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政大世界民族志学习作业/西塔琴
蓝帕琴(英语:Sitar 是一种在印度古典音乐中使用的拨弦乐器。这种乐器在蒙兀儿帝国统治下兴盛起来,它以波斯文setar(即三弦)命名。蓝帕琴在16世纪和17世纪盛行,并在18世纪的印度以现在的形式出现。它从长长的空心琴颈和葫芦形共鸣腔中衍生出独特的音色和共鸣。在外观上,蓝帕琴与tanpura相似,只是它有焦痕。
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通过拉维‧香卡的作品,,蓝帕琴开始在世界上广为人知。在1960年代,在西方流行音乐中使用蓝帕琴蔚为风气,如披头士、滚石乐队等都曾使用蓝帕琴。
历史
编辑蓝帕琴的起源有多种理论。
德里苏丹国起源
编辑有一种说法是:蓝帕琴是由德里苏丹国著名的发明家、诗人发明的。另有一些人则说该乐器是从伊朗带来的,并根据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的口味进行修改。
维纳起源
编辑另一种理论认为,蓝帕琴被认为是源自维纳,这是卡纳提克和印度斯坦音乐中另一种重要的乐器,为了符合蒙兀儿的品味而进行了改变。
构造
编辑蓝帕琴可以有18,19,20或21根琴弦。其中六至七个是主弦,其余则是共鸣弦,它们在音格下面运行,并与所演弦乐共鸣。音格是可移动的,可以进行微调。演奏的琴弦可通过乐器头部或其附近的音栓调整,而具有各种不同长度的共鸣弦则通过指板上的小孔与小音槌沿着乐器的颈部接合。早期西塔琴的共鸣枪是由葫芦制成的,现则多改用木材代替。
演奏方式
编辑蓝帕琴的调音取决于吉他演奏者的风格和个人喜好。主要演奏的弦通常高主音四度,第二弦则调到主音,共鸣弦则被调整为正在演奏的raga的音符,西塔琴的琴格是可以随着raga的不同进行移动的。弹奏时,右手食指上绕一个金属丝弦来拨动琴弦。左手则只用两根手指:旋律高用中指,旋律下降用食指。在古典演奏中,演奏者的弹奏姿劫也十分重要。必须双腿交叉而坐,右腿盘在左腿之上。蓝帕琴的共鸣箱琴身必须于在左脚上,琴颈则平于在右膝上。 相比西乐,印度音乐对乐谱依赖的很少,甚至整个曲子九成都是即兴创作,换句话说这是没有乐谱的乐器。虽然这些音乐都要以拉格做为基础,拉格是印度特有的音乐形式,有多少个拉格谁也数不清。拉格的特点也是难以言喻的,但大体上是特定的音阶加上有旋律感的演奏,一个拉格至少要有五个音阶,其中要包含Sa,Ma,Pa,随后可以加上Re,Ga,Ma,Dha,Ni或其变音组成不同的拉格,不同的音阶组合组成的拉格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拉格也在不同的场合,时间,或者季节用不同的乐器来弹奏。 [1]
著名演奏家
编辑拉维·香卡
屋希阿泽
- ^ 弦乐家族.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junior/music/ks_wg/content/instrument/sitar.htm (中文).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