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峡盗乱
藤峡盗乱,又称大藤峡起义、藤峡起义、藤峡民变,是指明朝中期的一系列广西、广东瑶族、僮族民变。明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征讨平定叛乱,分别是成化元年的右佥都御史韩雍、嘉靖七年的新建伯兵部尚书王守仁、嘉靖十八年的兵部侍郎蔡经。
背景
编辑广西浔州地境中万山盘绕,其中有浔江,发自柳州、庆州,向东绕至浔州,途径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乐县等。在浔江附近的山脉均为陡峭的山崖,其中最险恶地称为大藤峡。其向南截浔江为府江,相距三百余里,地惟藤峡最高。登在藤峡山巅,可以看尽军旅聚散往来;藤峡中有上百个山洞,其中如仙人关、九层崖其最幽深险峻。峡南有牛肠村、大岵村,均缘江立寨,亦为险要。藤峡、府江之间为力山,力山又比藤峡险峻几倍。再向南为府江,周遭盖六百里,其中多为冥岩㠗谷,悬崖峭壁。其中少数民族为蓝、胡、侯、盘四姓为主的瑶族;力山中又有善于毒药弩矢的僮族。景泰年间,瑶渠侯大狗等率先作乱,聚集上万,修仁、荔浦、力山、平乐等地都相应,各系留守官吏无法控制,于是以招抚平定。当时明朝朝廷正忙于与北方瓦刺交战,没有急迫解决;所以到天顺年间,此地作乱更加剧。当时明英宗下诏缉捕侯大狗,予以千金,爵一级,竟仍无法捕获;久之,叛乱蔓延至广东的高州、廉州、雷州之境,所到之地均被损毁,而两广的官员均无对策[1]。
“ | 峡贼为乱久矣,其始皆由守臣以招抚为功。譬之骄子,愈恤愈啼,非流血挞之,啼不止。浙江左参政韩雍有文武才,以讨贼属之,可抒南顾忧。而诸将中惟都督赵辅勇略可任。 | ” |
过程
编辑第一次平叛
编辑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明宪宗命都督同知赵辅为征夷将军,都督佥事和勇为游击将军,擢浙江左参政韩雍为右佥都御史,赞理军务,率兵征讨。太监卢康、陈宣为监军,户部尚书薛远监督军饷,御史刘庆、汪霖负责军纪叙功[4]。
同年六月,韩雍抵达南京,与诸将商议进兵方略,将领均称应当分兵进攻广东,然后再大军进入广西。韩雍则认为应当聚合部队直攻大藤峡,在击溃其心腹后再分兵追讨余众。随后大军以三万部队兼程而进[5]。七月,大军抵达全州,韩雍并斩军中失律指挥李英等四人,使得军纪俨然[6]。
九月,大军抵达桂林,韩雍与众将领商议派遣永顺、保靖及西江土兵十六万人,进攻藤峡两翼的修仁、荔浦,并生擒一千二百余人,斩首七千三百余级[7]。
十一月,大军抵达浔州,当地父老乡亲进言建议屯兵围困;而韩雍则坚持主张趁胜追击,并分兵:以总兵欧信、参将孙骐、高瑞等帅六万八千人为右军,自象州、武宣分五道入攻其北;以都指挥白全、杨屿、张刚、王屺等帅九万二千人为左军,由桂林、平南分八道入攻其南;以参将孙震、指挥陈文章等守左江及龙山、五屯,防其逃跑;韩雍则与赵辅、和勇营高振岭以督诸军[8]。
同年底,韩雍督诸将从四面并进,双方在山林中发生激烈交战;韩雍并用火攻,随后攻入山寨,并生擒侯大狗等七百八十余人,斩首三千二百余级,数月后归还。大藤峡因峡谷中有许多大藤横亘两岸,而得名,叛军利用大藤在两岸的悬崖峭壁通行往来。韩雍遂命斩断大藤,并改名为“断藤峡”。此后再派兵追捕余党,先后平定[9]。
当时,大军由修仁、荔浦抵达大藤峡,其中有儒生、里老数十百人,持香而跪称:“我们都苦于贼军很久了,不敢自己脱逃。现在有幸遇到天朝大兵,愿意作为三军的先锋。”韩雍大怒,看着左右,骂道:“这些都是贼兵罢了,都绑起来,杀了!”左右的人最初还怀疑韩雍为何杀良民,继而捆绑后从身上搜出利器,原来才知道这些人都是间谍。于是悉数斩首、分尸并把肠胃刨出,挂在箐棘中,叛军看到后大惊沮丧[10]。
韩雍领军威严,军门设铜鼓数千,仪节详密。当地三司官员拜见时,均慑悚长跪奏报。一日,大军在进攻顾峒时不克,韩雍求策,新会县县丞陶鲁(陶成之子),遂进言之只率领三百精兵就好。并选拔其中能举一百钧、箭射两百步的壮士,得二百五十名,数日后招足。由陶鲁率领训练,并杀牛犒劳、同甘共苦,人称陶家军。其所参加战役,无不率先登入,其所参加的战役无不所向匹敌[11]。
平定之后,韩雍上奏建议设置郡县并派遣各处巡检、千户所,均得到批准采纳。于是改断藤峡设武靖州,命岑铎为知州,属浔州府。此后大军班师论功,升任韩雍左副都御史,赐文采币六,官一子锦衣镇抚。封赵辅为武靖伯,子孙世袭[12]。
第二次平叛
编辑自成化年间,韩雍平定藤峡叛乱,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余年。正德五年后,当初的叛军逐渐气焰嚣张,峡南之地更尤其强烈。总制都御史陈金,称这些蛮叛不过是为了点鱼盐的利益,于是与其约定,商船入峡者,计船大小给予鱼盐。最初此法可以通行,于是陈金改峡名永通。不久,诸蛮缘此益无所忌惮,于是开始大肆掠夺,稍微不满意的即杀害,遂为大寇。至此,王守仁(王阳明)抵达两广,定军田州,卢苏、王受归降,但是两江父老遮道言断藤峡及八寨贼倡乱状。王守仁于是上疏请讨,得到明世宗批准。嘉靖六年五月,世宗起用新建伯王守仁以兵部尚书总制两广、江西、湖广军务,负责平定叛乱[13]。
嘉靖七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14]。
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又被王守仁击溃,溃军均为为防截参将沈希仪等所擒。至此,断藤叛军几乎全尽[15]。
此役前后擒斩三千余人,两江彻底安定。王守仁班师,上疏举荐林富为都御史,巡抚其地,诸位将领各自均论功褒赏[16]。
第三次平叛
编辑王守仁在讨平叛乱后,死于回乡的路上。而武靖州知州岑邦佐不能镇守驯辑民众,并私自接受贿赂,给予叛军庇护,至此滕峡以北叛军势力恢复并渐肆猖獗。其中头目侯胜海在弩滩作乱,被指挥潘翰臣诱杀。侯胜海之弟侯公丁在城下杀人,佥事邬阅、参议孙继武请都御史潘旦征讨,参将沈希仪劝阻道:叛军不易占领,应该等春江水涨后以数千人从武宣顺流进攻,方能逮捕。而潘旦不听,于是派兵进攻,但是叛军逃去。
潘旦以为叛军已经离开,于是请设置城堡防守。沈希仪再次劝阻道:叛军势力未被大创,兵威不振,立堡难守。但是潘旦不听,于是设置三百人镇守。随后叛军联合岑邦佐,侯公丁率领两千人夜袭城堡,杀死两百士兵。巡按御史诸演随后上奏,潘旦去职,改由兵部侍郎蔡经代任[17]。
嘉靖十七年正月,蔡经集合部队商议发兵并问对策,副总兵张经称不足万人即可平定。沈希仪则称必须有八万人以上。副使翁万达则建议听从沈希仪。当时朝廷正欲征讨安南,此事遂定[18]。
随后副使翁万达力请征讨侯公丁,并得到,御史邹尧臣赞同。蔡经于是会同安远侯柳珣决计发兵,并将部队事情归属翁万达指挥。翁万达正好得到百户许雄素通贼之事,于是命其戴罪立功。此外翁万达表面上庇护侯公丁,并逮捕缉拿起诉侯公丁的数人,斥责其引发嫌隙,故意麻醉侯公丁。此后命参议田汝成设计诱侯公丁入城,随后诱捕捕杀死[19]。
此后,田汝成上奏请求乘胜追缴,恰逢沈希仪生病,于是分两路进攻,副使萧畹纪功,参政林士元及汝成督饷。张经商议欲以少兵进剿,略示威,不深入进攻,又欲舍紫荆诸处贼薮勿击。翁万达反对,并得到田汝成附议,于是张经改变策略。嘉靖十八年二月,两路部队一同进发[20]。
随后部队大进,叛军势力日益窘迫,并平定时平南县有小田、罗应、古陶、古思诸瑶族叛军[21]。此外江南胡姓诸瑶归顺者亦千余人,藤峡尽平。同年三月班师。翁万达、田汝成等进言增加管辖并设置部队管理,大多建议得到蔡经的批准并上疏请求采纳。此后各位将领守臣皆升赏有别[22]。
参考文献
编辑-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广西浔州之境,万山盘矗,中有水曰浔江,发源柳、庆,东绕至浔,带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乐诸郡县。夹江诸山,皆㟏砑嶻嶪,其最险恶地为大藤峡。盖有孤藤渡峡磵如徒杠也。南截浔水为府江,自藤峡至府江约三百余里,地惟藤峡最高。登藤峡巅,数目里皆历历目前,军旅之聚散往来,可顾盼尽也。诸蛮以此为奧区,桂平大宣乡、崇姜里为前庭,象州东乡、武宣北乡为后户,藤县五屯障其左,贵县龙山据其右,若两臂然。峡北岩峒以百计,如仙人关、九层崖其极险厄者;峡以南有牛肠、大岵诸村,皆缘江立寨。藤峡、府江之间为力山,力山之险倍藤峡焉。又南则为府江,周遭盖六百里,其中多冥岩㠗谷,县磴绝壁。入者手挽足移,十步九折,一失足则陨身数百仞下。中产瑶人,蓝、胡、侯、盘四姓为渠魁。力山又有僮人,善傅毒药弩矢,中人无不立毙者,虽四姓瑶亦惮之。景泰中,瑶渠侯大狗等倡乱,啸聚万人,修仁、荔浦、力山、平乐皆应之。攻堕郡县,出没山谷,守吏不能制,率以招抚縻之。时朝廷方北患瓦刺,未遑也。天顺中,益纵恣。诏能捕大狗者,予千金,爵一级,竟不可得。久之,蔓延广东高、廉、雷之境,所至残毁,两广守臣皆待罪。”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至是,兵部尚书王竑言:“峡贼为乱久矣,其始皆由守臣以招抚为功。譬之骄子,愈恤愈啼,非流血挞之,啼不止。浙江左参政韩雍有文武才,以讨贼属之,可抒南顾忧。而诸将中惟都督赵辅勇略可任。”故有是命。阃外之事,一以属雍。制曰:“将士有功者得自署,三司而下不用命者,以军法论,朕不中制也。””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78):“成化元年正月大发兵,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以太监卢永、陈瑄监其军。兵部尚书王竑曰:“韩雍才气无双,平贼非雍莫可。”乃改雍左佥都御史,赞理军务。雍驰至南京,集诸将议方略。”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宪宗成化元年春正月,两广蛮寇乱,以都督同知赵辅为征蛮将军,都督佥事和勇为游击将军,擢浙江左参政韩雍右佥都御史,赞理军务,率兵讨之。太监卢康、陈宣为监军,户部尚书薛远督饷,御史刘庆、汪霖纪功。”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夏六月,韩雍至南京,会诸将议进兵方略,皆曰:“广东残破,盗所在屯聚,宜分兵扑灭之,令一军由庾岭入广东,而大军出湖广入广西。贼在广东者驱之,在广西者困之,如是乃可灭。”雍曰:“不然。贼已流劫蔓出,而所至与战,是煽祸也。大藤峡贼之巢穴,今以全师捣之。既至彼地,南可以援高、廉、雷,东可以应南、韶,西可以取柳、庆,北可以继阳峒诸路,势如常山之蛇,动无不应,举无不克。心腹既溃,诸处之贼,假息游魂耳,何烦于逐乎。舍此不图,而分兵四出,则贼愈奔突污漫,郡县愈残毁。所谓救火而嘘之也,未见其济。”诸将曰:“诚如公言。”乃以官军三万人兼程而进。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秋七月,韩雍大军至全州,会阳峒、西延苗贼为梗,出偏师击灭之,斩失律指挥李英等四人,军中股栗。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九月,大军至桂林,雍按图籍与诸将议曰:“修仁、荔浦,藤峡之羽翼也,不剪除此,藤峡势不孤。”乃以永顺、保靖及西江土兵十六万人,分五路进。先破修仁,穷追至力山,大败之,生擒一千二百余人,斩首七千三百余级。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冬十一月,大军至浔州,雍延父老问计,皆曰:“大藤天险,重岩密箐,三时瘴疠。某等生长其地,不能得其要领。且贼闻大兵至,为备益坚。莫若屯兵围之,且战且守,可不战自毙。”雍曰:“不然。峡山辽远,纷披错杂六百余,瑞安可围也!且屯兵日久,将士懈弛,睥睨冲突,岂能悉防。兵法曰:‘宁我薄人。’又曰:‘先人有夺人之心。’今我军新破府江,勇气百倍,贼闻震恐丧魄矣,因而弃之,可立破也。”乃以总兵欧信、参将孙骐、高瑞等帅六万八千人为右军,自象州、武宣分五道入攻其北;以都指挥白全、杨屿、张刚、王屺等帅九万二千人为左军,由桂林、平南分八道入攻其南;以参将孙震、指挥陈文章等守左江及龙山、五屯,防其奔轶;雍与赵辅、和勇营高振岭以督诸军。雍复令欧信曰:“山北既破,便可提兵深入,夹攻桂州、横石诸崖。”令夏正曰:“林峒,沙田、府江间道也,宜越古眉、双髻诸山,伏兵林峒,扼其东奔。”诸将听命。”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十二月朔,韩雍督诸将四面并进攻之,别遣兵断诸山口。贼闻兵来,置妇女积聚于桂州横石、寺塘诸崖,乃悉力出捍。峡南排栅坚密,滚木、礧石、镖枪、毒矢下如注。官军登山仰攻,雍督战益急,敌小息。雍觇其怠,急击之,将士用团牌、扒山虎、压二笆等器,鱼贯以进,皆殊死战,呼声撼山峡若崩,贼气夺。雍命纵火焚烈,烟焰蔽天,日昼晦,贼大溃散。尽破山南、石门、大信、道袍、屋厦、诸舍、老鼠、塞岭、竹踏、梁脑、紫荆、林峒、沙田、古营、牛肠、大岵、大塞等塞,贼屋庐藏积皆赭。日暮,雍命就营贼巢中,众栗栗视。雍恬然整暇,咸恃以安。贼既溃入横石诸崖,雍饬兵穷追,伐山通道,行数日至其地。贼上九层楼等山,绝崖悬壁,势控霄汉,林箐丛恶,非人所处。树栅据之,用千斤礧石大木转而下,声若雷,岩谷皆应,弩矢雨注。雍诱使大发,而令人间道潜陟其巅,觇贼发竭,举炮为应。自卯至未,贼发竭,炮举,大骇。雍督将士缘木扳梦而升,猿引蚁附,漫山奋击,连数日夜,鏖战数百合,发火箭焚其栅。而夏正等亦自林峒来援,与大兵合。贼大惊溃。生擒侯大狗等七百八十余人,斩首三千二百余级,磨崖石纪岁月而还。土人谓自国初但禁御无出掠,未有穷入巢穴破之者。峡中有大藤如斗,延亘两崖,诸蛮蚁度,故曰大藤峡。乃斩峡藤断之,易名断藤峡。分兵捕雷、廉、高、肇诸寇,先后平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先是,大军由修仁、荔浦抵大藤峡,道有儒生里老数十百人,跪持香,曰:“我辈苦贼久矣,莫敢自拔。今幸遇天兵,得自为良民,愿先三军锋。”雍大怒,顾左右叱曰:“此皆贼耳,缚斩之!”左右初疑雍何乃杀良民,既缚而袂中利刀出,乃知间也。悉断颈、散手足、刳肠胃,分挂箐棘中,累累相属。贼大惊沮,曰:“韩公天威也。””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有新会丞陶鲁隶麾下,雍威严拟王公,军门设铜鼓数千,仪节详密。三司长吏见,长跪白事,慑悚如小吏。一日,顾峒贼最强险难下者,方设策。鲁时直膳侍左右,谩谓曰:“丞揣我何意?”鲁曰:“得非某贼耶?”雍曰:“然。丞得往否?”曰:“匪直能,且易易耳!”雍怒曰:“贼锐甚,又扼阻自卫,非大兵不可入。部下文武数百千人,熟视无可当吾寄者。吾方欲身往,若安得易?且使若食粟能之耳!蕞尔邑不能理,乃言击贼。若妄当笞!”鲁不拜,抗言曰:“谓鲁解食粟,不解击贼者,明公未悉鲁也。蒋琬、庞统废邑事矣,后乃为蜀名臣。公幸毋弃鲁,使得毕技,当悉缚诸丑以献。”雍异之,改容曰:“若所将几何而办?”曰:“三百人。”曰:“何少?”曰:“鲁犹以为多也。兵贵精,请择。”雍曰:“任若自为之。”鲁乃标式,约曰:“有能力举百钧,矢射二百步者来。”三军之士十五万人,其比于式者得二百五十人。曰:“未也。”请复下令募,募数日,足。鲁乃为别将,自操练阵法,椎牛酒犒,甘苦共之,士争愿为死。率以先登,大破贼,斩首无算。贼闻陶家军骇栗遁避,叩首乞为良民,得毋死幸甚。鲁,成子也。雍又奏调达官军千余,专命偏将领之。瑶、僮出入山林,利用标枪牌刀诸短兵,不能当骑射,故达军所向辄克,贼畏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既平,雍乃上言:“诸瑶之性,惮见官吏,摄以流官,终难靖乱。有上隆州土知州岑铎以罪在禁,而事属暧昧。蛮戎之旅,不必责以彝伦。请复其职,俾领藤峡,开设州县,仍隶浔州。又以各处巡检,俱系流官,不谙民情,不辨地理,往来迁转,难以责成。而部下有功土人李升等,效有勤劳,请量授土巡检官秩。彼皆感恩图报,必能保障一方。又请移周冲巡检司于勒马,移靖宁巡检司于献俘,移思隆巡检于碧滩,东乡、龙山各宜添设。”又谓:“别类僮人,国初曾充戎伍。近用兵时,遣千户李庆招之,多肯效顺。请即本地开设千户所,因其故俗,即以李庆为之渠帅统之,亦可羁縻犷悍,藉以保障地方。”奏上,上皆纳之。即断藤峡设武靖州,以岑铎为知州,属浔州府。班师论功,擢雍左副都御史,赐文采币六,官一子锦衣镇抚。封赵辅武靖伯,子孙世袭。初出军时,赵辅知雍才,军事一听雍,而辅但用命战,故所向有功。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世宗嘉靖六年夏五月,起新建伯王守仁以兵部尚书总制两广、江西、湖广军务。先是,成化中,韩雍平断藤峡,民获宁居者二十余年。正德五年后,遗孽渐炽,峡南贼尤甚,横江御人。总制都御史陈金,谓诸蛮不过利鱼盐耳,乃与约:商船入峡者,计船大小给鱼盐与之。诸蛮就水滨受去,如榷税然,不得为梗。蛮初获利听约,道颇通。金亦谓此法可久,易峡名永通。亡何,诸蛮缘此益无忌,大肆掠夺,稍不惬即杀之,因循猖獗,遂负固大为寇。至是,守仁至两广,定田州,卢苏、王受降,而两江父老遮道言断藤峡及八寨贼倡乱状。守仁上疏请讨,从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七年春二月,王守仁以湖广兵至南宁,而卢苏、王受初降,亦愿立功自赎。守仁乃集诸守臣将帅议,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贼。仍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期以四月初二各至信地。”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先是,峡贼闻军门檄湖广土兵至,皆逃匿深险。后闻以苏、受降罢兵,又守仁驻南宁,故为散遣诸兵状,寇弛不为备。至是,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至,与官军突进,四面夹攻之。贼败,退保仙女大山,据险结砦。官军攀木缘崖仰攻之。初四日破贼寨,初五日复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巢,贼败奔断藤峡。官军追击破之,贼奔渡横石江,覆溺死者六百余人。官军自后急击,俘获甚众,贼溃散。初十日遍搜山峒无遗,还兵至浔州。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二十一日,仍前分布各哨,永顺兵由盘石、大黄石登岸,进剿仙台、花相等处;保靖兵由乌江口、丹竹埠登岸,进剿白竹、古陶、罗凤等处,期五月十三日抵巢。各贼闻牛肠等寨破灭,则大惧。方据险设伏待之,官军骤进,奋勇夹击。贼不支,奔入永安力山。乃分兵围之,贼复大溃,奔诸路者多为防截参将沈希仪等所擒。于是断藤之贼略尽。”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先是,守仁因八寨贼去断藤稍远,四月初五日,别遣布政使林富、副总兵张佑监督土目卢苏、王受五千余众,进剿入寨瑶贼,各兵乘夜衔枚袭之。二十三日,昧爽抵贼巢,遂破石门天险,贼始惊觉,且战且走。日午,贼结聚二千余人来拒,官军奋击之。贼既失险气夺,不能支,遂大溃,奔入重险。官军夜募死士俺其不备,二十四日,袭古蓬寨,破之。连克周安、古钵、都者峒诸寨,于是八寨之贼亦尽。前后擒斩三千余人,两江底定。守仁乃班师,疏荐林富为都御史,巡抚其地,论功褒赏有差。”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十五年夏六月,断藤峡盗攻杀戍卒。先是,王守仁既归,卒于道。而武靖州知州岑邦佐不能镇辑,且墨贼贿,多曲庇之,故峡以北贼复渐肆猖獗。其目侯胜海者,居弩滩为乱。指挥潘翰臣听土目黄贵、韦香言,诱胜海杀之,实贵、香利胜海田庐也。胜海弟公丁集众噪城下杀人,佥事邬阅、参议孙继武言于都御史潘旦请讨之,参将沈希仪沮之,曰:“滑贼未易取,须春江涨,以数千人从武宣顺流下扑之,乃可。”不听。阅、继武还浔州,以千人往击。贼先遁去,斩一病夫而还。遂言:“贼已敛迹,请立堡戍。”旦从之。希仪复言:“贼未大创,兵威不振,立堡难守。”旦不听。六月,堡成,阅令黄贵、韦香以三百人戍之,许择取胜海田庐不禁。诸瑶大愤恚,邦佐又阴党之,公丁遂集众二千人夜寇堡,杀戍卒二百余人,贵、香走免。巡按御史诸演疏其事,阅与继武以启衅罢去。亡何,旦亦去,侍郎蔡经代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十七年春正月,蔡经集诸司议发兵,曰:“诸君度灭贼,须兵几何?”副总兵张经曰:“不过万人。”蔡经曰:“太少。”沈希仪曰:“非八万人不可。”蔡经曰:“太多。”副使翁万达曰:“二君言各有据。袭而取之曰剿,声罪讨之曰征。由张君言,剿也;由沈君言,征也。然贼为备久矣,剿之无功,从沈君言便。”会朝议欲征安南,事遂已。公丁等益横,时出杀掠,浔人苦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冬,侯公丁伏诛。先是,副使翁万达力请讨公丁,御史邹尧臣亦赞之。蔡经乃会安远侯柳珣决计发兵,以兵事属万达。万达廉得百户许雄素通贼状,劫之,曰:“能擒公丁贷汝死。不,即论如法。”雄惧,请效力自赎。万达阳庇公丁,谓仇家诬之耳。乃捕系讦讼公丁者数人,责其启衅。公丁果遣人自列,万达阳许之。又令雄假称贷为贿,公丁喜,益信雄。会万达巡他郡,以事属参议田汝成。汝成召雄申饬之,雄乃贻公丁曰:“浔人久以尔为口实,幸上之人不信。今分守公新到,何不自诉寇堡事由他瑶,庶相信也。”公丁然之,随雄来见汝成,复列冤状,汝成曰:“闻仇家诬汝,已逮治之矣。”慰遣之。乃密授意城中居民被贼害者,家出殴公丁,一市皆哗,遂逮入系狱。遣雄谕其党曰:“寇堡事公丁委罪诸瑶,须鞫实坐之。若等诚谓公丁冤,须罪人得,释之。万一事自公丁,当共弃之,勿以一公丁自取灭亡也。”诸瑶竞言:“事果由公丁,听论之,不敢党。”乃槛致公丁军门,磔诛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十八年春三月,兵部侍郎蔡经平断藤峡诸盗。先是,田汝成既诛公丁,乃言之督府,谓“首恶既擒,贼方震骇,宜乘此时进兵讨贼”。经许之。会沈希仪病,乃以副总兵张经将左军,副使翁万达监之,南宁指挥王良辅、朱升、凌浦、柳浦、周新、孙文绣属焉。以都指挥高干将右军,副使梁廷振监之,宾州指挥马文杰、王俊、戚振、吴国章属焉。副使萧畹纪功,参政林士元及汝成督饷,张经议欲以少兵剿之,略示威,勿深入,又欲舍紫荆诸处贼薮勿击。万达持不可,谓:“少出兵堕损军威。诸瑶恣肆久,不大创之,不足慑其心。”汝成亦如万达议。万达又言之督府,曰:“峡南亦剧贼,但今兵力不能并及,姑缓之以俟后。”经然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乃以二月两军齐发,左军则王良辅由牛渚湾越武靖攻紫荆、姜老鼠诸巢,朱升由三等村渡蓼水攻石门、黄泥岭诸巢,柳浦由白沙湾攻道袍、梅岭诸巢,凌浦由白沙湾攻大昂、小梅岭诸巢,周维新由白沙湾攻藤冲、绿水冲诸巢,孙文绣由藤峡夹攻大坑巢,共三万五千人,分六道进。右军则马文杰由武宣攻碧滩、绿水诸巢,王俊等由武宣入山攻罗渌、上峒,戚振攻中峒,吴国章攻下峒,共一万六千余人,分四道进。南北夹攻之,贼大窘,拥众奔林峒而东。王良辅邀击之,中断,复西奔。诸军合击,斩首千余。贼谓往年据险结巢,故被官兵击破皆歼焉。至是,不复立砦,惟漫走山谷间,令官兵疲于追逐。且旷日久,多费粮饟,必速退。其东奔者入罗连山,万达移兵攻之。檄右军抵长洲,沿江绕出贼背。贼于诸险隘伏械器防御甚多,官兵皆以计发之,追斩百余级,贼益窘。会右军迷失道,愆期三日。又土兵卢苏受贼赂,钦兵纵之,漫匿诸山谷。人言罗连山官兵古所未至者,贼遁深入,不复穷追云。时平南县有小田、罗应、古陶、古思诸瑶,亦据险勿靖,万达等移兵剿之。”
- ^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9):“三月班师,招贼余党二百余人,降之。江南胡姓诸瑶归顺者亦千余人,藤峡尽平。万达、汝成献议于督府凡七事,曰:编保甲以置新民,立营堡以通江道,设备御以控上游,清狼田以正疆界,改州治以建屯所,处款兵以慎边防,榷商税以资公费。蔡经多采纳,疏请行之。捷闻,诸将帅守臣皆升赏有差。”
外部链接
编辑- 朱鸿林:〈丘濬与成化元年(1465)大藤峡之役的关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朱鸿林:〈文献足征与文献阻征:从韩雍处置大藤峡事宜的一封奏疏说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