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杲
范杲(938年—993年)[1][2],字师回,北宋宋太宗赵炅年间任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及永兴军路安抚使,年五十六岁。其父范正为青州从事,其从父范质为后周及北宋两朝宰相,岳丈刘温叟,同母兄范晞,另有两子皆为北宋官员[3],而其中一人范坦为进士[4]。
生平
编辑范杲自幼丧父,其从父范质视范杲为亲子。范杲志向学习,与姑臧李均及汾阳郭昱齐名,文章深僻难晓,后辈多羡慕仿效。以荫补太庙斋郎入官场,再迁国子四门博士。[5]
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赵炅打败北汉,收复河东旋归,范杲叩马进诗“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此举令赵炅爱叹不已,因而增范杲俸禄及赐予章服。[6][7]
范杲曾携同自己的文章拜见陶谷及窦仪,两人都称赞范杲之文采,更著范杲举进士,及至秋试,有人上书认为范杲身为阀阅之家不应与寒士争科第,所以令到范杲不应举。[8]
另外范杲亦因为幼时携同自己的文章作为见面礼送给刘温叟,而得到刘温叟赞赏,更将女儿许配给范杲。[9]
之后升迁为著作佐郎,出任许邓两州从事,但因事免去。太平兴国初年,迁为著作郎及史馆直学士,历右拾遗及左补阙。赵炅雍熙二年(即公元985年),任贡举同知。未几上书自言其才可比东方朔,求重用,用以观察效果,因而得到赵炅提拔擢升为知制诰。[10]
赵炅任命范杲与翰林学士苏易简、中书舍人王祐及同为知制诰之宋湜与宋白等人接续编修《文苑英华》,至雍熙三年完成。[11]
范杲有一生性吝啬同母兄长范晞,曾为兴元少尹,但放弃官位而居于京兆府,范晞颇能增值财富,身家已累积钜万,但未尝分给故旧亲戚。到雍熙四年,范杲因家贫,已经欠人钱数百万,有来自长安亲故告知范杲,范晞已经不再吝啬财物,更加挥金无数。范杲得知后非常高兴,因而上言因兄长年纪渐老,希望出守主管京兆府以便照顾兄长,而赵炅亦顺从其请,改范杲为工部郎中及京兆府知府,罢去知制诰。但到范杲到达京兆府上任才真正得知范晞吝啬如故,更屡次以不法事干扰公府,令范杲非常后悔。范杲在京兆府任职多年,但不善治理。当时有贼党刘渥在属县抢劫掠夺,吏卒每每解散奔走,而范杲就都十分担心害怕,几乎变成狂惑病。之后转往寿州作知州,上言认为自己世代史官,希望秉承,及完成国朝大典。赵炅亦顺其意召为史馆修撰。[12][13]
淳化二年(即公元991年),赵炅御制“独飞大鹅”、“大海求明珠”两棋局,展示予三馆学士,但全都不明所以,赵炅就召中使裴愈教授要点,范杲等之后都相继上表称谢。[14][15]
同年十一月,因时为翰林学士之宋白降职迁往鄜州,范杲接连致书宰相李昉,求入翰林院为学士,而获李昉屡次开解。未几,赵炅赐牌匾“玉堂”予翰林院,范杲即呈上《玉堂记》请求备职。赵炅厌恶范杲过于急进,因而将范杲改为右谏议大夫出使濠州任知州,之后才复召为史馆修撰。而毕士安则接任翰林学士之位。[16][17][18]
淳化三年,因赵普身故,时为右谏议大夫之范杲被派遣代任鸿胪卿协助办理赵普之丧事。[19]
淳化四年,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朝代之典籍尚未完备,赵炅就召范杲、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翰林学士张洎及同为史馆修撰之张佖同修国史。范杲得知被召后非常高兴,以为提升官职,晨夜趋进。去到宋州,遇见朗州通判钱熙,范杲就问钱熙知否朝廷将其迁作何官,钱熙就答范杲,赵炅只召范杲重修《太祖宝录》而已,范杲只好一直默不作声。之后范杲更染疾,到达京师之后一个月就身故,终年五十六岁。而范杲两子则因此得到赵炅怜悯而获得录用。[20][21][22]
为人
编辑而史书记载范杲为人虚诞,喜说笑,治民非其所长,不善人际关系,惟独与柳开友好,更相互标榜,时称“柳、范”。范杲不善谋生计,家日益贫穷,终日端坐,不知生计所出。[23][24][25][26]
作品
编辑- 《讲圣》
“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27]
- 《寄宣议大师英公》
“西游久不得师书,睹物相思展篆图。情厚未忘莲社约,分深曾伴橘洲居。青云作阵宜长卧,白酒资吟莫破除。见说近来挥彩笔,字皆飞动有功夫。”
参考文献
编辑- ^ 《续资治通鉴‧第十七卷》:“太宗淳化四年四月,癸未……范杲同修国史。”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太宗闵之,录其二子。”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子坦亦登进士第。”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质视如己子。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
- ^ 《渑水燕谈录‧歌咏》:“艺祖收河东凯旋,范杲叩马进诗曰:“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上爱叹不已,增秩,赐章服。杲,鲁公质之侄,好学有文,时称“高、梁、柳、范”,谓高弁、梁周翰、柳开与杲也。”
- ^ 《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太宗收并门,凯旋日,范杲叩回銮进诗曰:“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赐一官。”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尝携文谒拜见陶谷、窦仪,咸都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对待汝以甲科甲科。”及秋试,有上书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
-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刘温叟传》:“范杲幼时,尝以文贽温叟,大加称奖,以女妻之。”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历右拾遗、左补阙。雍熙二年,同知贡举。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
- ^ 《麟台故事‧ 卷二》:“太平兴国七年,诏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翰林学士扈蒙、给事中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著作佐郎直史馆战贻庆,国子监丞杜镐,将作监丞舒雅等阅前代文集,撮其精要,以类分之,为《文苑英华》。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中书舍人王祐,知制诰范杲、宋湜与宋白等共成之。雍熙三年上之,凡一千卷。”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主京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改工部郎中,罢知制诰。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会贼帅刘渥剽掠属县,吏卒解散,遂惊悸成疾。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八》:“太宗雍熙四年二月,右补阙、知制诰范杲家贫,负人息钱数百万。母兄晞,尝为兴元少尹,弃官居京兆。能殖货,家累钜万,性尤吝啬,未尝分故旧亲戚。人有从长安至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请出守给养兄。上可其奏。壬子,授工部郎中、知京兆府。知制诰出领外藩,自杲始。杲既至,晞吝啬如故,屡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恨,性簄俊放诞,喜谈谐,而治民御下非其所长。时有叛卒刘渥者,聚觽攻劫属县,关右骚然。杲每见吏卒趋走,即惊悸,以为渥至,几成狂惑病。乃移知寿州,复上言家世史官,愿得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因召为史馆修撰。”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二》:“太宗淳化二年二月,内出御制飞天蛾、大海求明珠二碁势,示三馆学士,皆不能晓。上召中使裴愈授以指要,史馆修撰范杲等相率上表称谢。”
- ^ 《麟台故事‧ 卷五》:“太宗皇帝待遇三馆特厚。淳化二年,诏翰林学士苏易简以上三体书石本遗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左谏议大夫杨徽之及三馆学士,凡二十五人,皆上表谢。明年,以新印《儒行篇》赐中书、枢密院、两制、三馆、御史中丞、尚书丞郎、给谏等,人各一轴。又尝内出御制“独飞大鹅”、“大海求明珠”二棋势示三馆学士,皆不晓,上召中使裴愈授以指要,修撰范杲等相率上表称谢。自是奎文宸翰必以宣示,新异之物必以燕赏,制作必令歌颂,常与宰执、侍从等,而其从容文藻则又过之。”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简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知濠州,复召为史馆修撰。”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二》:“太宗淳化二年十一月,刑部郎中、知制诰范杲数致书宰相,求入翰林为学士,又尝出制诰一编示李昉,曰:“先公谓杲才任学士,故以此付杲,不敢失坠。”昉每开释之。于是献玉堂记,请备其职,上恶其躁竞,终不使居内署,改右谏议大夫,出知濠州。”
- ^ 《续资治通鉴‧卷十六‧宋纪十六》:“太宗淳化二年十一月,刑部郎中、知制诰范杲数致书宰相,求入翰林为学士,又尝出制诰一编示李昉曰:“先公谓杲才任学士,故以此付杲,不敢失坠。”昉每开释之。于是献《玉堂记》,请备其职。帝恶其躁竞,终不使居内署,改右谏议大夫,出知濠州,以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毕士安为翰林学士。”
- ^ 《宋史‧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十五‧赵普传》:“遣右谏议大夫范杲摄鸿胪卿,护丧事。”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闵之,录其二子。”
- ^ 《续资治通鉴‧第十七卷》:“太宗淳化四年四月,癸未,以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翰林学士张洎、史馆修撰张佖、范杲同修国史。”
- ^ 《宋史‧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张洎传》:“俄奉诏与李至、范杲、张佖同修国史。”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传》:“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人皆笑之。”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八》:“性簄俊放诞,喜谈谐,而治民御下非其所长。”
- ^ 《宋史‧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周翰与高锡、柳开、范杲习尚淳古,齐名友善,当时有“高、梁、柳、范”之称。”
- ^ 《宋史‧卷四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杲好古学,尤重开文,世称为“柳、范”。”
- ^ 《杨文公谈苑》:“范杲《讲圣》云:“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