线路口。由此向南南西沿边界蜿蜒而行,至外五间寮聚落西侧转东南东进入聚落,至路底转南南西再绕大弯转东南,经乡道彰158线路口后出聚落,其后转南南东经鱼寮溪丰美桥后出境,可前往山寮地区的菜寮、山寮与大城交界地带、大城与公馆交界地带、公馆与下山脚交界地带、公馆与下牛稠交界地带、下牛稠并止于海墘堤防道路路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