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白话文(简称闽白闽文)是一种符合闽语语法词汇、句式,混用传统汉字闽语汉字行文的闽语书写系统。

闽文
类型
使用时期
1910年代(或更早)至今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姊妹体系官话白话文
吴语白话文
粤语白话文
闽南语白话文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 (IPA) 符号。 有关 IPA 符号的介绍指南,请参阅 Help:IPA[ ]/ / 及 ⟨ ⟩ 之间的区别,参阅IPA§方括号与转录定界符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北方汉语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以符合官话口语词汇、语法的现代汉语白话文逐渐取代了与口语脱离的文言文。与此同时,中国各地方语言都相继出现了各自的口语书面化尝试和努力。在民间闽语白话文也得以延续并在民间广泛使用,例如闽剧剧本和其它书籍等。

闽文使用传统汉字和民间专门为书写闽语而创制的闽语汉字书写。经过长期发展,闽语行文已经趋于成熟,闽语成文一般情况没有什么问题。对于闽语使用者而言,闽文达意优于现代汉语白话文,因为后者与闽语词汇、文法脱离,表达某些意境或精确纪录闽语原话的时候会造成某些失真。

历史

编辑
 
《天文问答》里使用的闽语白话文体

闽语白话文目前最早的考证是在大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始出现,是来自于福州评话刻本的《七星白纸马》。在此之前的大明时期出现了公众场所演唱的伬艺,伬艺的歌词里就保留非常多的闽语白话文体,在福州、福宁等地流行。大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创作出《天文问答》书籍,该书籍使用了大量的闽语白话文书写。

十九世纪来福州府的传教士怀德(M. C. White)在回忆录中有写道:“福州街边书摊上租售的民间读书大多是方言汉字书写。”[1]。可见,在当时用闽语字来书写闽语白话文的读物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具有一定的福州市场规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前,闽语白话文在福建台湾海外闽侨的之间已经非常盛行,但中国大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普通话成为全国标准语言并逐渐推广全国,故此闽语白话文并没有得到重视,但直至今日仍然有不少闽语人使用。福州的闽剧剧本和评话至今还在使用闽语白话文书写。

代表作品

编辑

文学

编辑
 
《福州歌谣甲集》里使用的闽语白话文体(此篇是福州民间著名的‘真鸟囝’歌谣)

字词典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M.C.White. 米國基督教衛理公會檔案 (英语). Moses Clark White,United Methodist Churck Archives-GCAH 
  2. ^   《福州方言大词典》
  3. 《现代福州八音字典》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