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针(winged infusion set)也称为头皮静脉注射器械包(scalp vein set),是专门用来静脉穿刺的设备,可以穿刺到浅静脉,以进行静脉注射或是抽血。蝴蝶针从前面到后面,依序是皮下注射针头英语hypodermic needle,两个双边可挠的「翅膀」、可挠性小口径的透明管(长度约20至35公分)以及最末端的接头(一般是母的鲁尔接头)。接头可以连接到其他的医疗设备,例如注射器真空采血管、或是从输液泵英语infusion pump静脉注射或是输血袋的延伸管线。

蝴蝶针

较新型的蝴蝶针会有滑动锁定的安全装置,在针头使用后会下滑锁定,避免意外的针刺伤害或是针头的重复使用。针刺伤害及针头重复使用都可能会传播像HIV或是病毒型肝炎英语viral hepatitis等传染病。

用法 编辑

在注射时会用拇指及食指按住蝴蝶针的翅膀来固定位置。握的位置很接近皮下注射针头英语Hypodermic needle,因此可以作精准的定位。一般会让针用较浅的角度进入血管中,这可能也是此设备原始的设计用意。当针进入血管中,静脉血压会让小量的血进入蝴蝶针的透明管中,可以用肉眼看到,称为flashback,让操作者可以确认针已进入血管中。

相较于传统直的皮下注射针头英语Hypodermic needle,蝴蝶针有一些优点。蝴蝶针可挠的管路可以达到更多身体表面的部位,也让病人在注射时,可以有较大的活动范围。蝴蝶针精准的定位有助于注射较细的、较脆弱的,或是其他不容易注射的血管。蝴蝶针较浅的注射角度有助于在非常浅层的静脉进行采血,例如手掌、手腕或是头皮等。

针头尺寸 编辑

较常见的蝴蝶针有18-27G[1],最常见的是21G及23G的。

在抽血时,一般都会避免使用25G及27G的蝴蝶针,因为普遍认为小孔隙的针头会让血液样品出现溶血反应或是凝血,因此会让血液样品无效[2]。不过理论计算试管实验的结果恰好和上述的认知相反:随着针头孔隙缩小,其剪应力溶血反应都会减小(不过减少的幅度在临床上不显著)[3]。之后有一个临床试验使用21G、23G及25G的蝴蝶针,直接接在真空采血管上进行采血,结果造成相同程度的溶血反应凝血测试英语Coagulation testing也有相同结果[2],和理论分析的结果相同。

注明:溶血和凝血是2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步骤。引用文献2只提及了23G,25G对比21G针头对凝血的影响,其中PT和APTT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并未涉及针头直径对溶血方面的影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Winged infusion Sets | Air-Tite Products.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2. ^ 2.0 2.1 Lippi G, Salvagno GL, Montagnana M, Poli G, Guidi GC. Influence of the needle bore size on platelet count and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ing.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Oct 2006, 17 (7): 557–61. PMID 16988551. doi:10.1097/01.mbc.0000245300.10387.ca. 
  3. ^ Sharp MK, Mohammad SF. Scaling of hemolysis in needles and catheters. Ann Biomed Eng. Sep 1998, 26 (5): 788–97. ISSN 0090-6964. PMID 9779951. doi:10.111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