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台南水道

自來水供應設施

23°06′05″N 120°21′34″E / 23.1014350°N 120.3594043°E / 23.1014350; 120.3594043

原台南水道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
台南水道
山上净水厂
台南市自来水管理处
送出唧筒室
位置台南市山上区山上里16号(水源地)
台南市山上区新庄里新庄59之18号(净水池)
建成时间 日本大正元年(1912年)-大正11年(1922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每日09:30–17:30,周三公休 23°06′05″N 120°21′34″E / 23.1014350°N 120.3594043°E / 23.1014350; 120.3594043
网站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
官方名称原台南水道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产业
评定时间2005年9月29日
详细登录资料
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
成立2019年10月10日开幕
地址台南市山上区山上里16号
类型公立,生态博物馆
地图
地图

原台南水道,位于台湾台南市山上区,为日治时期大正元年(1912年)开始兴建的自来水供应设施,工期共历时10年,并提供台南市街、安平与永康地区之用水需求,后因乌山头水库曾文水库与潭顶净水厂陆续完成而在1982年功成身退。目前是台湾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水道设施,包含旧办公室、检验室及输水、净水设备等设施,列国定古迹,2019年正式开放参观。

沿革

编辑

日治时期

编辑
 
台南水道系统图
 
滨野弥四郎像,现雕像为奇美实业创办人许文龙于2005年重塑捐赠。

台湾水运系统的发展始为1896年(明治29年),时任台湾总督桂太郎为改善卫生环境,则邀担曾于日本各地参与水道工程设计的英国苏格兰技师威廉·巴尔顿任为卫生工程顾问技师,及其聘为卫生工程技师协助的学生滨野弥四郎等人开始于台湾各地进行卫生工程调查与设计。[1]

此后,台湾总督府借由大力投资水利建设,开始建设现代化水道设施以替代台湾过去汲取溪水、凿井的传统​,原“台南水道”即是日人基于当时台南市街之饮水需求及卫生工事以预防传染病所设置,当台北水道系统的工程完成后,于1912年(大正元年),经台湾总督府在第28回帝国会议提案经裁定核准后,进行可供应台南市区10万人需求的现代化自来水基础建设。[2]台南水道系统工期由滨野弥四郎主持兴建案,八田与一在此期间为滨野的下属,也参与此次水道及嘉义和高雄等地上下水道的工程,两人为了进行水源调查,也在台南,曾文溪附近踏查,决定将水源地设置于山上。[3]

台南水道原预计在四年内完工,后因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因而延宕至1922年(大正11年)才完工使用,期间在1918年(大正7年)因新化街设置糖业试验所,为分水供应新化街与试验所而进行分水工程,台南水道启用后,1924年(大正13年)安平地区申请配水管道,后在隔年工程开工,同年竣工,1936年(昭和11年)配水至永康地区,1938年(昭和13年)配水至台南飞行场[4][5]

为了纪念滨野弥四郎对此次工事的贡献,后人在水源地大门旁设有纪念碑座及铜像,后在1943年或1944年,因太平洋战争战事吃紧,日军大肆征收金属材料而熔毁,后在2005年许文龙复原并重新制作滨野铜像,并致赠给台南文化局。[6]

战后至今

编辑

战后初期,因水源地划归台南县政府管辖,1949年(民国38年)“台南水道”更名为“台南市自来水管理处”,水源地区域则更名为“山上净水厂”[7],战前在水源地设立的高尔夫球场被拆除,并用作山上苗圃使用,随着大台南地区用水需求增加,原水道供水处理量渐不敷使用,于1952年因乌山头、曾文水库取水及配水增加,增设加压泵房及水管系统,在1963年(民国52年)逐步扩建整体设施规模,1965年(民国54年)因筹画潭顶净水场计划,在1973年(民国62年)潭顶净水场完工之后,山上净水厂部分功能即移转潭顶水厂,部分空间停止使用,由台湾自来水公司第六区管理处管理。[7][8]

1989年(民国78年),由于曾文溪处设玉峰拦河堰取水计划,因此1994年(民国83年)至1995年(民国84年)再度进行滤过器室,唧筒室整修等工程。此时期水源地划归自来水公司第六区管理处管理。[7]

2001年,原台南水道入选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在举办的“历史建筑百景征选活动”。[9]2002年(民国91年)原台南县政府公告原台南水道指定为县定古迹,并自2005年(民国94年)由内政部文化建设委员会公告指定升格为国定古迹,随后斥资约五千万元展开第一阶段修复计划,包括办理快滤筒室暨旧办公室与旧检验室等四栋古迹本体的修复细部设计,以及净水池主体的修复工程。[10]

2010年,原台南水道获入选日本社团法人土木学会日语土木学会土木学会选奖土木遗产,成为继乌山头水库之后,台湾第二处获得该项认证的文化资产。[11][12] 2014年,台湾自来水公司无偿捐赠建物设施,并由文化局提列完整修复计划后,获得文化部同意补助进行整修[13],第二阶段修复计划于2016年动工,其中因历经2016年高雄美浓地震影响而造成建物多处损坏,增加重建工作难度,[14]最终建筑群经过也善加利用旧有材料补强后,于2019年完工,并在同年10月10日以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之名开放参观,是继台北自来水博物馆后台湾第二处以“自来水”为主题的博物馆,2020年,原台南水道因修复成果优良而获得第五届“国家文化资产保存奖”肯定。[15] [16][17]

台南水道铁管线路图

园区配置

编辑

原台南水道系统面积达567,801.25平方米,共分为“水源地区”与“净水池区”两区域,水源地区为376,124.25平方米,净水池区面积200,677平方米[18],地势属于新化丘陵,采用动力泵与自然重力所构成的抽水、沉淀、过滤和给水的自来水系统,而水源取自曾文溪上游,在经过沉淀、过滤与净水后,由管线输送至台南市区,两地地势相差约60米[19]。台南水道的主干线设有新化水道支线,以供应新化市区的计划6,500人,此外二战结束后曾设置三座碉堡,作为防御功能使用。

当前,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将水道系统分划成两大区域:博物馆区(含花园,博物馆及密林区)与净水池区。

博物馆区

编辑

送出唧筒室

编辑

送出唧筒室于1922年(大正11年)启用,是水道系统规模最庞大的建筑体,其结构主要是借由内侧砖墙与外侧钢筋混凝土柱梁框架所构成,在柱梁框架节点上扩大断面,以增加整体刚度和提升结构强度,木桁架为正同柱式桁架,抗拉之吊鞍构件则是以钢棒取代常见的木料,并设有维修用天车的轨道,目前以博物馆区C馆名义开放参观。[7][20]

此栋建筑物除了最主要的唧筒室,送水及放电系统功能之外,还设有设备维修室、凝气室、气罐室、火力发电室及变压器室等,并设有锅炉与备用发电系统,其中设置在一楼,于1915年制造的四组唧筒机,由滤过器室快滤后的清水,会先汇集到北面的唧筒井进行水量调节,之后借由此处的唧筒机,将水输送至地势较高的净水池区。[21]

快滤筒室与水道办公室

编辑

快滤筒室同建造于日治大正年间,是具有承重墙结构系统的广间型砖造建筑,L字型建筑,面积约1,310平方米,外侧设有扶壁柱增加抗震力,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包括滤过器室、化学加药室,以及作为办公用处的办公室、试验室、暗房、消毒室、地下室等实验室空间,目前以博物馆区B馆名义开放参观。[7][20]

快滤池室

编辑

快滤池室为台湾自来水公司于1952年(民国41年)扩建之建筑物,为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之加强砖造建筑,屋架为典型纯木造正同柱式桁架,地下层仍保留快滤池管线。此建筑当时的功能是使用砂粒、矿石等粒状滤料,对原水进行过滤以便截留悬浮固体、细菌、微生物等杂质已产生净水,目前以博物馆区A馆名义开放参观。[7]

此外,起初园区电力依赖火力发电机提供,因此并设有一座高达36.3米的烟囱排烟,二战期间为避免遭到盟军飞机轰炸,工作人员曾在烟囱插上树枝伪装,1982年台南水道停止运作后,台湾自来水公司考量安全因素将烟囱拆除,目前仅剩圆形烟囱基座。[22]

净水池区

编辑

净水池两侧各有一座水质检验室,顶部覆土与植披设有59座铸铁通气管柱。[7][20]净水池室内原设有量水器,量测送水量,现已不存,由于当前净水池内部为台湾叶鼻蝠栖息地,为维护蝙蝠生态及保存历史建物,平时并不开放民众入内参观。[23]

其他

编辑

苗圃

编辑

台南水道西南侧原设有员工宿舍区,战后因水道分属台南县、台南市及自来水厂管理,昔日的员工宿舍区域则规划成台南市政府农业局山上苗圃,苗圃总约10公顷。[24],另过去规划水道兴建工程时,曾在快滤筒室前引进种植36棵罗汉松,至今树龄皆有百年以上,是台湾最大的平地罗汉松群。[25]

高尔夫球场

编辑

台南高尔夫球俱乐部在1932年(昭和7年)成立,并在水道水源地内设置一座9洞的高尔夫球场。伏见宫博恭王于1933年(昭和8年)7月曾造访此处,当时为迎接亲王莅临,水道便准备八棵琉球松做为迎宾礼,让亲王到访时亲手种下,目前仅存留一棵。[26]此高尔夫球场后来被称作“宫之森高尔夫球场”(宫の森ゴルフリンクス)[27]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吕哲奇. 〈飲水思源——從台灣自來水專業的創始人爸爾登(W. K. Burton)看水廠的價值與保存〉,《揭開昨日工業的面紗——工業遺址的保存與再造》. 高雄市三民区: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 2004: 98-107页. ISBN 957-01-9329-8. 
  2. ^ 台湾総督官房调查课. 台湾現住人口統計. 大正11年. 台湾総督官房调查课. 1923: 8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国立国会图书馆
  3. ^ 谷川胜. 〈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規劃建造臺灣自來水道及汙水道的日本人——濱野彌四郎〉. nippon.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中文(台湾)). 
  4. ^ 简明山.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土木技師濱野彌四郎對臺灣城鄉發展近代化影響之研究〉. 桃园县: 中原建筑所硕论. 2007. 
  5. ^ 陈文添. 〈臺灣自來水事業的功勞者--濱野彌四郎〉. 台北市: 《台湾文献》别册16期. 2006: 页57–64. 
  6. ^ 感念對臺貢獻 許文龍致贈磯小屋磯永吉雕像. 台大校讯. 2007-10-03 [2013-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原臺南水道.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8. ^ 潭頂淨水場. 第六区管理处净水场简介 - 台湾自来水公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9. ^ 薛琴 (编).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台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4-06-30. ISBN 957-01-2749-X.  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10. ^ 刘婉君. 斥資五千萬 台南水道展開修復. 自由时报. 2007-10-31 [200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11. ^ 刘婉君. 原台南水道 獲土木遺產認證. 自由时报. 2010-12-13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12. ^ 平成22年度の選奨土木遺産台南水道. 土木学会选奨土木遗产.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13. ^ 吴俊锋. 台南水道古蹟建物 水公司捐給南市府. 自由时报. 2014-09-04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14. ^ 唐镇宇. 美濃大地震造成27處古蹟受損 孔廟也受傷. 苹果日报. 2016-02-06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15. ^ 黄文瑜.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獲文化資產保存獎. 中央社. 2020-10-28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16. ^ 陈圣璋. 雙喜臨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喜迎70萬人又獲殊榮. 联合报. 2020-10-28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17. ^ 吴淑玲. 台南山上水道滿100周年 爭取文化部以國家級規格慶祝. 自由时报. 2022-01-07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7). 
  18. ^ (繁体中文)国定古迹环景导览 - 原台南水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19. ^ 臺南水道概要. 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1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20. ^ 20.0 20.1 20.2 张玉璜. 《原臺南水道-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01》. 台南市: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ISBN 9789860402179. 
  21. ^ 徐明福. 〈台南縣縣定古蹟原「台南水道」委託研究調查暨整體規劃〉. 台南市政府: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系. 2005. 
  22. ^ 吴俊锋. 台南水道在地「挖寶」 發現百年前煙囪使用的耐火磚. 自由时报. 2022-06-26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 
  23. ^ 陈涵茵. 一年僅一次!台南百年城堡原水道藏400隻蝙蝠 開放預約參觀. ETtoday新闻云. 2020-10-28 [201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24. ^ 密林區.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25. ^ 吴淑玲. 疫情休園 台南山上水道博物館36棵百年羅漢松群大保養. 联合报. 2021-05-21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26. ^ 温正衡. 台南水道落成百年 化乾枯松木材成文創商品. 公视新闻网. 2022-01-18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27. ^ 新化郡概況. 新化郡役所. 1935-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