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讨论:Other uses/存档1

最新留言:Pseudo Classes在3年前发布在话题编辑请求 2020-09-06

Otheruses模板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我根据Wikipedia:消歧义中对消除歧义的方法的解释,修改了Otheruses模板,使其适用于当中的主题目消除歧义条目,并且试用于条目武士中,大家看看效果如何?另,Otheruses类的模板太多而且混乱,然而每个的差别其实不是太大,令使用者难以选择,我建议将其减少至两个甚至一个。有关各Otheruses类模板的使用方法及说明可参见Wikipedia:模板消息/综合。-- 英仙座 02:53 2006年2月15日 (UTC)

比起原来的好多了,但是可能双线的修饰有点重,可以比较英语版Template:Otheruses、法语版Modèle:Voir homonymes和德文版Vorlage:Dieser_Artikel。另外,原来otheruses是没有参数的,修改以后有些页面会出问题,我已经修改好了。--Demos(Talk) 10:26 2006年2月15日 (UTC)

我做了一个新的,在{{otheruses/test}},接受三个可选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对当前条目的解释,默认为{{PAGENAME}}
  • 参数link是所要链接的条目,默认为{{PAGENAME}} (消歧义)
  • 参数other是补充解释,替换原来的“这个词的其他意思或用法”为“{{{other}}}”。

比如什么参数都不用:

{{otheruses/test}}

效果: Template:Otheruses/test 用上所有的参数:

{{otheruses/test|西瓜|other=其他瓜果|link=瓜}}

效果: Template:Otheruses/test 这样就可以取代所有的otheruses了,不知大家意见如何。--Demos(Talk) 10:57 2006年2月15日 (UTC)

    • 这样会不会更好呢?例子:
{{otheruses/test2|西瓜|其他瓜果|瓜}}

效果: Template:Otheruses/test2

因为很多维基人都是很懒的(像我:P),引用模板时还要记着other、link两个参数实在太麻烦了:P,至于使用双线的修饰,是因为中文字如果用斜体的话会非常难看(记得以前也有讨论这个问题),而且亦希望能与Template:Disambig的样式更统一一点。-- 英仙座 01:51 2006年2月16日 (UTC)
  • 我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用匿名参数的话,如果我不想指定其中一个(这是经常发生的),比如“other”或者描述本页的参数,就一定要输入:
{{otheruses|2=其他瓜果|3=瓜}}

诸如此类,这样就更难以记忆了:究竟2是代表什么呢?所以权衡下来还是用两个意义明确的命名参数比较好点,你看呢?--Demos(Talk) 13:01 2006年2月16日 (UTC)

  • 消除歧义的模板应该分成繁简两个不同的模板,因为“义”字有繁简两字。现在出现了繁体名字后面括了个简体的消歧义的毛病。--Hello World! () 11:00 2006年2月16日 (UTC)
    • 不知道能不能写个模板或是extension来识别简繁体。--Demos(Talk) 13:01 2006年2月16日 (UTC)
      • 的确是我考虑不周,用我的方法是更难记忆的。关于繁简问题,做两个模板感觉难以维护,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知道要同时修改两个模板的,所以我建议这样如何?将link一项设成必填项目。

基本:{{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描述主条目:{{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subject=西瓜}}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描述消歧义:{{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other=其他的瓜}}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全部描述:{{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subject=西瓜|other=其他的瓜}}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大家意见如何?-- 英仙座 02:18 2006年2月17日 (UTC)
恩,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能这样是最好的。我觉得对于懒人来说(比如我)还可以做两个重定向模板:{{otheruses p}}(简)、{{otheruses_t}}(繁),拿简体作例子:
{{Otheruses/test3|{{PAGENAME}} (消歧义)|subject={{{subject}}}|other={{{link}}}}}

这样就不用顾虑维护的困难而对于简繁分别使用不同的模板了,最简单的情况下只要在页面上加一行:

{{otheruses p}}

补充:关于模板的名字,我原来想过使用“消歧义提示”和“消歧义提示”来区分简繁,后来想到,如果简体用户要链接繁体消歧义页,或者相反,都会造成不便,比如我系统默认的微软拼音就不支持繁体输入。所以就折中使用英语,现在如何?--Demos(Talk) 07:44 2006年2月17日 (UTC)

  • 很抱歉虽然我已经看了几遍但我还是无法解读@口@。先补充一下,Template:Otheruses/test3模板中link一项是必填的,否则就会变成Template:Otheruses/test3要用消歧还是消歧就由撰写者自己选择。不过在此有另一问题,因为这个模板没了{{PAGENAME}}参数,如果我们直接使用它,那之前已经使用了otheruses的条目就可能出问题,需要手动修正。不过我想问题应该不大,因为我留意到真正有用otheruses的条目不是很多(可能是旧的otheruses真的很烂:P),大多都是自己用斜体文字打上这个条目是XXX,如果你想XXX,请XX之类的句子(这也是我修正otheruses的原因,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太不统一了)。我尝试过用"noinclude"及"includeonly"语法希望将有用到otheruses的条目都显示到Category:消歧义模板,但不成功(至少我碓定武士是有用otheruses的,但就无法使其出现在Category:消歧义模板上),可能是我还未弄懂这个两语法的用法吧。-- 英仙座 08:14 2006年2月17日 (UTC)
抱歉表达不清……我的意思是,可以做两个模板:{{otheruses p}}(简)、{{otheruses_t}}(繁),分别为简体和繁体版本的otheruses,它们分别引用otheruses母模板,区别只是在默认参数里是“消歧义”还是“消歧义”,这样就把内容和格式分开了。以后如果要修改格式的时候只要动{{otheruses}}就行了。(话说过来,还有一个{{dablink}},不知可不可以利用。)
对于模板的应用,据我所知使用{{otheruses3}}(等同于{{disambig2}}以及{{条目消歧义}})的例子比较多,{{otheruses4}}和{{otheruses5}}也有一些应用。你看看原来的这一团乱麻。--Demos(Talk) 12:34 2006年2月17日 (UTC)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我认为如无必要最好不要弄这么多模板比较好,因为到最后可能会造成我用otheruses_t、你用otheruses_p、但他却用otheruses的情况。我始终认为模板是应尽量统一的。-- 英仙座 01:40 2006年2月20日 (UTC)
好的,就先这么干起来。现在方案的好处是必选参数的设置和使用率最高的otheruses3是一样的,我们只要把这些(3以及那些重定向模板)都重定向到otheruses就行了,然后将别的模板都加上obsolete。你看怎么样,行的话就开始行动了。--Demos(Talk) 23:15 2006年2月21日 (UTC)
就这么办吧,不过现在已经使用otheruses的条目,如果直接换了新版本后就会出现错误,必须手动修正,要如何把这些条目都找出来呢?-- 英仙座 05:45 2006年2月22日 (UTC)
我都改好了,其实只要在模板页上选“链入页面”就都看到了。还有帮助页面还没动过,如果你方便的话可以改一下。--Demos(Talk) 20:31 2006年2月22日 (UTC)
原来这么简单,我还研究了半天呢orz。这个周末应该有空来协助修正的,现在我不能在上班时间做这些事情啦:P -- 英仙座 01:59 2006年2月23日 (UTC)

参数个数

该模板使用于条目顶部,若有多项内容需要澄清,建议使用消歧义页,而不是本模板。—Isnow 2007年11月10日 (六) 14:59 (UTC)

我也不喜欢多列表明消歧,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使用时少记忆,因为还有一个{{otheruseslist}}。不妨提删后者。另外,目前的版本对other2、2、3、4等参数我实现看不下去,对参数的使用完全个人化,这阻碍了以后的修正。— fdcn  talk   — 2007年11月11日 (日) 18:59 (UTC+8) — 2007年11月11日 (日) 10:59 (UTC)
我也是这个意思。—Isnow 2007年11月11日 (日) 13:29 (UTC)

改进字

详见的“详”去掉更好,废话了。-- [ ] 2010年4月25日 (日) 17:28 (UTC)
同意!点进去的条目不一定真的很“详”,如何“详见”?另外,字也该去掉:
本文是介绍台湾新北市的板桥车站。关于其他地区的板桥车站,详见“板桥站 (消歧义)”。
这样的中文语法不对,与字是赘词。克劳棣 (留言) 2011年10月18日 (二) 06:13 (UTC)

阴影哪里去了

个人认为有阴影的消歧义更好。—5·12中国爱 2010年6月13日 (日) 08:47 (UTC)

模板中“本文是介绍xxx”是不是改成“本文介绍的是xxx”更好一点呢?

主要是感觉“本文是介绍有线电视的节目”、“本文是介绍计算机科学”等等的句子好像完全不通顺……--バカLCあたい最强!留言 2011年11月2日 (三) 13:17 (UTC)

编辑请求 2019-08-15

  请求已拒绝

I saw the error message (提示:目标页面不存在) on the upper right hand corner, so I believe the template need to be checked--Winston留言2019年8月15日 (四) 00:36 (UTC)

这是模板使用默认参数时,相应消歧义页面不存在的正常现象,并无错误。--Tiger-留言2019年8月15日 (四) 04:23 (UTC)

编辑请求 2020-09-06

  请求已处理

建议将“本文”改为“此条目”,{{about}}以及其他模板都是这么写。--AHuRh留言2020年9月6日 (日) 14:46 (UTC)

2020年9月6日 (日) 17:17 (UTC)
返回到“Other uses/存档1”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