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耶觉苏瓦缅甸语မင်းရဲကျော်စွာ发音:[mɪ́ɴjɛ́ tɕɔ̀zwà];1391年—1415年),旧译弥利㤭苴,是缅甸阿瓦王朝的王子,1406年至1415年间为阿瓦王储,1410年至1415年间为阿瓦军队的最高统帅。明耶觉苏瓦以其在四十年战争中出色的表现而闻名。[1][2]

明耶觉苏瓦
မင်းရဲကျော်စွာ
阿瓦王储
统治1406年–1415年
出生1391年
宾齐英语Pyinzi
逝世1415年
端迪德拉英语Twante Township
配偶绍敏拉英语Saw Min Hla
子嗣敏耶觉廷
敏拉图英语Min Hla Htut of Pyakaung
敏耶昂南
绍敏漂英语Saw Min Phyu
父亲明康
母亲信弥奴
宗教信仰上座部佛教

生平 编辑

出身 编辑

明耶觉苏瓦本名敏彪(မင်းဖြူ发音:[mɪ́ɴ bjù]),是阿瓦国王明康信弥奴的长子。[3][4]缅甸史书记载,敏彪在出生时就已非常有名,当时的阿瓦勃固宫廷皆认为敏彪是罗娑陀利之子婆罗建多英语Bawlawkyantaw的转世。婆罗建多被父王罗娑陀利怀疑谋反,于1390年4月左右被其处死。据说婆罗建多死前曾发誓,如他曾有背叛父王的念头,愿永入地狱、不再轮回,但如他清白无辜,愿投生北方阿瓦王室,以报复勃固王国。[5]三、四个月后,明康的妃子信弥奴怀孕,她渴求南方的美食(德拉的芒果等物)。虽然阿瓦与勃固仍在交战,明康还是向罗娑陀利求得了这些食物,罗娑陀利与勃固廷臣皆深信此子必定是婆罗建多的转世。[3][6][7]

征战 编辑

阿腊干 编辑

缅史记载敏彪十二岁(虚岁十三岁)即驰骋沙场,以明耶觉苏瓦为称号,于1403年率阿瓦军出征阿腊干英语Arakan[3][8][9]然而,阿腊干史书记载此战事发生于1406年。[10]1406年,十五岁的明耶觉苏瓦率军(一万兵、500骑兵、40战象)进攻阿腊干首都隆邑英语Launggyet,阿瓦军虽远少于阿腊干军,但明耶觉苏瓦乘其战象耶妙苏瓦(Ye Myat Swa)亲自率军冲锋、斩杀敌将,击溃阿腊干军。1406年11月,明耶觉苏瓦攻破隆邑城,阿腊干王弥修牟英语Min Saw Mon逃至孟加拉[10]此战过后,明耶觉苏瓦被明康立为王储,娶表亲绍敏拉英语Saw Min Hla为妃。[11]

勃固 编辑

1408年,勃固国王罗娑陀利派军进攻阿腊干,于1408年3月攻破隆邑城,处死阿瓦指派的阿腊干王阿奴律陀,将明康的女儿修毕占他英语Saw Pyei Chantha纳为己妃。明康与明耶觉苏瓦都非常愤怒,明康不顾雨季将临与廷臣的反对,亲自率军南征。[12][13]然而,1408年至1410年的两次战事均以阿瓦军的惨败告终,明康的宠妃、明耶觉苏瓦的母妃信弥奴也被勃固军擒获,被罗娑陀利收入后宫。[14][15]在两次战事的惨败后,明康沮丧不已,明耶觉苏瓦则仍非常愤怒,他从父王手中接过军权,自请南征。[16][17]此前明耶觉苏瓦受命留守阿瓦城,不曾参与南征。[18]因罗娑陀利将明耶觉苏瓦的母亲与妹妹都夺入后宫,明耶觉苏瓦对罗娑陀利恨之入骨。[16][19]

1410年末,明耶觉苏瓦率水路两军(水师载七千兵;陆路七千兵、600骑兵、40战象)南征勃固,阿瓦军进围重镇勃生苗妙。久攻不利后明耶觉苏瓦回师卑谬、于1411年初进攻阿腊干。明耶觉苏瓦成功赶走了勃固扶植的阿腊干王,并任命莱亚(Letya)为隆邑总督、须迦帝英语Sokkate of Prome丹兑总督。[20][21]

两线作战 编辑

1411年的雨季过后,罗娑陀利派两军进攻阿腊干。[22][23]丹兑被勃固军攻陷后,明耶觉苏瓦率领的阿瓦援军(八千兵、300骑兵、30战象)才赶至,阿瓦军随后围城三月。后来,木邦从北境入侵,明耶觉苏瓦被明康召回,以应付北方的新敌人。[24]一说木邦是受明朝的命令进攻阿瓦[25],《明史》则记载木邦自1406年明康攻占孟养后就有意出兵讨伐阿瓦。[26][27][28]阿瓦军北撤后,勃固军于1412年攻占了隆邑。[24]

回到阿瓦后,明耶觉苏瓦率军(七千兵、300骑兵、20战象)往击木邦军。[29]明耶觉苏瓦在眉苗附近的韦温(Wetwin)击败木邦军,木邦诏法死于此役,阿瓦俘虏了木邦八百兵、200战马、6战象。[25][30]明耶觉苏瓦随后进围木邦,缅史记载云南的明军(两万兵、2000骑兵)曾前往木邦救援,明耶觉苏瓦派军(四千兵、300骑兵、20战象)埋伏于城外丛林,伏击并击败了明军,俘虏了五位明将、两千明兵、1000战马。[30][31]至1412年雨季结束、勃固军大举进攻卑谬后,明耶觉苏瓦才被明康调往南线解救卑谬之围。[32][33]一说阿瓦与木邦的此次战事发生于1413年。[2][26]明史则无出兵的记载,仅载有木邦诏法罕宾发于1413年(永乐十一年)进攻阿瓦,多所杀获,并将部分俘虏、战利品献往明朝。1414年(永乐十二年),阿瓦遣使至明朝诉木邦侵略其境,明成祖朱棣遣使告谕双方修好邻封、各守疆界。[2][26][28]

南下的阿瓦军在卑谬陷入苦战,直至四个月后,勃固失去两员大将裴沙英语Byat Za(自然死亡)[34]罗求尼因英语Lagun Ein(死于战场)[35]后,罗娑陀利才下令撤军。[36]1413年4月,明耶觉苏瓦率军攻下端迪英语Twante Township达贡英语Dagon Township茂比英语Hmawbi Township之战中,阿瓦将领莱亚边奇英语Letya Pyanchi of Prome战死,明康下令停战撤军,但明耶觉苏瓦抗命不从,继续进攻勃固。[37][38]然而,阿瓦的攻势被挡在德拉沙廉英语Thanlyin的坚固城防外,于1413年雨季时撤军。[39]罗娑陀利再次遣使至兰纳掸族地区寻求联盟。[40]

1413年(或1414年),在罗娑陀利的煽动下,木邦与木基(Mawke)、木登(Mawdon)再度进攻阿瓦。明康召回南方的明耶觉苏瓦,令其北讨掸军,并以另一位王子底哈都代为镇守南方。明耶觉苏瓦率军(八千兵、400骑兵、30战象)在眉都英语Myedu击败掸军,追讨至明朝边境。[2][11][41][42]

1414年10月,明耶觉苏瓦再次率领大军(水师载一万三千兵、1800艘船;陆路军八千兵、200骑兵、80战象)南征勃固。[43]至12月底,阿瓦军完全占领了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迫使罗娑陀利从勃固撤往马都八,阿瓦军继而计划由东吁与德拉夹击勃固。[44]然而,北方再度遭到袭击,掸军进围阿瓦城,明康随后调回明耶觉苏瓦击退了掸军。[2][45]一说袭来的是明军,双方将领骑马单挑决胜,明将败后撤军。[46]

德拉之战 编辑

罗娑陀利获得短暂的修整时机,1415年2月他回到勃固城、并谋划反击。1415年3月,罗娑陀利率军抵达德拉前线,双方于3月15日交战,这是缅甸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事之一。[47]罗娑陀利诱使明耶觉苏瓦孤军深入,随后亲率30副将乘象对其冲锋,明耶觉苏瓦之象雅奇坎(Nga Chit Khaing)受创狂跳,使其从象背摔落重伤,他拒绝了罗娑陀利提供的治疗,并谩骂不停。明耶觉苏瓦死于当天晚上,罗娑陀利厚葬了他。[48]明康闻讯,南下取回了明耶觉苏瓦的遗体,撤军北上。[49]明耶觉苏瓦死后被奉为缅甸神灵芒敏彪,一说明耶觉苏瓦也是另一神灵弥㤭苴的原型。[50][51]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1. ^ 《缅甸史》,181页、190–192页.
  2. ^ 2.0 2.1 2.2 2.3 2.4 《东南亚史》,第209页.
  3. ^ 3.0 3.1 3.2 《缅甸史》,第181页.
  4.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24页.
  5. ^ 《缅甸史》,第217–218页.
  6.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28–429页.
  7. ^ Yazawin Thit,第一卷,202页.
  8. ^ Maha Yazawin,第一卷,309页.
  9.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44页.
  10. ^ 10.0 10.1 Rakhine Razawin Thit,第二卷,9页.
  11. ^ 11.0 11.1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1页.
  12. ^ 《缅甸史》,第187页.
  13. ^ Yazawin Thit,第一卷,229页.
  14. ^ 《缅甸史》,第189–191页.
  15. ^ Hmannan Yazawin,第一卷,484–485页.
  16. ^ 16.0 16.1 《缅甸史》,第190–191页.
  17. ^ Maha Yazawin,第一卷,27页.
  18.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3页.
  19. ^ Maha Yazawin,第二卷,27页.
  20. ^ Maha Yazawin,第二卷,29页.
  21. ^ Yazawin Thit,第一卷,237–238页.
  22. ^ Maha Yazawin,第二卷,30页.
  23. ^ Razadarit Ayedawbon,第274页.
  24. ^ 24.0 24.1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7–8页.
  25. ^ 25.0 25.1 Fernquest Autumn,第53–54页.
  26. ^ 26.0 26.1 26.2 《缅甸史》,第241页.
  27. ^ 《东南亚史》,第208–209页.
  28. ^ 28.0 28.1 《明史》,卷:卷三百一十五:(永乐)十一年,宾发遣使献缅甸俘。时木邦攻破缅甸城寨二十余,多所杀获,献于京师。⋯⋯木邦宣慰使罕宾法以那罗塔侵据孟养,请自率兵讨,遂破缅甸城寨二十余,获其象、马献京师。⋯⋯十二年,缅人来言为木邦侵掠。帝以那罗塔素强横,遣人谕之,使修好邻封,各守疆界。.
  29.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8页.
  30. ^ 30.0 30.1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9页.
  31. ^ Goh,第24页.
  32.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8–9页.
  33. ^ Razadarit Ayedawbon,第278页.
  34.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2页.
  35.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2页.
  36.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3–14页.
  37.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4页.
  38.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5–16页.
  39.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4–246页.
  40.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16页.
  41. ^ 《缅甸史》,第182页.
  42. ^ Yazawin Thit,第一卷,246–247页.
  43.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2页.
  44.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7页.
  45. ^ 《缅甸史》,182页、241页.
  46.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28–29页.
  47.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42–43页.
  48. ^ 《缅甸史》,第192页.
  49. ^ Hmannan Yazawin,第二卷,48–49页.
  50. ^ Thirty-Seven Nats.
  51. ^ Myanmar Nats.
资料
  • 戈·埃·哈威著; 姚梓良译. 《緬甸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3年. 
  • D·G·E·霍尔著; 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 《東南亞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年. 
  • 张廷玉等主撰. 《明史》. 1739年. 
  • Royal Historical Commission of Burma. Hmannan Yazawin 1–3 2003. Yang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Myanmar. 1832 (缅甸语). 
  • Kala, U. Maha Yazawin 1–3 2006, 4th printing. Yangon: Ya-Pyei Publishing. 1724 (缅甸语). 
  • Maha Sithu. Myint Swe (1st ed.); Kyaw Win, Ph.D. and Thein Hlaing (2nd ed.) , 编. Yazawin Thit 1–3 2012, 2nd printing. Yangon: Ya-Pyei Publishing. 1798 (缅甸语). 
  • Sandamala Linkara, Ashin. Rakhine Razawin Thit 1–2 1997–1999. Yangon: Tetlan Sarpay. 1931 (缅甸语). 
  • Fernquest, Jon. Crucible of War: Burma and the Ming in the Tai Frontier Zone (1382–1454) (PDF). SOAS Bulletin of Burma Research. Autumn 2006, 4 (2) [2018-11-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4-15). 
  • Goh, Geok Yian. Connecting and Distancing: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2009. ISBN 9789812308566. 
  • Hla Thamein. Thirty-Seven Nats. Yangonow. [201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4). 
  • Myanmar Nats. myanmartravelagent.com. [201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