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漫沙

台湾地区日治时代的小说家

吴漫沙(1912年07月15日—2005年11月10日),是台湾日治时代的大众小说家。本名吴丙丁,笔名漫沙B.S.晓风林静子湖边客沙丁[1]福建晋江县泉州人,1937年后正式来台定居,2005年逝世。曾担任过《风月报》、《南方》、《新风》编辑,创办《时潮》杂志,战后则担任记者。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范围广及论述、诗、散文、小说、戏剧,曾获文建会优良诗人奖,著有《莎秧的钟》、《大地之春》、《黎明之歌》、《韭菜花》。

吴漫沙
原文名称吳丙丁
出生(1912-07-15)1912年7月15日
 中华民国福建晋江县泉州市
逝世2005年11月10日(2005岁—11—10)(93岁)
笔名漫沙、B.S.、晓风、林静子、湖边客、沙丁
职业记者

经历 编辑

吴漫沙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泉州石狮市,在此成长受教育至高中毕业;曾创办“民生小学”(新湖中心小学前身),当过联保主任[2]。其祖父和父亲长年往来台湾与福建经商,在1929年,吴漫沙随家人至台湾短期居住,这段期间常投稿报刊[3],并结识杨逵叶陶林献堂等人[2]

在1937年正式定居台湾,受徐坤泉之邀担任《风月报》编辑,并开始于《风月报》上刊登连载汉文小说,如《桃花江》、《韭菜花》、《大地之春》、《繁华梦》、《黎明之歌》等等[4],画家林玉山也一同合作制作小说插画[5]。这类通俗小说深获好评,使吴漫沙成为日治时期后期汉文白话通俗文学名家。

在1936至1944年间,因时局之动荡,曾禁止使用中文,刊物每一期出版前都要送审,吴漫沙也因为中国人在台湾之身份的特殊情况,因此常受到警察干预,并数度出入拘留所,1939 年他也曾替“星光新剧团”写剧本,在台北永乐座演出,后来因吴漫沙所写而被禁演,但他并未因此停刊停笔[2]

二战后,吴漫沙在《民报》上持续发表作品,并创办《时潮》月刊,后入《台湾新生报》任记者,兼台湾广播电台及《台湾年鉴》编辑[4],之后陆续担任《公论报》、《民族报》、《民族晚报》、《联合报》的记者[1]。80年代则在《台湾文艺》、《》、《台湾时报》重刊旧作,同时仍致力其他文体类型的创作。

1998年,其作品《韭菜花》、《大地之春》、《黎明之歌》因出版日据《台湾大众文学》书系而再版,而再度受到台湾文学界与学术界重视[1]

2005年,病逝于台北。

文学风格 编辑

吴漫沙在日治时期是不会日文、仅以中文写作的作家,其著名的作品多属通俗文学,尤以婚恋小说一类受到欢迎。作品多写男女青年恋爱因为家庭反对,为爱情殉情的故事[6]

其创作特色是多人物、多主题、多线发展[2]。如在《韭菜花》中描述的七位女子的不同命运,显现了殖民时期新女性的特色,并着重描写女人受现代都会影响、崇尚物质享受的情况,并以情节来凸显和传统端庄守贞的女子间的对比。[2]

而《大地之春》(原名《黎明了东亚》),以描述福建、杭州等地的中国青年抗日、亲日的心态历程。反映了吴漫沙强调日华之间要亲善、和平、不要战争,但“日”与“华”还是两个不同的民族的想法,与当时出生台湾、到日本受教育的作家之皇民文学有所不同[2]

合作 编辑

画家林玉山曾为吴漫沙在《风月报》连载小说〈三凤归巢〉绘制插画[7]

延伸阅读 编辑

  • 林政华. 護持臺灣文學的白話大眾小說家──吳漫沙. 台湾新闻报. 2002年7月19日. 
  • 赵天仪,郑邦镇,陈芳明 (编). 臺灣文學史料調查研究計劃(上). 行政院文建会. 1997年: 页272─273. 
  • 许俊雅. 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 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张羽 (编). 社團、思潮、媒體:臺灣文學的發展脈絡. 崧博出版社. 2017年11月24日: 72. 
  2. ^ 2.0 2.1 2.2 2.3 2.4 2.5 林芳玫. 台灣三 O 年代大眾婚戀小說的啟蒙論述與華語敘事: 以徐坤泉、吳漫沙為例. 第四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 1~26. 2008 年 10 月. 
  3. ^ 吴漫沙. 追昔集. 台北县文化局. 2000年: 42. 
  4. ^ 4.0 4.1 习贤德. 《聯合報》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傳承, 1963-200. 秀威出版. 2006年: 474. 
  5. ^ 杨孟哲; 李玉姬. 日帝殖民下之台灣美術史. 旺报. 2014-04-24 [2018-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6. ^ 陈文芬. 前輩作家吳漫沙 歡度九一大壽. 中国时报. 2002-08-18. 
  7. ^ 日帝殖民下之台灣美術史 - 兩岸藝文. 中时电子报. 2014-04-24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中文(台湾)).